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四字悬空,如同永恒的灯塔,照亮了云州城,也照亮了无数迷茫的心灵。
圣院门前,每日前来朝圣、祈求、渴望拜师的人群络绎不绝,将槐荫里挤得水泄不通。
州府衙门不得不加派衙役维持秩序,在巷口设下围栏,只允许远观,不得靠近圣院大门喧哗。
圣院之内,却如同风暴中心的宁静港湾。
李石、赵明诚、孙铁柱、秦婉儿、吴青松五人,在“格物致知”圣言的滋养和自身不懈的修行下,进境一日千里。
五人气息交融形成的五色微光领域,已从最初的微弱光晕,扩展至笼罩整个天井范围。
身处领域之中,悟性倍增,气息流转生生不息,彼此间心意相通,如同一个整体。
他们开始尝试着将“格物致知”的意念融入自身修行:
李石以“净”字为本,格物于“污秽”,洞察其结构,瓦解其本源,指尖白光已能化为细密的净化之网。
赵明诚以“御”字为基,格物于“守护”,明辨攻击轨迹,引动地气流转,光盾变化由心,可刚可柔。
孙铁柱以“力”字为源,格物于“物质”,感知其纹理结构,力量收发由心,一拳一脚皆蕴含崩石之力。
秦婉儿以“愈”字为心,格物于“生命”,体察生机流转,抚愈之力更加精微入化,甚至能激发草木生机。
吴青松以“正”字为尺,格物于“秩序”,推演因果,明辨是非,眉心金光如同明镜,洞察力惊人。
林风的进步同样显着。他不再仅仅守护于槐树下,时而于院中静立,时而挥剑轻舞。
剑招不再追求极致的凌厉与速度,而是多了一份洞察破绽、引动天地之“理”的韵味。
剑鞘上的“守心印”光芒温润,与他自身剑意交融无间,守护的领域已能笼罩整个圣院,如同一个无形的结界,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
他斗笠下的目光,少了些冰冷,多了份沉静与明悟。
张牧之父子则成了圣院最好的管家。
张牧之每日洒扫庭院,整理书卷,闲暇时便捧着董砚允许他翻阅的圣院笔记,其中主要是李石他们誊抄的修行心得和董砚的只言片语,如饥似渴地研读,体内那丝文气日渐壮大,虽年迈,精神却愈发矍铄。
张诚力大无穷,包揽了所有重活,心思纯净,在圣院气息的熏陶下,竟也隐隐感应到了土行之力的存在,双臂开始泛起微弱的褐色光晕,被孙铁柱收为记名弟子,传授“力”字根基。
董砚则显得更加“清闲”。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中静坐,面前摊开着那本《云州风物志》,目光却仿佛穿透了书页,投向了渺远的虚空。
他在推演,在完善。完善圣院弟子们的修行体系,推演“格物致知”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运用,更在思考着如何应对那来自地宫深处和遥远星空的威胁。
这一日,董砚将众人唤至院中。
“圣院立基云州,道传已始,根基已成。”董砚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和。
“然云州之地,终是偏隅。格物致知,需见天地广阔,需历世事变迁。”
众人心头一动,隐隐预感到了什么。
“地宫邪秽,根源未除,如同附骨之蛆,终成大患。”董砚的目光投向西北,仿佛穿透了院墙,看到了万瘴黑山深处那翻滚的血池与裂痕的黑色晶体,“此患不除,云州难安。”
“更兼…”他微微抬头,望向深邃的苍穹,“星海深处,波澜已起。域外之影,迫近此界。”
星海?域外之影?众人心头剧震!先生所言,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极限!
“温室育花,难经风雨。闭门造车,难成大器。”董砚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圣院之道,欲传天下,欲御外侮,需开眼界,需砺心志,需…聚星火!”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石五人身上:
“李石、赵明诚、孙铁柱、秦婉儿、吴青松。”
“弟子在!”五人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
“尔等五人,携‘格物致知’之念,代圣院行走云州各郡县。
一为传道,宣讲圣院理念,启迪民智,不拘一格收录心性纯良、向道向善之弟子。
二为涤秽,体察民情,若遇邪祟为祸、冤屈难伸之事,可酌情处置,以正圣道。
三为砺心,行万里路,历万千事,印证所学,明辨万理。”
“张牧之、张诚。”
“学生在!”张牧之父子连忙躬身。
“尔等留守圣院,主持日常,接纳四方向学之士。凡心诚者,可授以《大学》根基及‘格物’初解。若有疑难,可传讯于外。”
“林风。”
“先生。”
“你随行护卫,非生死关头,不必出手。此行,亦是尔剑心通明之机。”
分配完毕,董砚最后道:
“此行非坦途,必有艰险磨难。谨记‘格物致知’之本心,持守圣道,明辨是非,守望相助。”
“三年为期,无论收获几何,需返云州。”
“弟子(学生)谨遵教诲!”众人齐声应诺,心潮澎湃。他们明白,这是先生对他们的信任,也是圣院道统走向天下的第一步!
三日后。
圣院大门再次开启。
李石、赵明诚、孙铁柱、秦婉儿、吴青松五人,身着圣院特制的素色麻布道袍,这正是圣院初代秦婉儿亲手设计缝制而成的道袍。
一行人背负行囊,精神焕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
林风依旧斗笠遮面,背负长剑,气息沉凝如渊,如同护道的使者。
门外,早已得到消息的云州百姓、学子,自发地聚集在巷口,默默地为圣院弟子送行。目光中充满了崇敬、祝福与不舍。
五人对着圣院大门,对着门内负手而立的董砚和张牧之父子,深深一揖。
“师尊保重!我等去了!”
“先生保重!”
董砚微微颔首。
林风对着董砚的方向,抱剑一礼。
随即,六人转身,迎着初升的朝阳,踏上了通往云州各郡县、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传道之路。
他们的身影,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渐渐消失在槐荫里的巷口。
圣院门前,恢复了宁静。
董砚独立于院中,望着弟子们消失的方向,又抬头望向浩瀚的星空。
深邃的眼眸中,映照着璀璨的星河,也映照着那隐藏在星空深处、缓缓迫近的混乱涟漪。
“星火已散,静待燎原。”
“地宫之患…”
“当亲往了结。”
他转身,走回书房。那本摊开的《云州风物志》旁,已多了一幅简陋的、标注着万瘴黑山深处地宫大致方位的草图。
静极思动。
圣院之主的下一段征程,将是直捣黄龙,涤荡那污秽的源头!
而更遥远的星海彼岸,一场关乎此方世界存亡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喜欢满级儒圣,我的力量是读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满级儒圣,我的力量是读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