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言之的归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玥光”和周家内部都激起了新的波澜。他带来的不仅是前沿的技术构想,更是一种跨越太平洋的视野,为这个已步入稳定期的康复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想象空间。
“AI+康复”的蓝图
在周景珩的书房里,一场小范围的高层技术研讨会持续到深夜。顾言之展示了他团队研发的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动态康复路径规划系统”原型。
“传统的康复方案虽然是个性化定制,但调整周期较长。”顾言之操作着投影仪,流畅的图表和数据在幕布上滚动,“我们的系统,可以通过实时分析患者在使用智能设备时产生的海量运动数据——包括肌电图、关节角度、力度分布等——结合患者的实时生理反馈和主观感受输入,动态微调接下来的训练难度、强度和方式。就像有一个顶级的康复治疗师,24小时贴身评估和指导。”
傅时深眼神发亮,立刻抓住了关键:“这意味着康复效率可以大幅提升,也能更精准地预防代偿行为和二次损伤!”
周景珩从医学角度审视着每一个细节,提出问题:“算法的医学逻辑依据是什么?如何确保其决策的安全性?伦理审查方面……”
顾言之显然有备而来,对答如流,引用的都是最新医学期刊的成果和严格的医疗AI安全标准。苏念晴也通过视频积极参与讨论,从用户体验和设备兼容性角度提出建议。
这场讨论,远远超出了解决现有问题的范畴,而是在描绘“下一代”智能康复的蓝图。周景珩能感觉到,如果合作成功,“玥光”在康复技术领域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萌芽的注视
研讨会间隙,众人移步客厅稍作休息。周景澜端着切好的水果走过来,安静地放在茶几上。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正在与傅时深继续某个技术细节讨论的顾言之。他专注时微蹙的眉头,阐述观点时清晰有力的手势,以及那份将复杂技术举重若轻的自信,都让她觉得格外吸引人。
苏念杨敏锐地捕捉到了堂妹那不同寻常的、带着仰慕与好奇的目光。她递给周景澜一杯水,轻声笑问:“怎么?对我们顾大才子的AI理论这么感兴趣?”
周景澜脸一红,有些慌乱地接过水杯:“没……就是觉得挺厉害的,很多概念我们课堂上还没讲到。”她垂下眼睫,掩饰着内心的悸动。
苏念杨了然地笑了笑,没有继续打趣。年轻女孩的心事,如同初春的嫩芽,需要的是温和的阳光与空间,而非急于探看。
另一边,顾言之似乎也感受到了那道专注的视线,偶尔抬眼望去,对上周景澜清澈又带着求知欲的眼睛,他会微微颔首,报以礼貌而专业的微笑。这笑容,却让周景澜的心跳漏了半拍。
长辈的洞察
晚餐时,气氛热闹。顾言之是周家熟客,与长辈们相谈甚欢,分享着海外见闻和科技趋势。周景澜坐在稍远的位置,安静地听着,偶尔在顾言之说到某些医学应用案例时,会忍不住提出一两个问题,问题虽显稚嫩,但角度新颖,显示出她扎实的学业基础和思考深度。
顾言之每次都会认真回答,甚至由此引申开去,引发更深入的讨论。他注意到,这个看似文静的女孩,在医学上有着不俗的悟性和热情。
三位老爷子人老成精,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傅老爷子慢悠悠地品着茶,对周老爷子低语:“老周,你家这小景澜,眼光不错。”
周老爷子哼了一声,瞥了一眼正与顾言之相谈甚欢的孙女,嘴角却隐隐有上扬的趋势:“小孩子家,心思放在学业上是正经。”话虽如此,却并未出言阻止什么。
苏老爷子则笑道:“言之这孩子,我们看着长大的,人品、能力都没得说。年轻人多交流,是好事。”
新程的邀约
顾言之的行程紧凑,几日后便要返回美国。临行前,他正式向周景珩和傅时深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合作意向书。同时,他找到了周景澜。
“周小姐,”他的语气温和而正式,“听你哥哥和念晴姐提起,你在神经康复领域很有兴趣和天赋。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相关的研究,如果你有兴趣,暑假或者有空的时候,可以远程参与一些文献整理或数据标注的基础工作,对你未来的学业应该会有所帮助。”
他递过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和一些基础资料的链接。”
周景澜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双手接过名片,郑重地点头:“谢谢顾大哥,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这并非客套,而是一个来自业界前沿的、实实在在的机会,也为那悄然萌芽的情愫,提供了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延续的纽带。
希望的延伸
顾言之离开了,但他带来的技术火花和那若有若无的情感涟漪,却留在了“玥光”和周家。
周景珩和傅时深开始着手评估合作项目的可行性与落地步骤,事业的版图出现了新的拓展方向。而周景澜的书桌上,则多了一叠顾言之留下的英文论文和一份崭新的动力。她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眼神里除了对医学的虔诚,更多了一丝被点亮的星光。
“玥光”的故事,永远不止于治愈。它还在创造连接,激发梦想,孕育着超越当下、指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智汇新生,让技术的温度更加可感;情愫暗涌,让家族的脉络更加生动。这一切,都让这片希望之地,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与吸引力。
喜欢风起京华,携手一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风起京华,携手一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