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轨道,公里的高空。
与“赤龙号”略带东方韵味的流线型设计不同,美国的“秃鹫号”(USS Vulture)空天母舰展现的是另一种美学:棱角分明,结构硬朗,充满了工业化的力量感和侵略性。它的舰体呈现出一种暗灰色哑光涂层,能有效吸收雷达波和可见光,如同幽灵般悬浮在深邃的太空背景中。舰体规模与“赤龙号”相当,甚至在某些维度上更为庞大。
其最显着的特征是背部巨大的一体化传感器阵列和通讯穹顶,以及两侧如同猛禽翅膀般向外延伸的巨型挂载点,上面不仅搭载了多功能空天战机,还悬挂着尺寸更大的、用途不明的武器平台或侦察模块。舰首下方,并非传统的能量武器,而是一门规模骇人的电磁轨道炮(Railgun)的炮管,其长度几乎贯穿了三分之一的舰身,预示着其能赋予弹丸难以想象的初速度。
此刻,“秃鹫号”正在进行最后的战斗部署前校验。周围,数艘“阿利·伯克”级太空驱逐舰和“哨兵”级护卫舰组成了严密的护航编队,如同游弋的鲨鱼群。
彼得森太空军基地,太空作战指挥中心。
巨大的全球态势图上,代表“秃鹫号”及其战斗群的蓝色图标,被精准地标注在一条关键的地球同步轨道位置上,这个位置能有效覆盖全球大部分区域,战略威慑意味十足。
“将军,‘秃鹫号’及其战斗群已完成所有系统联调,战斗部署状态验证通过。随时可以执行命令。”一名高级参谋向太空军作战部长报告,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
作战部长,一位四星上将,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秃鹫号”全息模型,缓缓点头。“中国人的‘赤龙’刚刚爬出他们的洞窟,是时候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经过实战检验的全球力量投送平台。”
他顿了顿,下达指令:“向‘秃鹫号’发布最终授权指令。授权其按预定计划,展开‘自由巡航’行动,重点展示其最新搭载的‘宙斯之杖’动能打击系统和‘戈尔贡之眼’全频谱压制模块。”
命令通过绝密量子通讯频道瞬间上传至“秃鹫号”。
同步轨道上,“秃鹫号”舰桥内,舰长接到了指令。他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容:“全舰注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启动‘戈尔贡之眼’,对预定区域进行扫描。电磁炮系统开始充能预热。战机联队做好紧急弹射准备。”
“是,舰长!”
瞬间,“秃鹫号”背部那巨大的传感器阵列功率全开,一道无形的、但能量极强的扫描波束如同神话中美杜莎的凝视,扫向下方遥远的地球某个区域(通常是敏感的训练区域或试验场),强大的能量足以暂时瘫痪该区域内的低级电子设备并进行穿透式侦察。
同时,舰首那巨大的电磁轨道炮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声,电容组正在积聚毁灭性的能量。虽然并未装填实弹,但其充能信号和瞄准参数,被有意地、若隐若现地释放出去,如同秃鹫展开它那巨大而具有威慑力的翅膀。
“信息很清楚,先生们。”作战部长在指挥中心里,对周围的军官们说道,“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赤龙’。现在,他们也该看看我们的‘秃鹫’了。这不是隐藏实力的时候,这是展示决心和力量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在太空的至高领域,谁才拥有决定性的优势。”
“秃鹫号”的部署和武力展示,是对“赤龙”出巢最直接、最强硬的回应。它没有选择躲藏或回避,而是直接挺进到战略价值最高的轨道,以近乎挑衅的姿态,亮出了它最锋利的爪牙。
两大空天巨舰,一赤一灰,一在东半球轨道蓄势待发,一在西半球同步轨道展翼威慑。它们的对峙,不再是先前“企业号”与“广寒宫”基地那种非对称的抵近侦察,而是真正的、旗鼓相当的、巨兽之间的对视。
太空冷战的最后一层遮羞布,被彻底撕开。军备竞赛被推向了顶点。战争的扳机,在双方母舰武器控制官的手指下,仿佛都已半压。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南天门计划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