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潜龙入市凭慧眼,奇珍自待有缘人
省城,对于汪细卫、杨春燕和销售组新来的姑娘小兰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高楼如林,车流如河,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和尘土混合的味道,与蛟乡清新的草木气息判若云泥。
汪细卫穿着他最好的一套化纤西装,那是他去县城特意买的,但走在西装革履的人流中,依然显得有些土气。
他紧紧攥着公文包,里面装着他们全部的希望——几包用锦囊精心包裹的顶级药材样品。
他们的第一站,是省城最大的一家国营制药厂。
采购科的办公室里,一个戴着眼镜、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中年男人,斜靠在椅子上,用手指敲着桌面,听完了杨春燕的介绍。
“老君山?没听过。”男人懒洋洋地拿起一包黄芩片,用鼻子闻了闻,又用指尖捻了捻.
“嗯,是晒得挺干。但你们这量,能有多少?我们厂一次进货就是几十吨,你们这点,塞牙缝都不够。”
他放下药材,摆了摆手:“价格嘛,就按市场大宗价吧。品牌没有,规模没有,想要高价,不可能。”
这盆冷水浇得三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接连跑了几家大小药厂和药材公司,遭遇大同小异。
要么是嫌他们量小,要么是压价压得离谱,要么就是干脆连样品都懒得看。
汪细卫的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他这才明白,商场如战场,光有好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这里面的门道和套路,比山林里的猛虎还要凶险。
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一家名为“康健药业”的私营公司采购经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位王经理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笑起来一脸和气,但眼神却总是在杨春燕身上打转。
“汪老板,杨小姐,你们的药材,我看了,品质确实不错!”王经理热情地留他们吃饭,“今天晚上,我做东,咱们在‘醉仙楼’好好聊聊合作!”
汪细卫心里警铃大作,但看着对方“真诚”的笑脸和杨春燕期待的眼神,他还是答应了。
晚宴上,山珍海味流水般上来,王经理的酒杯更是没断过。他不断地给汪细卫敬酒,言语间却总有意无意地往杨春燕身上引。
“杨小姐真是人美能干啊,不像我们这些粗人,整天就知道跟药材打交道。”
“汪老板有福气啊,有这么能干的左膀右臂,生意肯定兴隆!”
汪细卫酒量尚可,但看着王经理那黏糊糊的眼神,心里已经起了杀机。
杨春燕察觉到气氛不对,几次想替汪细卫挡酒,都被王经理用“生意场上,感情深一口闷”给堵了回去。
酒过三巡,王经理终于图穷匕见。他夹了一筷子菜,笑眯眯地说:“汪老板,这样吧。你们先送一批货过来,我们试试。价格嘛,好说。不过嘛……”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杨春燕:“我们公司采购流程复杂,杨小姐这么冰雪聪明,不如就留在我这儿,做个‘驻厂代表’,帮我们沟通协调,也方便以后长期合作嘛!”
这话一出,汪细卫的拳头瞬间就硬了。他猛地站起身,桌上的杯盘都被震得跳了一下。
“王经理,你放尊重一点!”小兰也气得满脸通红。
王经理却依旧笑呵呵的,仿佛没看到汪细卫的怒火:“哎,汪老板别激动嘛,生意归生意,交个朋友嘛!”
就在汪细卫准备掀桌子的瞬间,他强行压下了怒火。
他知道,在这里动手,只会吃亏。
他深吸一口气,坐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悄悄运转法力,指尖一缕微不可察的水汽凝聚。
“王经理说得对,是该交个朋友。”汪细卫突然笑了,他端起酒杯,“我敬您一杯!”
就在他举杯的瞬间,他指尖的水汽悄然弹出,没入王经理面前的酒杯中。
王经理见状,也得意地端起酒杯。可就在杯子刚到嘴边,杯中的酒液竟像活了一样,猛地溅了出来,不偏不倚,全洒在了他那件昂贵的白色衬衫上,留下了一片刺眼的黄色污渍。
“哎呀!”王经理惊叫一声,手忙脚乱地用餐巾去擦,却越擦越脏,狼狈不堪。
汪细卫故作惊讶地站起:“哎呀,王经理,真对不住!这杯子怎么这么滑!”
场面一阵混乱,汪细卫趁机拉着杨春燕和小兰:“王经理,您先忙,我们改天再登门拜访!”
说完,三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醉仙楼”。
回到他们住的廉价招待所,气氛压抑。杨春燕眼圈泛红:“细卫哥,都怪我……”
“不怪你。”汪细卫打断她,眼神冰冷,“是这个世道太脏。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再找这些大公司了,他们的心,比茅坑还臭。”
他坐在床边,闭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海韵道长的话,想起了玄女门那些隐世的渠道。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用凡人的方式去战斗,却忘了自己最大的优势——修真者的手段。
他不再去想那些烦心事,而是放开了神识,如水银泻地般蔓延出去。
这是他第一次在繁华的城市里大规模使用神识。
他感受到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钢筋水泥的冰冷,也感受到了……一股股微弱但纯净的“气”。
这些“气”,有的来自公园里的古树,有的来自古建筑的梁柱,而最让他心动的,是来自一些古老街巷深处,那股混杂着陈年药香和生命气息的纯净能量。
“有门了!”汪细卫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
第二天,他们放弃了那些现代化的药厂,转而钻进了省城最古老的几条老街。
汪细卫不再按图索骥,而是闭着眼睛,凭感觉走。
他的神识就像最精准的雷达,帮他寻找着那些“气”的源头。
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家毫不起眼的小药店前,牌匾上写着三个古朴的字——“百草堂”。
店里只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中医,正在打盹。
看到他们进来,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
“买药还是抓药?”
“老先生,我们是来送样品的。”杨春燕恭敬地递上锦囊。
老中医不接,只是闭着眼说:“拿过来我闻闻。”
杨春燕打开锦囊,一股清冽的药香瞬间弥漫开来。
老中医的鼻子抽动了几下,猛地睁开了眼睛,那双浑浊的老眼里,射出一道精光!
他快步上前,没有用手,而是直接俯下身,用鼻子凑近药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随即,他用两根手指,如拈花般捻起一片黄芩,放在舌尖,闭上眼睛,细细品味。
良久,他睁开眼,看着汪细卫,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这……这药里,有‘山魂’!”
“山魂?”汪细卫一愣。
“老夫行医六十载,只在深山老林里采到的百年野参身上,感受过这种气息!”
老中医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小伙子,你这药,是从哪里来的?”
汪细卫心中一动,知道遇到了真正的行家。
他没有隐瞒,只说是用特殊方法,在老君山特殊的环境里培育出来的。
“好!好!好!”老中医连说三个好字,“我不问你秘法。你这药,我全要了!价格,你开!”
最终,他们以一个远超市场价、但汪细卫觉得公道的价格,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
这家“百草堂”,成了他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端客户。
这次成功,让汪细卫找到了方向。他利用自己的神识,在省城里又找到了几家类似的高端中医馆和私人诊所。
这些地方规模不大,但老板都是真正的行家,他们不在乎品牌,只在乎品质。
虽然每家的需求量都不大,但积少成多,而且利润极高。
更重要的是,汪细卫的“老君山”药材,在这些小圈子里,开始有了“品质”的口碑。
当汪细卫带着几个稳定的销售合同和一笔可观的预付款返回蛟乡时,他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景象,眼神中再无当初的迷茫和不适。
他明白了,城市的套路再深,也深不过人心的贪婪。
而自己的修真手段,不是为了在凡间炫耀,而是为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能保护自己关心的人的方法。
重点还是药材产出销量以及口碑的积累,这是老君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也许玄女门不需要担心资金回笼的问题,可是汪细卫自己觉得不能只管挖坑不管埋,做事就得认真做好。
而他自己不知道的是,他这次带出去的蕴含灵气的药材,却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并在追查药材的出处。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山里那点破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