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舒安河的江晚吟

首页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开局被拐:重生后她携空间杀疯了爱你成瘾:偏执霸总的罪妻至强龙尊叶辰萧初然快穿精灵梦叶罗丽都市神警:从暑假开始的破案天王原神:从零开始解锁神力惊!军医带药房和军火库穿越了穿越种田:逃荒路上有空间我的供货商遍布三千小世界惊悚直播:黏人病娇邪神来敲门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舒安河的江晚吟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全文阅读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txt下载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338章 文承千古,技兴万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节 神农遗种,沃野生金

大炎元启十二年,盛世的根基早已稳固。边境无战事,民生渐富庶,朝堂清廉政通。宇文擎与林微并肩理政,目光从稳固江山转向了文明的传承与革新——唯有让百姓丰衣足食、知书达理,盛世方能真正绵延千古。

这一日,林微在御书房内,铺开一幅绘制着奇异作物的图纸,图纸上的植物根茎粗壮,叶片阔大,正是她从现代记忆中提取的红薯与玉米。这两种作物耐旱耐贫瘠,产量远超当下的稻麦,若是能在大炎推广,便能彻底解决粮食安全的后顾之忧。

“陛下,你看这两种作物。”林微指着图纸,眼中闪烁着光芒,“此乃‘神农氏遗留的五谷良种’,名为红薯、玉米。红薯可生吃可熟食,根茎埋于地下,不惧虫害;玉米可磨粉可酿酒,秸秆还能作为饲料。这两种作物,亩产可达千斤,远超稻麦数倍,若能在全国推广,我大炎再也无需担忧灾年缺粮。”

宇文擎俯身细看图纸,虽对作物形态感到新奇,但对林微的判断深信不疑:“皇后所言极是。民以食为天,若能推广此等高产作物,百姓温饱无虞,国家根基便更稳固。只是,这‘神农遗种’,如今何处可得?又该如何种植?”

“种子我已让苏瑾从海外‘寻回’。”林微笑道,“苏瑾的商船远渡重洋,在一处蛮荒之地发现此等作物,我已让人在皇家别院试种成功。至于种植之法,我已整理成《农桑秘要》,详细记载了耕地、播种、施肥、收获的全套流程,可作为‘神农古法’推广。”

为了让推广之路更为顺畅,林微并未直接提及“现代作物”,而是将其包装为“神农遗种”,将种植技术伪托“上古农书”,既符合世人认知,又能减少保守派的阻挠。

然而,推广工作刚一开始,便遭遇了阻力。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保守派大臣上书反对:“陛下,皇后娘娘,我朝世代种植稻麦,此乃祖宗之法。那红薯、玉米,形态怪异,来源不明,恐是不祥之物,若贸然推广,恐遭天谴,影响五谷丰登。”

民间百姓也多有疑虑。河南乡间,一位老农捧着红薯块根,皱着眉头:“这黑乎乎的疙瘩,看着就不像能吃的东西,皇后娘娘说能亩产千斤,莫不是骗人的?”

林微并未急于辩解,而是决定用事实说话。她下令,在京城周边的皇家田庄,开辟百亩试验田,由精通《农桑秘要》的农官亲自耕种,邀请百官与周边百姓前来观摩。

春种时节,试验田里,农官按照林微记载的方法,深耕土地,将红薯种块埋入垄沟,玉米种子点播成行。百姓们围在田埂上,指指点点,大多抱着观望的态度。有好事者甚至私下打赌,说这“怪作物”定然长不出东西。

林微与宇文擎也时常亲临试验田,查看作物长势。林微亲自指导农官,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浇水频率,用草木灰与腐熟的农家肥混合施肥——这在她口中,是“神农传下的肥田之术”。宇文擎则下令,调拨禁军保护试验田,防止有人恶意破坏。

夏日里,红薯藤蔓爬满了垄沟,叶片郁郁葱葱;玉米秆长得比人还高,结出了饱满的穗子。百姓们看在眼里,疑虑渐渐消散。一位曾打赌的老农,抚摸着粗壮的玉米秆,喃喃道:“这‘神农遗种’,果然不凡,看来真能高产。”

秋收时节,试验田迎来了大丰收。百亩红薯,挖出的块根堆积如山,称重后亩产竟达一千二百斤;玉米亩产也有八百斤,远超稻麦的三百斤亩产。林微下令,将收获的红薯、玉米煮熟,分发给百官与百姓品尝。

香甜软糯的红薯,颗粒饱满的玉米,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礼部尚书尝着红薯,脸上露出羞愧之色,当场向林微请罪:“皇后娘娘英明,臣目光短浅,险些耽误了利民好事,还请娘娘责罚。”

林微笑道:“尚书大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推广‘神农遗种’,本就是为了百姓,只要对民生有利,些许争议不足为惧。”

百姓们更是欣喜若狂。河南老农捧着分到的红薯,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了这红薯,就算遇到旱涝灾害,我们也能有粮吃了!皇后娘娘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消息传遍全国,各地官员纷纷上书,请求引进红薯、玉米种子。林微趁热打铁,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两种作物:在北方干旱地区多种玉米,在南方丘陵地区多种红薯;由户部统一调配种子,农官下乡指导种植;同时,将《农桑秘要》印刷成册,发放到各州府,供百姓查阅。

苏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商队不仅从海外运回了更多优良种子,还将红薯、玉米的加工方法传播开来——红薯可以制成粉条、薯干,玉米可以磨成面粉、酿成美酒。一时间,红薯、玉米成为了大炎百姓餐桌上的新宠,也成为了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仅两年时间,红薯、玉米便在大炎各地落地生根。北方遭遇旱灾时,玉米耐旱的特性让百姓免受饥馑;南方遭遇洪涝时,埋在地下的红薯安然无恙,成为了救灾的救命粮。大炎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国库的粮仓堆得满满当当,百姓们再也无需为温饱发愁。

林微站在试验田旁,看着金黄的玉米地与翠绿的红薯垄,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推广了两种作物,更是为大炎的盛世,打下了最坚实的民生基础。

第二节 匠心焕彩,百工兴邦

粮食问题解决后,林微将目光投向了手工业的革新。大炎的丝绸、瓷器、铁器虽早已闻名天下,但生产效率低下,工艺也有诸多可改进之处。林微深知,手工业的繁荣,不仅能改善百姓生活,更能推动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她首先将目标放在了纺织业上。当下大炎的纺织机,多为手摇单锭织机,效率低下,一名织工一天只能织出一匹布。林微根据现代纺织机的原理,设计了多锭脚踏织机——将单锭改为三锭,用脚踏驱动,织工双手可以专注于引纬,效率能提升三倍。

为了让织机改良顺利推行,林微再次采用“伪托古法”的策略,声称这是“鲁班后人传承的织机秘术”。她让人在皇家织坊打造了第一台改良织机,请来了京城最有名的织工李三娘,亲自教授她使用方法。

李三娘是一位寡妇,靠着纺织养活一双儿女,她的纺织技艺精湛,但每日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糊口。当她第一次见到改良后的脚踏织机时,心中充满了疑虑:“皇后娘娘,这织机看着复杂,真能织得更快?”

林微笑道:“李三娘,你不妨试试。这织机是‘鲁班秘术’所造,脚踏驱动,双手引纬,比你之前的织机省力不少,速度也能快上三倍。”

李三娘半信半疑地坐上织机,按照林微教授的方法,脚踩踏板,双手引纬。起初还有些生疏,但半个时辰后,她便熟练起来。看着布匹在织机上快速成型,李三娘眼中满是惊喜:“真的更快了!皇后娘娘,这织机太神奇了!以前我一天织一匹布,现在三个时辰就能织一匹,还不觉得累!”

林微让李三娘在皇家织坊传授改良织机的使用方法,同时下令,在全国各州府设立织坊工坊,推广改良织机,并由官府提供贷款,鼓励百姓购买织机,从事纺织业。

改良织机的推广,让大炎的纺织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织工们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布匹的质量也更加精良。江南的丝绸,因为织机的改良,图案更加精美,手感更加顺滑,在海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北方的棉布,产量大增,价格下降,普通百姓也能穿上舒适的棉布衣物。

李三娘也因此受益,她购买了三台改良织机,雇佣了几名贫苦女子,开办了自己的织坊。短短一年时间,她便赚了不少钱,盖起了新屋,让儿女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她时常对人说:“若不是皇后娘娘的改良织机,我这辈子都只能守着一台旧织机,勉强度日。皇后娘娘是我们织女的大恩人啊!”

除了纺织机,林微还推动了制瓷业、冶铁业的革新。她指导工匠们,在制瓷时加入高岭土,改进窑炉结构,让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色泽更加莹润;在冶铁时,采用焦炭炼铁,改进鼓风设备,提高铁的纯度,打造出的铁器更加锋利耐用。

这些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手工业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大炎的瓷器、铁器、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远销海外,深受各国欢迎。苏瑾的商队,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大炎商业的支柱。

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原本无地可种的流民,纷纷进入工坊,成为了工匠,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城市里的商铺越来越多,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

宇文擎看着这一切,对林微赞不绝口:“皇后,你推行的手工业革新,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让百姓增收,还让我大炎的商品名扬海外,为国争光。”

林微笑道:“陛下过奖了。百工兴则百业兴,百业兴则国家强。这些技术革新,不过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稍作改进。真正厉害的,是我大炎的工匠们,他们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才让这些‘秘术’得以发扬光大。”

为了表彰工匠们的贡献,林微和宇文擎下旨,设立“百工勋章”,每年评选一次,对技艺精湛、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工匠,给予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工匠们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手工业,各种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

然而,就在手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海外传来的新奇商品,开始冲击大炎的本土手工业。大食国的玻璃器皿、西域的地毯、波斯的珠宝,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样式,吸引了不少达官贵人的追捧。一些保守派大臣再次上书,请求关闭通商口岸,禁止海外商品入境,保护本土手工业。

“陛下,皇后娘娘,海外商品涌入,本土手工业受到冲击,许多工匠失业,长此以往,恐动摇国本。”礼部尚书道,“臣恳请陛下,关闭通商口岸,禁止海外商品入境。”

林微知道,闭关锁国绝非长久之计。她必须找到一条既保护本土手工业,又能吸收海外优秀文化和技术的道路。

第三节 海纳百川,文护其根

海外商品的冲击,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争论。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保守派,主张闭关锁国,禁止海外商品入境,保护本土手工业;以苏瑾、户部尚书为首的革新派,则主张继续开放,通过交流学习,提升本土手工业的水平。

“陛下,皇后娘娘,闭关锁国只会让我大炎固步自封。”苏瑾道,“海外商品虽有新奇之处,但我大炎的丝绸、瓷器、铁器,依旧占据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学习海外的先进技术,改进本土工艺,让我们的商品更具竞争力。同时,开放通商,还能增加国家税收,何乐而不为?”

“苏公子所言极是。”户部尚书道,“去年,海外贸易的税收,已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三成。若关闭通商口岸,国家财政将遭受重大损失,许多依赖海外贸易的百姓,也将失业。”

礼部尚书反驳道:“海外商品不仅冲击本土手工业,还带来了海外的奇技淫巧和异端思想,恐污染我大炎的正统文化。长此以往,百姓们沉迷于海外商品,背弃祖宗之法,国将不国!”

林微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心中已有了决断。她站起身,沉声道:“诸位大臣所言,皆有道理,但闭关锁国,绝非良策。我大炎盛世,当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既能吸收海外优秀文化和技术,又能坚守本土文化的根基。”

她顿了顿,继续道:“朕与皇后决定,推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政策。其一,继续开放通商口岸,鼓励海外贸易,但对海外商品征收关税,保护本土手工业;其二,设立‘译书馆’,召集通晓海外语言的学者,翻译海外的科技、文化书籍,供国内工匠和学者学习;其三,设立‘工艺研究院’,组织工匠们,学习海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土工艺,进行创新改进;其四,加强文化保护,整理古籍文献,推广儒家文化,弘扬我大炎的正统文明。”

宇文擎点了点头:“皇后所言极是。开放并非放任,包容并非纵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海外文化和技术,为我大炎所用,同时坚守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让大炎文明绵延不绝。”

政策推行后,立刻取得了显着成效。译书馆翻译的海外数学、天文学、地理学书籍,让大炎的学者们开阔了眼界;工艺研究院的工匠们,学习了大食国的玻璃制造技术,结合本土的制瓷工艺,研制出了晶莹剔透的琉璃器皿,比大食国的玻璃器皿更加精美;学习了西域的纺织技术,改进了丝绸的染色工艺,让大炎的丝绸色彩更加丰富。

同时,文化保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林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古籍文献,建立“崇文阁”,将收集到的古籍进行整理、抄录、保存。她还邀请了全国最有名的学者,编撰《大炎通志》,记录大炎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传承文明薪火。

在推广儒家文化的同时,林微也注重教育的普及。她下令,在各州府、县乡,设立官学和民间书院,让寒门学子也能接受教育。官学由官府出资,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和教材;民间书院则由富商和乡绅捐助,朝廷给予表彰。

京城的“明德书院”,便是其中的代表。书院的山长,是前朝的状元郎,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在书院中,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传授从译书馆翻译而来的海外知识,让学子们既通古今,又知中外。

书院中有一位名叫陈墨的寒门学子,自幼丧父,母亲靠洗衣为生,供他读书。陈墨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家中贫寒,时常面临辍学的困境。明德书院成立后,他免费入学,还得到了书院的资助,得以安心读书。

陈墨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日夜苦读,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对海外的数学、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根据译书馆翻译的书籍,结合自己的观察,撰写了《天文略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林微得知后,亲自召见了陈墨。当她看到这位衣衫朴素却眼神坚定的少年时,心中十分欣慰:“陈墨,你的《天文略论》,朕与皇后都看过了,见解独到,十分难得。你虽出身寒门,却有如此才华,将来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陈墨跪倒在地,激动地说:“陛下,皇后娘娘,若不是朝廷设立官学和书院,臣根本没有机会读书,更不可能撰写《天文略论》。臣定不负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期望,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效力。”

林微扶起他,笑道:“朕相信你。朝廷会一直支持像你这样的寒门学子,让你们有机会施展才华。”

她下令,授予陈墨“文渊郎”的官职,让他进入译书馆,参与海外书籍的翻译和研究工作。陈墨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寒门学子,他们纷纷努力读书,希望能像陈墨一样,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为国家效力。

然而,就在文化交流和教育普及工作顺利推进的时候,一场异端邪教的风波,悄然袭来。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海外传入的宗教思想,歪曲教义,创立了“拜火教”,蛊惑百姓,声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只有信奉拜火教,才能获得救赎”。他们煽动百姓,反抗官府,抢夺粮草,甚至策划袭击官学和书院,破坏文化传承。

消息传到京城,林微大怒:“这些不法之徒,竟敢利用异端邪说,蛊惑百姓,破坏盛世安宁!朕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胆子!”

她立刻下令,派遣禁军,前往各地,镇压拜火教,逮捕邪教首领。同时,她让官员们,向百姓们宣传拜火教的骗局,揭露其真实面目,引导百姓树立正确的信仰。

第四节 破邪扶正,文兴邦盛

拜火教的蔓延速度,远超林微的预料。短短一个月时间,拜火教的信徒就发展到了数万人,遍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他们在邪教首领的蛊惑下,攻击官府,烧毁官学,抢夺粮草,甚至杀害拒绝入教的百姓,局势十分混乱。

河南开封府,拜火教的首领“圣火使者”,自称能够召唤“圣火”,保佑信徒免受灾难。他煽动信徒,围攻开封府衙,要求官府承认拜火教的合法性,释放被逮捕的邪教分子。开封府的官员,多次劝说无效,只能紧闭城门,坚守待援。

林微得知消息后,立刻与宇文擎商议:“陛下,拜火教蛊惑人心,煽动叛乱,若不尽快镇压,恐蔓延至全国,动摇国本。臣请求亲自前往开封府,指挥镇压叛乱,揭露邪教的骗局。”

宇文擎担忧道:“微儿,邪教分子十分凶悍,而且被蛊惑得狂热盲目,你亲自前往,太过危险。不如朕率军前往,你坐镇京城,统筹全局。”

林微笑道:“陛下,镇压叛乱,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揭露邪教的骗局,瓦解信徒的信仰。臣熟悉邪教的伎俩,也懂得如何应对,亲自前往,才能更快地平定叛乱。陛下放心,臣会保护好自己。”

宇文擎见林微态度坚决,只得同意:“好!朕派十万禁军,由你统领,前往开封府。若有任何危险,立刻派人回报,朕会率军支援。”

“臣遵旨。”林微领命后,立刻率领十万禁军,日夜兼程,前往开封府。

抵达开封府时,拜火教的信徒们,正在猛烈围攻府衙。他们手持火把和简陋的武器,高喊着“圣火降临,推翻官府”的口号,疯狂地冲击城门。府衙的官员和士兵们,奋力抵抗,但信徒们悍不畏死,城门已经摇摇欲坠。

林微并没有立刻动用武力,而是下令,禁军在城外列阵,不得擅自进攻。她亲自来到阵前,对信徒们高声喊道:“乡亲们,拜火教是邪教,他们的所谓‘圣火’,不过是骗人的把戏!他们蛊惑你们,攻击官府,烧毁官学,抢夺粮草,并非为了拯救你们,而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野心!”

信徒们却被蛊惑得太深,根本不听林微的劝说。“圣火使者”站在信徒们中间,高声喊道:“大家不要相信这个妖女的谎言!她是来破坏我们的救赎之路的!圣火即将降临,只要我们攻破府衙,就能获得永生!”

他说完,举起手中的火把,点燃了身边的一堆柴草。柴草中早已被他混入了硫磺和硝石,点燃后,火焰冲天而起,发出噼啪的声响,看起来十分“神奇”。信徒们见状,更加狂热,纷纷向城门冲去。

林微冷笑道:“这种骗人的把戏,也敢拿来蛊惑百姓!”她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里面装着她特制的“灭火粉”——由草木灰、石灰、沙土混合而成,能够快速扑灭硫磺硝石燃烧的火焰。

她下令,禁军将士们,将“灭火粉”撒向燃烧的柴草。“灭火粉”撒落之处,火焰瞬间被扑灭,只留下一缕青烟。

信徒们见状,脸上露出了迷茫的神色。“圣火使者”也大惊失色:“不可能!圣火怎么会被扑灭?”

林微趁机高声道:“乡亲们,看到了吗?这根本不是什么圣火,只是硫磺硝石燃烧的火焰!拜火教的首领,就是用这种骗术,蛊惑你们,让你们为他卖命!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家,不要再被他欺骗了!”

为了彻底揭穿骗局,林微让人将“圣火使者”的柴草堆拆开,露出了里面的硫磺和硝石:“大家看,这就是所谓‘圣火’的秘密!硫磺硝石燃烧,火焰虽旺,但并非什么神迹!拜火教的首领,利用你们的无知和恐惧,煽动你们叛乱,他们的目的,是想推翻朝廷,建立自己的统治,让你们成为他们的奴隶!”

信徒们看着硫磺和硝石,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心中开始动摇。一些信徒,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停止了攻击。

“圣火使者”见状,大怒不已,想要煽动信徒们继续攻击,却被禁军将士们一箭射倒,当场被擒。

“圣火使者”被擒后,信徒们彻底失去了精神支柱。林微下令,禁军将士们,不得伤害无辜的信徒,只逮捕邪教的核心分子。同时,她让官员们,向信徒们宣传朝廷的政策,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经过三天的努力,开封府的叛乱终于被平定。拜火教的核心分子,被全部逮捕,押往京城审讯;被蛊惑的信徒们,也纷纷醒悟,回家与家人团聚。

林微并没有就此止步。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破邪扶正”的运动: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逮捕邪教首领;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育,揭露邪教的骗局;同时,进一步推广儒家文化,弘扬正能量,让百姓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

这场运动,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拜火教等邪教组织,被彻底清除;百姓们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官学和书院的入学人数,大幅增加;崇文阁的古籍整理工作,也顺利推进;《大炎通志》的编撰,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文化的繁荣,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大炎的学者们,既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海外的先进知识,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论;工匠们,不断创新改进,打造出了更加精良的手工业产品;百姓们,知书达理,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宇文擎看着这一切,心中十分欣慰:“微儿,你不仅平定了邪教叛乱,还推动了文化的繁荣,让大炎的盛世,更加名副其实。”

林微笑道:“陛下,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繁荣,国家才能真正强大,盛世才能真正绵延千古。”

第五节 文承千古,盛世无疆

大炎元启十五年,经过林微和宇文擎的不懈努力,大炎的文明传承与科技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崇文阁中,收藏的古籍文献多达十万卷,涵盖了经史子集、农桑医工等各个领域。学者们日夜钻研,不仅整理了大量的古籍,还撰写了许多新的着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大炎通志》编撰完成,全书共一百卷,详细记录了大炎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科技等各个方面,成为了大炎文明的重要载体。

工艺研究院中,工匠们不断创新,研制出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技术。除了琉璃器皿、改良丝绸,他们还研制出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让知识能够更快地传播;研制出了水车、风车,用于灌溉和磨粉,减轻了百姓的劳动强度;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火炮和战船,进一步巩固了大炎的国防。

教育方面,全国的官学和书院,多达上千所,寒门学子们都能接受教育。科举制度也更加完善,不仅考察儒家经典,还增加了数学、天文、地理等科目,选拔出了更多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进入朝堂后,为大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外交流方面,大炎与海外诸国的关系,更加友好。大炎的丝绸、瓷器、铁器、琉璃器皿,远销海外,深受各国欢迎;海外的香料、珠宝、药材、农作物,也传入大炎,丰富了百姓的生活。译书馆翻译的海外书籍,让大炎的学者们开阔了眼界;海外的使者,纷纷前来大炎,学习大炎的文化和技术,大炎的影响力,传遍了整个世界。

这一年,大炎举办了首届“万国博览会”,邀请了海外数十个国家的使者和商人,前来京城参展。博览会上,大炎的手工业产品、农作物、书籍、艺术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各国使者和商人的目光;海外的商品和艺术品,也让大炎的百姓们大开眼界。

万国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宇文擎和林微,并肩站在城楼上,接受各国使者的朝拜。宇文擎高声道:“各位使者,各位友人,我大炎向来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此次万国博览会,是为了促进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文明成果,共同发展进步。我大炎愿与各国一道,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各国使者纷纷响应,高呼“大炎皇帝万岁,皇后娘娘千岁”。掌声和欢呼声,响彻云霄。

林微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感慨。她想起了自己刚穿越时,那个在侯府中受尽欺凌的假千金;想起了在王府中,步步为营,稳固权力;想起了在朝堂上,推行新政,遭遇重重阻力;想起了在战场上,平定叛乱,抵御外敌。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付出了太多的牺牲,但也收获了太多的成就。

如今的大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防稳固,外交顺利,真正实现了“盛世华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和宇文擎的同心协力,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离不开百姓们的支持与信任。

博览会期间,林微与各国使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向使者们介绍了大炎的文化和科技,也向他们学习了各国的先进经验。她与大食国的使者达成协议,互派学者和工匠,交流学习;与琉球国的使者签订贸易条约,促进双方的商业发展;与西域诸国的使者约定,共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与安全。

万国博览会结束后,大炎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大炎学习,大炎的文化和技术,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大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这一日,宇文擎和林微,并肩站在皇城之巅,俯瞰着万里江山。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祥和。

“微儿,我们做到了。”宇文擎轻声道,握住了林微的手,“我们不仅开创了盛世,还让大炎的文明,传遍了天下。我们的名字,将会被载入史册,被后人传颂。”

林微笑道:“是啊。这一切,来之不易。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要继续努力,让大炎的文明,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她顿了顿,看着远方的天空,眼中充满了憧憬:“我希望,千百年后,后人提起大炎,提起我们,会说我们不仅开创了一个盛世,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希望,大炎的文明,能够绵延千古,盛世无疆。”

宇文擎紧紧地握住了林微的手,眼中充满了坚定:“会的。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只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坚守我们的理念,传承我们的文明,大炎的盛世,一定会永远延续下去,大炎的文明,一定会绵延千古,盛世无疆。”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皇城之下,是万里繁华;皇城之上,是两位帝王,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华章。他们的传奇,已经成为了大炎文明的一部分,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永远被传颂。

第六节 凤鸣千古,华章永续

岁月流转,大炎元启三十年,宇文擎与林微已近半百。这三十年里,大炎的盛世,如同初升的朝阳,越来越辉煌。

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早已在全国普及,大炎的粮食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百姓们再也无需担忧饥馑;手工业技术不断革新,丝绸、瓷器、琉璃、铁器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成为了大炎的名片;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崇文阁的古籍越来越丰富,官学和书院遍布全国,人才辈出,朝堂之上,皆是栋梁之材;国防稳固,外交顺利,周边国家纷纷臣服,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大炎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这一年,景帝太上皇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岁。举国哀悼,百姓们自发地为太上皇送行,感念他禅位给宇文擎,支持新政,开创了盛世。

葬礼结束后,宇文擎和林微,在朝堂上,册立他们的长子宇文恒为太子。宇文恒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熟悉军事、经济、科技,深受百官和百姓的爱戴。

册立太子的大典上,宇文恒跪在御座前,郑重地说:“父皇,母后,儿臣定不负父皇母后的期望,不负天下百姓的信任,继承父皇母后的遗志,坚守新政,传承文明,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

宇文擎和林微,看着跪在下方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大炎的未来,有了可靠的继承人。

接下来的几年里,宇文擎和林微,开始逐步将朝政交给太子宇文恒,自己则退居幕后,指导太子处理政务。他们带着太子,巡视各地,了解百姓的生活;带着太子,接见各国使者,学习外交之道;带着太子,视察工坊和农田,了解经济和农业的发展。

宇文恒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不仅继承了宇文擎的勇猛和林微的智慧,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让百姓们能够看得起病;进一步完善了养老制度,让孤寡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鼓励植树造林。

在宇文恒的治理下,大炎的盛世,更加繁荣稳定。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大炎的文明,越来越灿烂。

大炎元启三十五年,宇文擎和林微,正式退位,成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太子宇文恒,登基为帝,改元“永熙”。

退位后的宇文擎和林微,并没有闲着。他们游历全国,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看到城市繁华,看到农田丰收,看到孩子们在学堂里读书,心中满是欣慰。他们还时常回到皇城,指导宇文恒处理政务,为他出谋划策。

这一日,宇文擎和林微,回到了他们初遇的侯府。如今的侯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充满争斗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座学堂,供寒门学子读书。

他们坐在当年林微住过的小院里,看着院子里嬉戏打闹的孩子们,眼中满是回忆。

“微儿,还记得吗?当年你刚穿越到这里,受尽了欺凌,却依旧坚韧不拔,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宇文擎轻声道。

林微笑道:“当然记得。那时候,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大炎的皇后,会与你一起,开创这样一个盛世。人生真是奇妙。”

她顿了顿,看着远方的天空,眼中充满了感慨:“有时候,我会想起现代的世界。但这里,有你,有我们的孩子,有我们为之奋斗的江山和百姓,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家。我很庆幸,当年穿越到了这里,遇到了你。”

宇文擎握住林微的手,眼中充满了爱意:“我也很庆幸,遇到了你。若不是你,我可能还是那个只知征战的王爷,大炎也不会有今天的盛世。微儿,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路,陪我开创这盛世华章。”

林微靠在宇文擎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们是夫妻,是战友,是彼此的依靠。这一路,有你,真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小院里,温暖而祥和。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悦耳;远处的钟声,悠扬绵长。

大炎的盛世,还在继续;大炎的文明,还在传承。宇文擎和林微的传奇,已经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个盛世;用包容和创新,传承了一种文明;用爱和坚守,诠释了一段传奇。

千百年后,当后人翻开史书,看到大炎元启年间的盛世,看到宇文擎和林微的故事,都会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他们会记得,有一位穿越而来的女子,以现代思维为刃,以化学知识为甲,从弃女成为女帝;有一位战神王爷,以铁血战力为盾,以坚定支持为翼,与她并肩作战;他们会记得,这对帝后,携手并肩,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大炎的文明,绵延千古,华章永续。

凤鸣千古,盛世无疆。这,就是宇文擎和林微的传奇,也是大炎文明的传奇。

喜欢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逆天小农民我在万倍地球上,猎杀外星神明剑骨他和她们的群星剑道第一魔重生之乘风而起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直视古神一整年极品黄金瞳光阴之外煮酒点江山狂战奶爸杨辰秦惜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我家农场有条龙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神魔大唐之无敌召唤高魔地球赵原柳莎结局诸天影视流浪
经典收藏在柯南世界里柯学开挂烬霜劫岁语阴阳秘术之鬼瞳能有坏心思穿书七零嫁给男主他叔开局死亡缠绕,库里跟我学灌篮迷局密说病娇哥哥要黑化怎么逃多面太子和他的谢大人从凡人,到仙幻之神少夫人安揽青华年少情深:阎少的撩人甜妻不好追穿越女亲王鬼灭:我的哥哥是上弦和初始剑士【娱乐圈】脸蛋天才是怎样炼成的豪门弃妇被迫走红了休夫带两娃,她靠种田风生水起男主绝嗣?她靠系统母凭子贵!
最近更新愿无憾再次相遇边训边宠,她被禁欲糙汉娇养了洪荒之无上圣尊吕布重生现代综穿之娘娘她总在拆CP我在仙界忙种田影视:从好先生签到开始软萌嫡女重生:白切黑她飒爆京城我玄幻的四十年岁月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渣男总裁别虐我好梦需留不需送胜天半子祁同伟魂穿林天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盗笔一人:张家社畜不想救世死神:我的死气斩魄刀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千年情之古魂大道衍万古精怪多子多福:葡萄娘娘快穿记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舒安河的江晚吟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txt下载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最新章节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