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通电已不只是战报,更是一篇战斗檄文,一个民族不屈的宣言。它一旦发出,必将如平地惊雷,震撼四方。
通电的字句,如同带着金陵城头的硝烟与血腥气,通过无线电波,瞬间点燃了整个华夏。
武汉,街头报童挥舞着号外,嘶哑的喊声带着哭腔:“金陵守军通电全国!刑天阵前立誓!谷寿夫毙命!”行人闻之,无不驻足,顷刻间将报童围得水泄不通。报纸上“金陵未陷”、“血债血偿”的墨字如火焰般灼烧着每个人的眼睛。茶馆里,一名老者读至“江水为之赤,天地为之悲”时,手中茶碗砰然坠地,他老泪纵横,仰天长啸:“壮哉!刑天!痛哉!我同胞!”这哭声,代表了所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悲恸。
当晚,成千上万的市民、学生举着火把,汇聚在国民政府门前,不是请愿,而是立誓。“抗战到底!”“血债血偿!”的怒吼声,与长江的波涛声汇成一片,原本因首都沦陷而笼罩的悲观阴霾,被这股同仇敌忾的烈火一扫而空。
延安窑洞,密电室内,译电员含着热泪将通电全文抄录。领袖在他的窑洞里,对着地图上的南京城,久久伫立。他深吸一口烟,对身边的将领们说:“这是一篇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通电。它证明了一点:中国不亡,民心不死。”很快,延安的广播电台与《新华日报》全文播发通电,并配发社论,称刑天所部是“中华民族脊梁的象征”,号召全国各党派、各武装学习其精神,将反侵略战争和游击战开展到每一个沦陷区,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前线战场,正与小鬼子鏖战的各部队,迅速将通电内容印成传单,分发至每一个战壕。连长、营长们在战前动员时,只需高声问一句:“南京的弟兄们还在不在打?!”战壕里便会爆发出震天的回应:“在!!!”这不再是为某个城池的得失而战,而是为一种不屈的精神而战。
许多部队自发地将“刑天”之名写在旗帜上、臂章上,他们知道,每多杀一个敌人,都是在响应金陵城中那不屈的怒吼。
这份明码通电,对小鬼子而言,不啻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它们的脸上,更刺在它们的心里。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司令官朝香宫这个老鬼子在看到电文译文时,脸色铁青,手中的指挥刀将面前的桌子劈开了一道深痕。“谷寿夫……这头愚蠢的野兽!”
它既痛惜一员得力干将的损失,更震怒于此事以如此打脸的方式公诸于世。它严令前线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并彻底消灭这些中国军队,尤其是那个‘刑天’!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它深知,这份通电将彻底戳穿它们试图营造的“南京和平”假象,让世界看清占领的真相。
而“刑天”这个名字,如同一个不祥的诅咒,在小鬼子士兵中悄然流传。它们原本以为南京之战已经结束,可以尽情“庆祝胜利”。但这封通电,以及谷寿夫被精准击毙的事实,让每一头小鬼子士兵都感到后背发凉。它们发现,这座城市并未屈服,每一个废墟后面都可能射来复仇的子弹,每一个黑夜都可能传来“刑天”索命的怒吼。
虐杀中国军民时的兽性,开始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取代,它们害怕那“十倍、百倍索还”的法则,会应验在自己身上。军中甚至开始流传起“金陵有厉鬼,专噬第六师团”的恐怖传说。
在小鬼子国内,大本营在极短时间内下达了封口令,严禁国内任何报刊提及“谷寿夫战死”及“明码通电”一事。它们试图将这一切掩盖为“中国方面的恶意宣传”。然而,一些外国记者的报道和国际社会的谴责声浪,已经无法完全阻挡。真相,如同金陵城下的血水,正一点点地渗透出来。
这份来自“地狱中心”的宣言,让世界为之震惊。
西方各大通讯社以最快的速度转发了通电全文,《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主流媒体均在头版刊登报道,标题多用“来自地狱的怒吼”、“被围困城市的最后宣言”。报道中,“十倍百倍索还”、“倭寇之坟场”等字眼,以最原始的力量,冲击着西方读者的感官,让小鬼子“大东亚共荣”的宣传显得无比虚伪。
驻华外交官与记者,如《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的记者,正是基于这份通电所展现的决绝精神,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向世界揭露南京真相的决心。这份通电,成为他们后续报道中反复引用的、证明中国军队仍在抵抗、小鬼子暴行确凿无疑的关键证据。
刑天的这封明码通电,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次军事通报。它是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照亮了敌人的残暴,也映出了自己的铮铮铁骨;它是一颗精神上的核弹,在中华大地上引爆了更为坚定的抵抗意志,也在侵略者心中种下了恐惧的种子。
它向世界宣告:这里,站着的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被征服的民族。
……
黎明前的黑暗,好似垂死之人在徒劳的挣扎,东方天际线刚刚有一丝微亮探出,给整个南京城蒙上了一层冰冷的面纱。
一道凄厉的尖啸声划破了黎明前的静寂,小鬼子的报复性的炮击开始了。
炮弹在中央银行大楼前的空地炸开,冲击波掀起了漫天的烟尘,大地仿佛被当作了一面大鼓,被远古的巨神狠狠的敲了一棍子。
连环的爆炸如雨点般落下,冲击波震得大楼摇摇晃晃,细碎的沙子像下了一阵微雨般沙沙沙的落在了钢盔上,落在了军用地图上,屋内的煤油灯也被震得左摇右倒的。
“小鬼子的三板斧抡完了,小鬼子的步兵该来送死了。战防炮准备,等近了再打!”
刑天嘴角勾起了一抹轻蔑的笑容。
炮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尽,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音,由远及近,还有金属履带碾压砖头碎石,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刺耳的声音。
喜欢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