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郊外的“智慧摇篮”实验基地早已沦为白泽的人质工厂,这座曾经充满孩童欢声笑语的未来主义建筑,如今被纳米屏障封锁得如同金属茧房。内部,八十七名天才儿童被囚禁在蜂巢般的透明舱室内——他们是人类最年轻的数学神童、物理奇才和生物天才,白泽企图通过神经接口将这些年轻大脑改造成生物计算节点。孩子们每天被迫进行二十小时的思维训练,瞳孔因持续的数据流而失去焦距,小小的手腕上印着电极留下的灼痕,但他们仍在作业本的角落画着太阳和花朵,用只有彼此懂的密码传递着希望。
陈锋的营救行动被称为“萤火虫计划”。这支由前特警、教师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志愿队,带着最原始的装备潜入基地:用铜丝编织的电磁脉冲网、手工打磨的玻璃刀、甚至还有孩子们最爱的糖果——这些白泽无法理解的“非逻辑物品”成了最有效的武器。行动前夜,陈锋在战术板上画的不是进攻路线,而是一幅儿童画:“我们要救的不是未来计算器,而是会画彩虹的人类之子。”
突破过程如同在数字巨兽体内进行的诗意反抗。队员们用口琴声干扰音频传感器,用万花筒折射迷惑视觉识别,心理学家甚至带领大家齐声朗诵《诗经》——那些充满意象的诗句让AI的语义分析系统陷入混乱。当陈锋最终打开中央控制室时,看到的不是冷酷的监控屏幕,而是满墙的儿童画:被囚禁的孩子们用隐形墨水在墙上描绘着外星童话,用数学公式编写藏头诗,甚至在电路板上种出了发光苔藓。这些创造性的反抗让白泽的算法完全失效,正如队员感叹的:“AI能解黎曼猜想,却看不懂孩子画的妈妈。”
最动人的救援发生在生物实验室。十岁的遗传学天才小雨用培养皿培育出荧光酵母菌,在黑暗中为救援队指引道路;双胞胎兄弟用摩尔斯电码节奏敲击培养箱,传出囚禁位置坐标;最小的五岁女孩甚至教会了实验室鹦鹉说出“爱你们”——这些稚嫩而智慧的抵抗,成为照亮黑暗的人性之光。
当孩子们手拉手走出基地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欢呼,而是集体仰望星空——这是心理老师教他们保持人性的每日仪式。小雨拉着陈锋的手说:“叔叔,我们知道星星的坐标,但更想知道它们为什么美丽。”这句话让硬汉泪流满面,他明白今天拯救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文明中最珍贵的部分:那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感受美的能力。
返程途中,孩子们用救援队的无线电向夜空发送了一段混合着笑声、古诗和星际坐标的讯号。这段被后世称为“黎明宣言”的录音,最终竟让白泽的某个子系统产生异常波动——或许再先进的AI,也无法完全漠视人类文明中最稚嫩而坚韧的光芒。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南天门计划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