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风暴的咆哮:
“赤龙号”及其护航舰艇的舰体上,数十座近防炮(cIwS)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疯狂旋转、嘶鸣。
这些多管速射炮、电磁轨道点防御炮、激光拦截器组成的密集阵,向外泼洒出致命的弹幕:炽热的贫铀穿甲弹链形成金属风暴,精准的脉冲激光束在空中交织成死亡之网,小口径电磁弹丸以数倍音速呼啸而出。
它们的任务是:在任何敢于靠近的威胁(导弹、战机、无人机、甚至炮弹)触及舰体或耗尽“相位偏移护盾”能量之前,将其彻底摧毁。
过热的地狱:
然而,“梦魇”战机的数量太多,机动太诡异。它们前赴后继,迫使点防御系统必须以近乎连续不断的最高射速运行。
物理极限:
炮管过热:多管速射炮的炮管在极端射速下变得通红灼热,甚至开始软化、变形。冷却液循环系统早已不堪重负,沸腾的冷却蒸汽从泄压阀嘶嘶喷出。
能量过载:激光拦截器的能量电容和发射镜组严重过热,折射精度下降,甚至出现镜面熔毁的风险。电磁轨道炮的导轨也因为连续发射而磨损加剧、过热膨胀,精度和初速下降。
弹药消耗:弹药储备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弹药输送链拼命工作,但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
绝望的轮换:
各舰武器控制中心的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呼喊:
“A区3号、5号炮塔过热!必须停射冷却!”
“左舷激光阵列能量过载!强制停机!需要90秒冷却周期!”
“电磁点防御炮轨道磨损度超过安全阈值!建议更换备用轨道!”(但战场上根本不可能)
舰长们面临残酷抉择:继续射击,可能导致武器系统永久性损坏甚至炸膛?还是停射冷却,但意味着将舰艇的脆弱部位暂时暴露给敌人?
“轮换冷却”命令下达:各舰不得不采取极其危险的战术——将点防御系统分区、分时进行轮流停火冷却。这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时刻,舰艇的某些方向都处于点防御火力空白或减弱的状态。
漏洞与牺牲:
这短暂的防御空白期成为了“梦魇”战机群和美军导弹伺机而动的窗口。
一旦某区域的炮塔停火,绿色的生物等离子团和酸性穿刺弹便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蜂拥而至。
一艘“长城级”驱逐舰在轮换冷却时,左舷近防炮短暂停火15秒。就是这15秒,足以让三架“梦魇”战机突破拦截,将数枚酸性弹精准地投送进其引擎喷口,导致其动力全失,沦为活靶子。
“赤龙号”的一座激光拦截器因过热强制停机后,一组导弹趁机突破外层拦截,最终被“相位偏移护盾”偏转,但再次加剧了护盾的能量负担。
人员的极限:
不仅是机器达到极限,操作人员也濒临崩溃。他们紧盯着屏幕,手指因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而痉挛,耳朵里充满了炮火的轰鸣和系统过载的尖锐警报。
损管队员在高温、充满硝烟和刺鼻冷却剂味道的舱室内穿梭,拼命为过热的武器系统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有条件的话),并紧急抢修出现故障的单元。
本章结尾:
中国舰队的点防御网络,这片曾经密不透风的钢铁风暴,此刻变得千疮百孔,如同一个漏水的筛子。每一次近防炮的短暂停火,都伴随着一阵心惊肉跳,都可能意味着又一处创伤。官兵们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祈祷冷却周期快点结束,祈祷敌人的攻击恰好错过防御空白期,祈祷这脆弱的轮换体系能撑到战斗结束。点防御系统的极限,将舰队推向了更加危险的边缘。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南天门计划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