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爷子那场“青椒肉丝论剑”的硝烟散去后,我家小店的日常似乎恢复了原样,但又有些东西在悄悄改变。我爸对着灶台发呆的时间明显变长了,有时炒着炒着菜,会突然停下来,盯着跳动的火苗出神,直到锅里传来焦糊味才猛地惊醒。
更让人担心的是,他的咳嗽又加重了。
夜里,那压抑不住的、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的声音,穿透薄薄的墙壁,一声声敲在我的心上。白天,他常常炒完一个菜就得扶着灶台喘口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脸色也比以前更差了。
“老林,要不今天歇半天吧?去看看医生?”我妈忧心忡忡地劝道,手里的抹布拧成了麻花。
“看什么看!死不了!”我爸眼睛一瞪,刚吼完,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憋得脸通红,“咳咳……店门一关,客人吃啥?喝西北风啊?……咳咳咳……”
我和我妈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无奈和焦虑。劝他去看病,简直比让公鸡下蛋还难。
就在这愁云惨淡的氛围中,一位意外的访客,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我们烟雾缭绕的小店。
这天下午,店里没什么人。我爸咳得有点厉害,被我强行按在躺椅上休息,盖着毯子还嘴硬说“热死了”。我和小辉在准备晚上的食材。
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门口,车上下来一位穿着中式褂子、精神矍铄、笑容和蔼的老先生。他看起来六十多岁,气质温润,眼神明亮,像个退休的大学教授。
他笑呵呵地走进来,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眼神里没有挑剔,只有一种见多识广的欣赏。
“老板,打扰了,现在方便用餐吗?”他声音温和,让人如沐春风。
我妈赶紧上前招呼:“方便方便!老师傅您快请坐。想吃点什么?”
“呵呵,叫我老周就行。”老先生笑道,“听说您这儿的家常菜是一绝,我就慕名而来了。您看着安排,挑最拿手的做两道就行,我尝尝鲜。”
这时,里屋又传来我爸压抑的咳嗽声。老周关切地问:“老板身体不适?”
我妈叹了口气:“唉,老毛病了,咳嗽,劝他去看也不听,倔得很……”
老周点点头,表示理解:“老人家都这样,舍不得放下手里的活计。不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得重视。”
正说着,我爸大概是听到外面有生人说话,强撑着走出来,脸色不太好。老周看到我爸,眼睛微微一亮,主动伸出手:“您就是林师傅吧?冒昧打扰,我姓周,从省城来的,是个老饕,就爱寻摸各地地道家常味,早就听说您的手艺了,今天特地来解解馋。”
我爸虽然不舒服,但面对这样客气又懂行的客人,还是挤出了笑容,跟人家握了下手, “咳……没什么好吃的,粗茶淡饭。”
“要的就是这口粗茶淡饭里的真功夫。”老周笑道,“您受累,简单做两个就成。”
我爸没再多说,转身进了厨房。我赶紧跟进去帮忙。虽然他依旧咳嗽,但动作却丝毫不慢,选料、切配、下锅……每一个步骤都带着一种沉淀了数十年的专注和流畅。仿佛只要站在灶台前,握住那把他熟悉的炒勺,所有的病痛和不适都能暂时被压制下去。
很快,一盘回锅肉,一盘麻婆豆腐端了上来。简单的菜式,却散发着勾人魂魄的香气。
老周拿起筷子,先细细观赏色泽,又深深嗅了一下香气,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吃得很慢,每一口都细细品味,仿佛在阅读一本精彩的书。
“好!”他吃完一口回锅肉,忍不住赞叹,“肉片干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豆瓣酱的咸香和油脂的丰腴完美结合,这火候,这调味,是几十年功夫熬出来的!”
他又尝了麻婆豆腐,更是点头:“地道!各种味道恰到好处,豆腐嫩滑入味,肉糜酥香提味,芡汁包裹得严丝合缝,拌饭吃绝对是人间至味!”
他的评价专业而精准,没有浮夸的词汇,却句句说在我爸的心坎上。我爸原本因为不适而紧绷的脸色,不知不觉缓和了许多。
“林师傅,”老周放下筷子,语气变得更加认真,“不瞒您说,我除了是个老饕,也在省餐饮协会挂个闲职。我们协会年底想搞一个‘民间厨艺寻访’的活动,目的就是挖掘和保护像您这样扎根地方、有真本事的老手艺。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到时候去省城交流会上露一手?就做您最拿手的家常菜,让现在那些年轻厨师们都看看,什么叫做‘传统’和‘功底’。”
去省城?交流会?
我和我妈都愣住了,紧张地看着我爸。以他怕麻烦、又抵触陌生环境的性子,再加上现在身体不适,肯定会一口回绝。
果然,我爸眉头一皱,下意识就想摆手:“不去不去!咳……我这儿忙得很,没那闲工夫……咳咳……”
老周似乎早有预料,也不强求,只是温和地说:“没关系,林师傅,您考虑考虑。活动还早,不着急。主要是您这手艺,埋没在这小镇里,实在是可惜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我爸因为咳嗽而有些佝偻的背影,又补充道,“而且,省城大医院的呼吸科,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协会那边也能帮着联系专家。这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传承手艺不是?”
这话,像是轻轻点中了我爸的某个软肋。他猛地咳嗽了几声,没立刻反驳。
老周又坐了一会儿,聊了些关于食材、烹饪的话题,句句都能接上我爸的点,两人竟难得地聊得颇为投机。临走前,他留下了一张名片:“林师傅,您考虑好了,或者身体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小镇炊烟米其林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