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陨擂台周遭,人声鼎沸,炽热的战意与喧嚣的声浪几乎要将上空流转的星力护罩都冲开一个缺口。
一场场内门弟子间的较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光华乱闪,气劲交鸣,引得观战席上不时爆发出震天的喝彩与惊呼。
向之礼静立于一隅,身形在涌动的人潮中显得有些孤峭。
他并未刻意寻找岩厉长老的身影,也未曾再看向赤离所在的那片显赫区域。
他的目光,如同古井深潭,平静地落在下方那巨大的擂台之上,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擂台上,两名弟子正斗得难分难解。
一人驱使着一面星光熠熠的圆盾,防守得滴水不漏,另一人则手持双刺,身形如鬼魅,寻找着一切可能的破绽。
星力与气血之力激烈碰撞,发出沉闷的轰响。
旁人看的是热闹,是胜负,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神通光华。
向之礼看的,却是门道。
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刻尺,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并非粗暴地探查他人修为(那会立刻引来警觉与敌意),而是细致地捕捉着擂台阵法运转的轨迹,感知着交战双方力量引动的周天星辰之力的细微变化,分析着他们体内气血与星力的结合方式,以及那眉心星点闪烁的规律。
“此人所修,偏向守护,星力凝实,与气血结合紧密,但变化不足,过于依赖那面盾牌法宝……久守必失。”
“那使双刺的,身法诡谲,星点催动间偏向增速与隐匿,攻击刁钻,可惜力量分散,难以一击制胜……嗯?这一式回旋,引动了‘影星’之力,有点意思。”
他心中默然点评,如同一位超然物外的弈棋者,观摩着棋局的变化。
这些内门弟子,或许修为境界尚不及他,但星塔传承源远流长,每个人对古神之力的理解与运用都有其独到之处。
这些细微的差别,这些基于不同星诀、不同观想图、不同血脉特质而衍生出的战斗方式,正是他目前最为欠缺的、对古界力量体系的直观认知。
他看到了有人引动烈焰星辰之力,拳出如流星火雨,狂暴炽烈;有人沟通寒冰星辰,挥手间冰封擂台,森然刺骨;也有人如蛮骨那般,纯粹以磅礴气血与强悍肉身横冲直撞,一力降十会;更有如风影般灵动缥缈,于间不容发之际寻隙而击。
每一种战斗风格,都对应着一种对星辰之力的理解与运用。
向之礼默默记下这些特点,与自身的不灭锐金道相互印证、比较。
“我的锐金之道,锋锐无匹,坚不可摧,更兼具【吞噬星金】之能,论本质,当凌驾于大多寻常星诀之上。”
但在运用的技巧、变化的精妙上,却显得过于直接,缺乏这些传承无数年积累下的千锤百炼之巧。
日后对敌,尤其是面对那些修炼日久、经验丰富的老怪,需得注意这一点,不能一味依仗力量与天赋。”
他看得入神,周身那圆融内敛的气息,在观摩这些激烈战斗时,似乎也随着擂台上星力的起伏而微微波动,变得更加生动,更加贴近这片天地的韵律。
时间就在这静默的观摩中缓缓流逝。
一场场比斗分出胜负,有人欢欣鼓舞,有人黯然退场。
赤离那边,又轻松击败了一名挑战者,其展现出的二星古神修为与炽烈狂暴的《赤阳星诀》,引得支持者们阵阵狂热欢呼,目光也时不时带着胜利者的优越感,扫向向之礼所在的方向。
然而,向之礼依旧无动于衷。
他甚至没有去看赤离的战斗,仿佛那与他毫无关系。
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古神战斗体系的汲取与消化之中。
直到擂台上主持比斗的执事长老,以蕴含星力的洪亮声音,念出了下一对比斗者的名字——
“下一场,战堂,蛮骨,对,巡星殿,风影!”
向之礼的目光,终于微微一动,真正带上了一丝兴趣。
这两个曾与他一同执行过护送任务的“熟人”,他们的战斗方式,他亲眼见过,此刻在擂台之上,面对不同的对手,又能展现出怎样的风采?
蛮骨那狂暴的力量,风影那诡异的遁术,在宗门小比这等正式场合,毫无保留地施展出来,无疑能让他对星塔战法与巡星殿秘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微微调整了一下站姿,目光专注地投向了即将开始的擂台。
风暴将至前的片刻宁静,被他用来默默地磨砺着自己的“剑锋”。
无人知晓,在这喧嚣的背景下,一场无声的修行与积累,正在悄然进行。
而当他真正踏上擂台的那一刻,必将石破天惊。
喜欢别叫我老祖,我只是个筑基修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别叫我老祖,我只是个筑基修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