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到来,让院子里的阳刚之气瞬间被一股强大的阴柔气场所中和。
她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咋咋呼呼,也没有像刘邦那样不拘小节。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便自成一个世界。
“女皇,别来无恙。”周墨笑着打招呼,主动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武则天微微颔首,目光平静无波,自袖中取出一物,递给周墨。
那是一支纯金打造的凤钗,工艺繁复到了极致。
凤鸟的羽翼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凤眼则由两粒细小的红宝石镶嵌而成,流光溢彩,仿佛蕴含着生命。
“此物乃大周内库所出,聊作学资。”
周墨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凤钗入手沉甸甸的,金子的冰凉触感和上面传来的精工细作的温度,让他心里一跳。
这东西的价值,恐怕已经不能用金价来衡量了。
“谢谢陛下。”
周墨收下凤钗,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理。
“朕的大周皇家女子技术学院,已经选好了地址,就在洛阳城南。第一批招募的二十名女学生,也已入驻静心苑。”武则天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而坚定。
“上官婉儿亲自教导她们简体字,一月下来,已能通读常用字词。”
“朕已下令,工部暂停为朕修缮上阳宫,将所有经费与工匠,全部调拨给女子学院,兴建学舍与工坊。”
她的目光扫过李世民,又掠过朱元璋父子。
“朕以为,强国之本,不在宫室之巍峨,不在帝王之享乐,而在民智之开化。”
“男子可学,女子为何不可学?”
“主要是人,我大周皆可用。”
“待我大周女子皆能识文断字,投身百工,其所创之财富,胜过十座上阳宫。”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连朱元璋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眉头紧锁,似乎在思量着什么。
李世民眼中则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欣赏,也有警惕。
紧接着,院中光华再闪,这一次,是接连数道身影。
光芒散去,一个身穿赭黄袍,气质温厚沉稳的汉子现身,正是赵匡胤。
又一道光芒,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眉宇间却已满是桀骜与锋芒,正是刘彻。
紧随其后,是同样年少的康熙,他的神情更为内敛,眼神深处藏着与年龄不符的隐忍。
最后,是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的刘秀。
他们一一现身,各自带来了自己的学费,有的是宫廷珍藏的绝版古籍,有的是釉色温润的汝窑瓷器,有的是前朝传下的古朴玉器。
一时间,周墨家那张廉价的桌子,硬生生变成了国宝陈列台。
每个人都简要汇报了自己这一个月的成果。
赵匡胤暂停了对后蜀的征伐准备,转而用周墨提供的图纸,在京城禁军中秘密试制新式马鞍马镫,同时让赵普组织人手,研究香皂、玻璃的制作方法,准备开辟财源。
刘彻则将主父偃引为心腹,命其日夜苦学简体字,同时暗中派出使者,携带详图,勘探西南夷之地,为打通那条能富国强兵的南方丝绸之路做准备。
康熙利用南怀仁,在宫中成立了算学馆,顶着鳌拜等守旧大臣不务正业的非议,亲自带着宗室子弟学习几何、天文,为未来的亲政积蓄知识和人才。
刘秀则在邓禹的辅佐下,一边安抚流民,休养生息,一边秘密组织工匠,在洛阳城外的一处山谷里,修建了一所工坊,用来研究从周墨这里学来的东西,准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给盘踞蜀地的公孙述一个天大的惊喜。
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学霸交流会”景象。
就在这时,最后一道光芒闪过。
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面容清癯,但眼神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傲慢与虚弱的身影出现。
乾隆。
他一落地,看到院子里这群英荟萃的场面,尤其是当他的目光与朱元璋、朱棣父子对上时,脸色瞬间变得通红。
上次被那部纪录片刺激到吐血昏厥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哼,你这蛮夷,也配与我等同列?”
朱棣毫不客气,一声冷哼,那股靖难夺位、五征漠北的铁血杀气,如同实质的刀锋,直刺乾隆。
朱元璋更是直接,他甚至没说话,只是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死死盯着乾隆,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乾隆被这父子俩的气势一逼,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喉结滚动,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好了!”
周墨一声大喝,一步跨出,“各位,规矩,我上次已经说过了。”
周墨环视众人,脸色是从未有过的严肃。
“在这里,没有大明,没有大唐,也没有大清,只有一群想要改变自己世界命运的学生。”
“你们的敌人,不是彼此,是落后,是愚昧,是那份让你们所有人都感到屈辱的《近现代史》!”
“有精力不如多花点心思,想想怎么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强!”
周墨的话,让朱元璋父子眼中的杀气稍稍收敛。
李世民也适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力量。
“周先生说得有理,我等聚于此地,乃是万古未有之奇缘,当为后世子孙谋,而非逞口舌之快。”
气氛总算缓和下来。
乾隆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只锦盒,递给周墨。
“朕……朕回去后,已下令,命纪昀、刘统勋等人,学习简体字。朕要学造蒸汽机,要造后膛炮!”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甘的嘶吼。
周墨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块色泽艳丽、温润如玉的田黄石印章。
他点点头,把东西收下。
“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进入状态了。”
周墨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既然如此,今天,就给大家上第一堂正式的历史课。”
他转身回到屋里,抱出了那摞起来半米高的,分门别类用白色文件夹装订好的资料。
《秦朝编年史大事记》。
《大汉兴亡录》。
《盛唐三百年》。
《两宋风云录》。
《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
《清史稿(节选)》……
他将这些厚厚的剧本,一一分发到对应的帝王手中。
“各位,我知道你们上次只是看了个大概,尤其是对各种事件的走向及原因,了解得并不全面。”
“这里,是我给你们整理的,你们各自朝代,从开创到灭亡的详细历史以及后世的分析总结。”
“里面有你们的丰功伟绩,也有你们犯下的致命错误,更有导致你们王朝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
“自己看,自己品,自己悟。”
周墨说完,退到一旁,静静地观察着。
他知道,这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精神风暴。
院子里,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只剩下纸张被用力翻开的哗哗声。
每个帝王都死死地盯着手中的纸张,他们的表情,从凝重,到震惊,到愤怒,再到难以置信的痛苦。
刘邦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捏得发白,当他看到“王莽篡汉”四个字时,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安史之乱的章节,呼吸陡然粗重,他下意识地抬头,视线越过人群,落在了不远处的武则天身上,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赵匡胤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看到了靖康之耻,看到了自己的子孙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如猪狗般受尽凌辱。
他这位以仁厚着称的开国君主,双目瞬间赤红。
康熙和乾隆,则再一次,逐字逐句地,看到了鸦片战争,看到了火烧圆明园,看到了八国联军,看到了那一条条详细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
也看到了后世分析的让他们走向如此结果的原因。
乾隆的身体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周墨生怕他又厥过去,递了杯水,毕竟挺大岁数了。
而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正翻看着同一份《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
当他们看到土木堡之变,看到那个叫朱祁镇的子孙,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去旅游,结果全军覆没,自己还被瓦剌人抓走当了俘虏时。
砰!
朱元璋一掌拍在石桌上,坚硬的石桌桌面,瞬间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
“我艹你姥姥!”
一声响彻云霄的怒骂,从这位开国皇帝的口中爆出。
“周墨!咱想去那里!咱要亲自去土木堡,把那个不孝子孙的头拧下来!”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祖宗们,时代变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