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央宫。
刘邦一个激灵,从龙床上坐了起来。
周围是熟悉的熏香,熟悉的宫殿,熟悉的、属于他自己的天下。
回来了。
他长舒了一口气,随即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表情瞬间垮了下来。
“哎呀!亏大了!”
一声哀嚎在寝殿内响起,惊得守夜的内侍一个哆嗦,差点把手里的灯盏给扔了。
“陛下?”
“亏了!亏大了!”刘邦捶着床沿,心疼得直抽抽。
“那神仙种子!土豆!红薯!玉米!朕光顾着跟周墨吹牛,一样都没想起来带!这趟亏到姥姥家了!”
他越想越气,在后世他可是亲眼看着李世民和朱棣他们一袋一袋地往回拿东西。
自己呢?就带回来一肚子没消化完的现代知识,还有……
嗯?
刘邦的眼睛忽然亮了。
他摸到了自己手边的东西。
“方便面!可乐!”
刘邦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在殿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
“方便面也好!这要是用在行军打仗上,那得省多少事!”
他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靠谱,比什么神仙种子实际多了。
种子种下去还得等收成,这面条要是做出来了,马上就能用!
“来人!传萧何!再把庖厨总管给朕叫来!快!”
没过多久,睡眼惺忪的丞相萧何与战战兢兢的御厨总管便一前一后地赶到了殿内。
两人看着皇帝陛下披头散发、赤着双脚的模样,都以为是出了什么天大的事,大气都不敢喘。
“老萧!你来得正好!”刘邦一把拉住萧何的袖子,神采飞扬。
“朕昨夜梦见神人,得一军粮秘法,可解我大汉兵士行军之苦!”
萧何一听梦见神人四个字,眼皮就忍不住跳了跳,脸上却不动声色。
“陛下圣明,不知是何等秘法?”
刘邦清了清嗓子,指着一旁抖得跟筛糠似的御厨总管,开始手舞足蹈地描述起来。
“就是把面条,先煮个半熟,然后捞出来,想办法把里面的水给弄干!对,脱水!”
他用上了从周墨那听来的新词。
“弄干之后,再用大量的油去炸!炸到它变得又干又脆,卷成一坨!”
御厨总管听得一愣一愣的,脑子完全跟不上皇帝的思路。
面条煮熟了不直接吃,还要弄干了再用油炸?这是什么道理?
“陛下……恕小人愚钝,”他鼓起勇气问道。
“这……这面条炸干了,又硬又脆,如何下口?岂不是糟蹋了粮食和油料?”
“蠢!”刘邦眼睛一瞪。
“这才是关键!炸干了,它就能放很久都不坏!”
“想吃的时候,拿开水一冲,它就又变软了!味道还香得很!行军打仗的时候,一人带上几坨,饿了就用热水泡一碗,多方便!”
萧何在一旁听着,眉头紧锁。
他不像御厨那样只考虑吃法,他想得更多。
脱水、油炸、长期保存……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有点像之前刘邦搞的征西饼的思路,但又复杂得多。
“陛下,”萧何沉吟片刻,谨慎地问道。
“此法听来新奇,只是……这‘脱水’该如何操作?油炸的火候又该如何掌握?”
“若真如陛下所言,开水一冲即可食用,那确实是军国利器。只是做起来,恐怕不易。”
“不易才要你们去试!”刘邦不耐烦地一挥手。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风干也好,晒干也罢,总之,今天之内,朕就要看到这东西!用粟米面试试,也用麦面试试!快去!”
萧何和御厨总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和茫然。
但皇帝下了死命令,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领旨告退。
很快,御膳房里便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
一群顶尖御厨围着几案面团,面面相觑。
有的尝试着把煮了半熟的面条晾在竹竿上,结果没一会儿就黏成了一团。
有的学着炸油条的法子,直接把湿面条扔进油锅,结果热油四溅,烫得人哇哇直叫,锅里瞬间糊了一片,黑烟滚滚,差点把房子给点了。
刘邦背着手在旁边看,也是急得抓耳挠腮。
他只知道个大概原理,具体工艺他哪儿懂啊。
折腾了小半天,在一片狼藉之中,总算有几个聪明的厨子摸索出一点门道。
他们先把面条蒸熟,再用小火慢慢烘干,最后再下油锅快速炸制。
虽然卖相难看,黑乎乎的,还有些夹生,但总算是弄出了一坨勉强成型的方便面饼。
刘邦也顾不上烫,直接掰了一块塞进嘴里,“嘎嘣”一声,差点没把他的牙给硌掉。
“拿开水来!”
一碗滚烫的开水浇下去,那黑乎乎的面饼在碗里顽强地抵抗了许久,才慢慢地舒展开来,变成一碗糊糊涂涂、油腻腻的面条汤。
刘邦凑上去闻了闻,一股子油烟味混着粮食的焦香,算不上好闻,但也不难闻。
他用筷子夹起一根,吹了吹,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
面条又软又烂,没什么嚼劲,还带着一股生油的味道。
“呸!”
他吐了出来,但脸上非但没有失望,反而露出了笑容。
“方向对了!就是这个路子!”
他指着那碗面糊,对萧何和御厨们说。
“虽然难吃,但它确实能泡开,能填饱肚子!这就是成功!继续给朕试!想办法让它更好吃,更劲道!”
傍晚时分,刘邦兴冲冲地端着一碗改良过好几版的方便面,去了长秋宫。
吕雉正在灯下看书,见到刘邦端着个粗陶碗进来,眉毛微微一挑,他可不常来找她。
“陛下这是……”
“吕雉!快来尝尝!”刘邦献宝似的把碗递过去。
“朕捣鼓出来的新式军粮!朕给它取名叫‘龙须泡面’!以后咱们的兵士,行军路上就吃这个,方便!”
吕雉低头看了一眼碗里。
面条依旧是弯弯曲曲,汤色浑浊,上面飘着几点可疑的油花。
她伸出筷子,轻轻拨弄了一下,一股不算太美妙的气味飘了上来。
她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着一脸期待的刘邦。
“陛下若是喜欢吃这等……食料,明日便让御膳房多备些,专供陛下一人享用。”
刘邦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此时此刻,他无比思念那个远在留县懂他的张良。
他要把张良叫回来。
……
同一时刻,椒房殿内,年轻的皇帝刘彻猛然睁开双眼。
那双眼睛里,没有了在周墨家中的好奇与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深沉与锐利。
他回来了。
“匈奴……卫青……子夫……”
三个名字在他脑海中闪过,每一个都牵动着他最敏感的神经。
他立刻翻身下床,甚至来不及等宫人伺候,自己就披上了外袍。
“来人!”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内侍匆匆跑了进来,跪伏在地。
“立刻传朕旨意!”
“去平阳侯府,将卫夫人……不,将卫子夫接入宫中!就说……朕听闻其歌喉甚妙,欲在宫中聆听。”
内侍愣了一下,卫子夫?一个侯府的歌女?
陛下怎么会突然对她产生兴趣?
但他不敢多问,立刻磕头领命。
“还有!”刘彻补充道,声音压得更低,也更冷。
“告诉掖庭令,卫子夫入宫之后,务必好生照料,不可有丝毫怠慢!她若是在宫里掉了一根头发,朕就要所有当值宫人的脑袋!”
这道命令,就有些骇人听闻了。
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歌女,竟下此等重诺与威胁。
内侍吓得浑身一颤,连声应是,退了出去。
处理完这件事,刘彻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知道,卫青的崛起,离不开卫子夫的受宠。
他的卫青!他的霍去病!乖乖到朕身边来吧!
很快,当朝外戚、太尉田蚡便听闻了此事,匆匆赶来求见。
“陛下,”田蚡一脸不解,带着几分长辈的口吻劝说道。
“区区一个歌女,何至于让陛下如此上心?陛当以国事为重啊。”
刘彻看着自己这位权势熏天的舅舅,眼神平静无波。
“国事,朕自有计较。舅父不必多虑。”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田蚡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愈发惊疑不定。
他感觉今天的皇帝,似乎和往日有些不同了。
打发走田蚡,刘彻回到内殿,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
纸上,印着一行行他看不懂的符号,正是周墨给他的拼音表。
他盯着那些符号看了许久,然后再次传唤。
这次召见的,是廷尉张汤。
张汤此人,执法严酷,为人聪敏,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忠心不二,而且口风极紧。
刘彻将那张纸摊在张汤面前。
“此物,乃天赐之符,名曰拼音。”
刘彻指着上面的字母,用一种近乎神棍的语气说道。
“朕要你,将此法烂熟于心!它是一种……破解文字的钥匙。”
“日后,朕要用它来破解天上所赐的文书,你,便是朕的耳目。”
张汤看着那些鬼画符一般的东西,心中虽然惊涛骇浪,脸上却是一片肃然。
他没有问来由,没有问用途,只是郑重地跪下。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刘彻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需要一个绝对忠诚的工具,来帮他学习和消化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
紧接着,他又召来了司农丞。
御案上,摆着几个从周墨那里带回来的,表皮紫红、形态各异的块茎——红薯。
“此物,亦是天赐神种。”
刘彻指着红薯,同样用了天授这个万能的借口。
“据说,其高产耐旱,无论人畜,皆可食用。”
司农丞是个老实巴交的官员,他捧起一个红薯,翻来覆去地看,满脸都是困惑。
“陛下……恕臣眼拙,此物形态怪异,非谷非豆,不知……该如何种植?是取其块茎下种,还是另有其法?其需水肥几何,臣……毫无头绪啊。”
“朕给你的,是方向。”刘彻板起脸,努力让自己脸上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
“你即刻在上林苑中,择最好的田地,分不同的法子去试!”
“一块地,直接将此物埋入土中。另一块地,尝试将其切块种植。再找一块地,看看能不能让它生出藤蔓,再将藤蔓插入土中!”
他只能给出这些从周墨那里听来的、模糊不清的概念,剩下的,全靠手下人去摸索。
“给朕派专人,日夜看护,详细记录!找到产量最多的方法!”
“臣……领旨!”
司农丞虽然一头雾水,但看着皇帝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安排完这一切,刘彻才终于坐下,开始批阅堆积的奏章。
就在这时,一份加急的边关军报被送了上来。
他展开竹简,上面是熟悉的字眼。
【匈奴寇边,劫掠代郡,杀伤吏民数百,掳掠牲畜数千……】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下来。
以往看到这样的军报,年轻的皇帝心中除了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
大汉初立,国力尚弱,面对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只能被动防御,忍气吞声。
但今天,刘彻看着这份军报,眼中却没有丝毫的沮丧。
他想起了周墨口中那波澜壮阔的未来。
想起了那个从奴隶到大将军,封狼居胥的卫青。
想起了那个十七岁便一战成名,饮马瀚海的霍去病。
他慢慢地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宫殿的屋顶,望向了遥远的北方草原。
那双年轻的眼睛里,没有了愤怒,没有了无奈,只有一种如同猎鹰盯住猎物般的,炽热、贪婪、且势在必得的光芒。
卫青即将入宫,神种已经下地,未来最锋利的刀,与最坚实的盾,都已在路上。
属于他的时代,现在,才刚刚开始。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祖宗们,时代变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