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号晚上十点,302宿舍的台灯全部开到最亮档,四张书桌拼在一起,堆满了复习资料、习题册和提神的咖啡,活像个临时“作战指挥部”。
距离期中考试只剩两天,林舟和室友们正式开启“熬夜冲刺模式”,连平时最爱打游戏的王浩,都把游戏手柄换成了《篮球裁判规则》手册。
“救命啊!贝多芬到底活了多少岁?他的《月光奏鸣曲》到底是哪年写的?”张强瘫在椅子上,把《音乐鉴赏》复习资料扔在桌上,哀嚎声差点掀翻屋顶,“早知道这门课要考音乐家生平,我上课就不该光看漫画了!”他面前的资料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涂鸦,显然是记不下去时的“杰作”。
王浩嘴里塞着面包,含糊不清地说:“知足吧,你那好歹是文科,背背就行。我这《篮球裁判规则》才叫折磨,什么‘带球走步’‘打手犯规’的判定标准,绕得我脑子打结,明天考实操,要是判错了,老师肯定给我不及格。”
李哲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手里的笔在计算机习题册上飞快演算,眉头紧锁:“这道编程题的逻辑有点绕,循环嵌套里的条件判断总出错,得再琢磨琢磨。”
他的草稿纸上画满了流程图,密密麻麻的符号看得人眼花缭乱。
林舟揉了揉酸胀的眼睛,面前摊着《计算机导论》的重点归纳,二进制转换、循环语句这些知识点虽然不算难,但要在短时间内记牢并灵活运用,还是得下点功夫。
他端起桌上的冷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他打了个寒颤,困意却像潮水般涌上来,眼皮沉重得快要粘在一起。
“不能睡,再坚持会儿。”林舟拍了拍自己的脸,对着桌上的咖啡杯小声签到:“系统,签到!求个熬夜不困的办法,再给个临考突击的记忆技巧,不然明天肯定考砸!”
【叮!检测到宿主在“考前冲刺地(302宿舍复习区)”签到,恭喜获得奖励:“高效记忆法(短时突击版)”(已存入系统空间,含口诀记忆法、表格梳理法、碎片时间利用技巧,附“抗困小妙招”)。】
林舟瞬间精神一振,快速浏览奖励内容。这些方法简直是为考前突击量身定做的:
口诀记忆法:把复杂概念简化成顺口的短句,比如编程循环语句可编“循环像绕圈圈,条件满足不停转,条件不满足,立马就出圈”。
表格梳理法:把零散知识点按“类别-关键信息-易错点”列成表格,适合文科类人物生平、事件时间线记忆。
碎片时间利用:睡前花5分钟快速过一遍重点,醒来后立刻回忆,强化记忆效果。
抗困小妙招:用薄荷糖提神,每隔40分钟起身活动2分钟,避免久坐犯困。
“有办法了!”林舟一拍桌子,吓了旁边的张强一跳。
他指着自己的复习资料,对张强说:“你别死记硬背音乐家生平,咱们把每个音乐家按‘出生年份-代表作-核心成就-有趣典故’列成表格,一目了然,记得快还不容易混。”
说着,林舟拿起笔,在纸上给张强做示范:“比如贝多芬,出生1770年,代表作《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成就‘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典故‘双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这样分点列出来,是不是比一大段文字好记?”
张强凑过来看,眼睛一亮:“对啊!我之前就是把所有内容堆在一起背,越背越乱。这样列成表格,重点都挑出来了,我再把表格里的关键信息编成短句,比如‘贝多芬1770生,失聪写命运’,肯定能记住!”
林舟又把“口诀记忆法”教给李哲和王浩。
针对李哲的编程题,他编了“循环语句口诀”;针对王浩的裁判规则,编了“犯规判定口诀”:“打手犯规看接触,带球走步看脚步,阻挡犯规看位置,记清标准不糊涂。”
王浩跟着念了两遍,拍着大腿说:“这口诀太顺口了!比手册上的官方解释好懂一百倍,我现在就把剩下的规则都编成口诀!”
李哲也对着编程题试了试,按照口诀梳理逻辑,之前卡壳的循环嵌套题居然顺利解出来了:“这个方法确实有用,把复杂逻辑简化成口诀,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接下来,四人按照新方法各自梳理复习内容。
林舟把难记的二进制转换编成“凑数口诀”,比如“二进制转十进制,从右到左权递增,个位是1,二位2,四位8来八位16”;张强趴在桌上奋笔疾书,把音乐家表格里的信息全改成了顺口的短句;王浩边嚼薄荷糖边编裁判规则口诀,时不时念出来让大家帮忙修改;李哲则用口诀法梳理编程逻辑,习题做得越来越顺。
宿舍里的氛围从之前的焦虑烦躁,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复习互助会”。
遇到不懂的地方,大家就互相讨论,林舟帮李哲梳理编程思路,李哲帮王浩分析裁判规则里的逻辑,王浩则用他的“吃货思维”帮张强记音乐家代表作,“《月光奏鸣曲》像冰奶茶,清冷又上头;《命运交响曲》像火锅,热烈又带劲”。
凌晨十二点半,困意再次袭来。林舟按照“抗困小妙招”,给每人发了一颗薄荷糖,说:“咱们起身活动两分钟,洗把脸,不然坐着容易犯困。”
四人走到走廊里,伸懒腰、踢踢腿,张强还学着广场舞的姿势扭了扭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冰冷的自来水扑在脸上,瞬间驱散了不少困意。回到宿舍,王浩从抽屉里掏出几包坚果,分给大家:“补充点能量,继续战斗!”
一点钟的时候,张强率先撑不住了,趴在桌上嘟囔:“不行了,我眼皮都快粘在一起了,哪怕睡五分钟也行。”
话音刚落,王浩也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我也撑不住了,要不咱们眯半小时,定好闹钟,一点半起来再接着复习。”
林舟和李哲也觉得头晕脑胀,点头同意。
四人把桌上的资料往旁边挪了挪,趴在桌上,很快就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
宿舍里只剩下台灯的光晕,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半小时后,闹钟准时响起。四人迷迷糊糊地抬起头,眼睛都睁不开。“再睡五分钟……”张强含糊地说,就要往下趴。
林舟一把拽住他:“别睡了,再睡就起不来了,想想明天的考试,想想考完试的大餐!”
提到大餐,王浩瞬间清醒:“对!考完试咱们去吃烤鱼,再喝冰可乐,现在得抓紧复习!”他用冷水洗了把脸,精神抖擞地回到座位上。
剩下的时间里,四人虽然疲惫,却都咬牙坚持着。
林舟把整理好的口诀和重点再过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苏晴发来一条短信,问他复习得怎么样,还提醒他别熬夜太晚,林舟回复“放心,有高效方法,你也早点休息”,心里暖暖的,疲惫也消散了不少。
凌晨三点,复习终于告一段落。四人看着各自整理好的“精华笔记”,虽然满脸倦意,却都露出了笑容。
张强把音乐家口诀背了一遍,居然一字不差;王浩的裁判规则口诀也记牢了;李哲解出了最后一道难题;林舟则把所有重点知识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胸有成竹。
“总算搞定了!”张强瘫在椅子上,“虽然累,但这次肯定能过,多亏了林舟的好方法。”
“是啊,”王浩打了个哈欠,“一起熬夜复习,比一个人硬扛强多了,至少有人陪着,还能互相帮忙。”
李哲推了推眼镜,难得开玩笑:“下次别等到考前两天才突击,提前复习更轻松。”
林舟点点头:“以后咱们每周总结一次知识点,到期末就不用这么累了。”
躺在床上,虽然身体疲惫,心里却很踏实。
林舟看着天花板,想起刚才和室友们一起奋斗的场景,想起苏晴的关心短信,突然觉得,这种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日子,虽然辛苦,却格外有意义。
期中考试只是一个小考验,未来还有更多挑战在等着他们。
但只要室友们互相扶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前行的动力,就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
这些一起熬夜复习的小插曲,会成为大学时光里最难忘的回忆,温暖着每一个奋斗的夜晚。
喜欢重生在2008签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在2008签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