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号,离沪城交大的自主招生面试只剩一天。林舟早上起来,先对着镜子演练了一遍面试礼仪——敲门、问好、微笑、坐姿,每个细节都反复调整,直到觉得自然为止。
然后他又拿出面试书,把“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高频问题的答案默念了几遍,确保能流畅回答。
但他总觉得还少点什么——之前查资料时看到,沪城交大的计算机专业面试,可能会让考生现场演示简单的编程思路,比如“如何用代码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他虽然记得c语言的基础语法,但很久没在电脑上写过代码了,怕到时候手生,影响发挥。
“得找个地方练一练,熟悉一下编程环境。”林舟想了想,家附近的“星空网吧”有电脑,还能安装c语言编译器,正好适合模拟演示。
他跟父母说要去网吧练会儿电脑,就揣着U盘和笔记本出了门。
到了网吧,林舟跟网管打了声招呼:“老板,开一台机器,要能安装c语言编译器的。”
“小林啊,准备面试呢?行,里面那台机器刚装了dev-c++,你用吧。”网管知道他要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很热情地指了指里面的空位。
林舟走到电脑前坐下,先打开dev-c++,确认编译器能正常使用,然后在心里默念:“系统,签到。”
【叮!检测到宿主在“技能演练地(星空网吧)”签到,恭喜获得奖励:“简单编程演示模板(c语言)”(已存入系统空间,包含“学生考勤统计”基础代码及注释)。】
林舟眼前一亮,赶紧在系统空间里点开模板。模板里的代码是一个简单的“学生考勤统计”程序:用数组存储学生姓名和考勤状态(出勤\/缺勤),通过循环遍历统计出勤人数,还加了异常处理——如果输入的考勤状态不是“出勤”或“缺勤”,会提示“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这个模板正好能用!
林舟想了想,把“学生考勤统计”改成了和自己竞赛作品相关的“校园教室预约统计”——毕竟面试时提到自己的作品,会更有说服力。他按照模板的思路,开始修改代码:
首先,用数组存储教室编号(如“101”“102”“201”);
然后,定义变量记录每个教室的预约次数;
接着,通过循环让用户输入“教室编号+预约状态”,如果预约状态是“预约”,则对应教室的预约次数加1;
最后,输出所有教室的预约次数,并统计当天的总预约次数。
他还在代码里加了详细的注释,比如“\/\/ 定义教室编号数组”“\/\/ 循环输入预约信息,处理异常输入”,这样面试时讲解起来,考官能更清楚地理解他的思路。
改完代码,林舟开始模拟面试场景。他假设考官问:“请你用简单的c语言代码,演示如何统计校园教室的预约情况?”
然后他打开dev-c++,指着代码讲解:“首先,我会定义一个数组存储教室编号,方便后续调用;然后,用变量记录每个教室的预约次数,初始值设为0;
接着,通过while循环让用户输入预约信息,如果输入的教室编号不在数组里,会提示‘该教室不存在,请重新输入’,如果预约状态不是‘预约’或‘取消’,会提示输入错误,这样能避免异常数据影响统计结果;
最后,遍历数组,输出每个教室的预约次数和总预约次数,方便教务处了解教室使用情况。”
讲解完,他还运行了代码,输入几个测试数据,比如“101 预约”“102 预约”“101 取消”,程序成功输出“101:1次,102:1次,总预约次数:2次”,证明代码能正常运行。
接下来,林舟又模拟了几个可能的问题,比如“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预约同一个教室,你的代码怎么处理冲突?”
他提前准备好回答:“可以在代码里加入‘预约时间’的变量,记录每个预约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如果新预约的时间和已有预约重叠,就提示‘该时间段已被预约,请选择其他时间’,这样就能解决冲突问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找了网吧里一个正在写作业的高中生,让对方扮演考官,随机问了几个问题,比如“你的代码如果遇到大量数据,运行速度会变慢吗?怎么优化?”
林舟按照之前准备的思路回答:“可以用链表代替数组存储数据,链表插入和删除数据的效率更高,能减少运行时间;另外,还可以加入数据排序功能,方便快速查找特定教室的预约信息。”
那个高中生听完,笑着说:“你讲得好清楚,我都听懂了,面试肯定没问题。”
练到傍晚六点多,林舟才关掉电脑。他把修改好的“教室预约统计”代码存进U盘,又在笔记本上整理了“代码讲解要点”,确保面试时能条理清晰地讲出来。
离开网吧时,晚霞正好染红了半边天,金色的光落在街道上,格外好看。
林舟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心里充满了信心——礼仪、问题答案、编程演示都准备好了,明天的面试,他一定能发挥好,顺利拿到沪城交大的录取资格。
喜欢重生在2008签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在2008签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