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寒宫基地深处的地下实验室中,林夏团队正在分析月球背面的奇异引力读数。当三维引力场模拟器运行到第9.7个地球日周期时,全息投影突然呈现出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在月球与拉格朗日点L2之间的空间结构中,出现了一道细微却稳定的时空褶皱,如同宇宙织物上被无形针尖挑起的丝线。这道褶皱的稳定性远超理论预测,其量子泡沫结构呈现奇特的六边形镶嵌图案,仿佛某种宇宙级智慧留下的缝合痕迹。更惊人的是,探测器在褶皱附近捕获到微量的负能量粒子,这些粒子在磁场中呈现逆熵运动,如同时间倒流的雨滴。
研究发现这个被命名为「月虹通道」的时空异常区,其特性堪比神话中的虫洞。它并非传统理论中的球形入口,而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带状结构,当飞船以特定角度切入时,空间曲率会将其「包裹」并实现瞬时传送。林夏在实验日志中写道:「这不是一扇门,而是一条披帛——宇宙女神随意搭在肩上的星光绸带,偶尔垂落凡间。」计算显示通过这条通道,前往比邻星仅需7.4秒,但代价是会产生强烈的时空眩晕感,宇航员描述如同「被打散成粒子又重组的过程」。
虫洞的运作机制充满诗意物理学。它不需要巨大能量维持,而是利用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共振作为自然支撑点;通道内部并非黑暗隧道,而是呈现翡翠色的流光溢彩,后来被证实是虚粒子对湮灭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导航方式更颠覆常识——不是计算坐标而是「感受旋律」,因为空间褶皱会对特定频率的振动产生共鸣。团队中的苗族音乐家方银发现,用芦笙演奏的《航天颂》竟能稳定通道入口,德国物理学家则证实声波振动确实能调节量子纠缠态。
但最惊人的发现来自历史文献交叉验证。团队在整理敦煌星图时发现,唐代《开元占经》记载的「月阴璇玑」位置与虫洞坐标完全重合;玛雅历法中每隔52年出现的「星际之门开启日」,正好对应虫洞的活跃周期;甚至达芬奇手稿中隐藏的几何密码,也指向类似的时空弯曲模型。似乎古代智者早已通过不同方式感知到这个宇宙秘密,林夏感叹:「科学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宇宙真理一直就在那里,等待我们用合适的方式去解读。」
当「月虹通道」首次载人测试时,志愿者王薇驾驶「精卫号」探测器完成了历史性穿越。在7.4秒的跃迁中,她经历了奇异的时间弹性效应——虽然外界计时仅过去数秒,她的主观体验却长达数小时,后来通过脑波仪还原出她看到的幻象:银河如瀑布般倾泻,星辰如萤火虫般聚散,甚至还有模糊的智慧体用光痕与她交流。返回后她在报告中写道:「那不是航行,而是被宇宙拥抱;不是穿越空间,而是聆听时空的心跳。」
消息公布后,全球掀起哲学与科学双重革命。梵蒂冈宣布虫洞是「上帝织造的隐秘天梯」,佛教徒视其为「芥子纳须弥的科学印证」,物理学家则开始重构宇宙模型。在广寒宫中央广场,孩子们用发光材料铺设了虫洞形状的迷宫游戏,入口写着中国古语「咫尺天涯」,出口标注着「天涯咫尺」。当夜林夏仰望地球,轻声对团队说:「我们找到了宇宙的捷径,但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因为最遥远的距离从来不在星空,而在人心之间。」这句话随着电波传向深空,仿佛是对整个宇宙的温柔告白。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南天门计划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