黑娃看着桌上的枪支,眼睛唰地亮起来,他走上前拿起一支步枪,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枪身:“真是好家伙!”
王来升凑上前,把每支枪都拿起来细细查看,还比划着瞄准的姿势,看完朝黑娃微微点了点头。
威廉见两人满意,便道:“没问题吧?咱们成交?”
王来升接话:“威廉,你开个价。”
威廉沉吟片刻:“王,我们是朋友,这事要保密。毛瑟手枪稀罕些,三百银元。88式步枪每支一百银元,新款改进步枪每支一百二十银元。子弹算我送的。”
黑娃和王来升对视一眼,王来升轻轻点头。
黑娃立刻道:“行,就照你说的价。”
说着,他假意出门找队员,实际是从帐篷空间取出几块破旧的土布床单和两个鼓鼓囊囊的钱袋,拎着进屋。
数出七百四十块银元放在桌上,推到威廉面前。
威廉盯着银元,眼中掠过一丝满意,轻轻点头,把银元慢慢的收进箱子。
黑娃用土布床单把枪支仔细裹好,说是先让队员拿回去。
出门后他立刻把枪收进帐篷空间,上了趟茅房,才返回屋里。
黑娃看着威廉把箱子放在地上,开口问道:“威廉,往后这枪,还能再弄到吗?”
威廉微微一笑:“这个说不准,得看机会。有了信儿,我告诉王。”
黑娃和王来升相视一笑,连声道:“多谢威廉!”
三人随即收拾离开房间,结束了这场低调却分量十足的交易。
黑娃将威廉送到胡同口,拦了辆马车。
威廉坐上车,掀起帘子朝黑娃挥挥手,马车缓缓驶离。
返回院子,王来升还在门口等着,黑娃快步走过去,两人一同回到屋里。
黑娃对着王来升说:“子弹太少了,王叔可有渠道?”
王来升压低嗓门说:“不好弄,我能搞点,但不多。”
他顿了顿又说:“西安城里东南那边有个黑市,听说一个叫老金的满人,路子野得狠。你去探探底,兴许能解决子弹的事儿。”
黑娃点点头,表示想办法去找老金。
王来升又补了一句:“那黑市只在凌晨四点左右开张,你得找个合适的由头,才能跟他搭上线。”
“在黑市上,一块银元买不到五发子弹,行情就这样。”
黑娃应道:“知道了,去明天凌晨先去黑市摸一摸。”
说完便告辞回了客栈。
凌晨四点多,黑娃就爬起来了,翻出一件老羊皮袄套上,又故意在地上蹭了两把土,往脸上抹了抹。
啧,看来得空要琢磨琢磨易容术了,至少关键时候打扮打扮自己,避免被人盯上。
出了客栈直奔西安城的东南角,街上几乎没人影,只有远处偶尔几声狗吠。
多说几句此时西安城的布局。
这会儿的西安城,从北大街往东一直到东城墙,再沿着东大街向北到北城墙,这块地盘就是西安的城中之城“满城”,里面住的呢,主要是清军的满蒙八旗部队和他们的家眷。
而西安城的东南角,康熙年间开辟了汉八旗的驻防区域,称为“南城”。
到了乾隆那时候,朝廷推行“汉军出旗”政策,驻扎在这儿的汉军八旗就被摘掉了旗人身份。
这些人一部分并入了绿营部队;一部分搬走了;还有一部分就在当地混生活。
打这以后,南城就不再是专门的军营了。
但是,留下来的老住户们大多跟部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没个正经营生,慢慢地就自发搞起了早期的黑市。
里面交易的玩意儿,十有八九都跟军队或满人沾点边儿!
黑娃摸到地界,没费多大功夫,果然瞅见一条僻静胡同两边,稀稀拉拉摆着些地摊。
有的摊子上点着昏黄的油纸灯笼,光线被遮得朦朦胧胧。
有几个人影晃动,蹲在地摊前挑拣着,时不时和摊主低语几句。
黑娃不慌不忙,慢慢溜达着,借着油灯的光晕扫视那些地摊上的玩意儿:
大多是衣物、皮货、冷兵器、首饰、家什摆件、书籍,还有些少量的字画、瓷器、玉器之类的古玩。
他边走边留神四周,发现一个摊子上摆着几把半新不旧的腰刀。
摊主是个精瘦汉子,裹着件深色棉长袍,圪蹴在那儿,头低着像在打盹,眼睛却像雷达似的四处扫射。
黑娃缓缓蹲下,捡起一把腰刀装模装样的看了看又放下,用地道的关中话问:“老哥,你这儿收宝刀不?”
摊主愣了一下,眼皮都没抬,只淡淡回了句:“得看货,什么货色,也敢叫宝刀?”
黑娃也不多话,从怀里摸出那把龙鳞匕首,唰地拔出刀鞘,轻轻放在摊位上。
匕首寒光一闪,映着灯笼的光晕,显出一圈圈清晰的龙鳞纹路。
摊主眼神突然一变,“咦”了一声,伸手把匕首拿到油灯前细细端详,手指轻弹刀背,发出清脆的嗡鸣。
又在旁边捡了根细木棍,斜斜一比划,没用劲,木棍应声而断,断口平滑如镜。
摊主压低声音:“这钢口……是洋货吧?”黑娃点点头。摊主又问:“怎么个出法?”黑娃沉声道:“八百银元。”
摊主上下打量他,那眼神像在说:是我耳朵出毛病了还是你疯了?
随即噗嗤一声冷笑:“八百银元?你这匕首怕不是金子打的吧?我收了也得能卖出去啊!”
黑娃不急不躁,轻声道:“这可不是普通玩意儿,买东西不就图个心头好?碰上喜欢又有钱的主儿,就好说了。”
摊主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东西是好东西,价码太离谱。我今儿回去商量商量,明天这个时辰你再来。”
说罢,把匕首递还给黑娃。
黑娃接过来,只轻轻一点头,把匕首揣回怀里,不紧不慢的转身离开,警惕的四处看看,没有异常,才直往西跑去。
一路跑步,全当晨练,回到客栈,天还没大亮,他倒头又睡了个回笼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随便扒拉了几口吃的,黑娃叫来刘小丫:“小丫,这次来的大事儿忙活差不多了,今儿个有空,我们去看看你小姨。”
刘小丫一听要去小姨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连声说好。
两人出了门,在回坊买了些腊牛肉、柿子饼、两盒糕点等礼当。
刘小丫说:“小姨家我也没去过。以前小姨回娘家,只说在南院门东巷里开着铺子,让我来玩。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铺子,我们只能到了东巷一家一家的找了。”
叫了辆马车,两人直奔南院门旁边的东巷。
东巷一排铺面挂着各色招牌。衣裳、绸缎、布匹、皮货、干货、文房四宝、茶叶、糕点、饭庄等店铺,样样俱全。
这时辰是上午,街上的行人还不算多。
黑娃和刘小丫下了马车,顺着街边一路找过去。
刘小丫一边走一边朝店铺里张望,嘴里不停咕哝着:“在哪儿呢?到底在哪儿呢?”
黑娃四处打量,看见一面店招上写着‘香云轩’三个字,是一家卖胭脂水粉的铺子。
两人从店门口向里张望,柜台后站着几个伙计,最里面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正低头整理东西。
喜欢穿回渭北做刀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回渭北做刀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