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骑快马自京师飞驰而来,信使满头大汗地递上紧急文书。李鸿章展阅后,面色渐沉:日本吞并琉球,朝廷震动。看来,单靠蚊船不足以固海防。
回到天津衙署,他立即召集群僚。署房内气氛凝重,李鸿章将文书放在案上,沉声道:今日得报,日本已改琉球为冲绳县。朝中诸公方知海防之急。我意已决,当向德国订造铁甲舰。
许钤身忧心道:铁甲舰造价高昂,一艘就要近百万两。户部那里......
此事不容再议。李鸿章斩钉截铁,立即致书驻德公使李凤苞,命其与伏尔铿厂接洽,订造两艘七千吨级铁甲舰。舰名就定为、。
这时,盛宣怀提出一个建议:中堂,可否向朝廷奏请,将江南制造局、开平矿务局的部分盈余移作购舰之用?
李鸿章沉吟片刻:此议甚好。另外,各海关税收也可划拨专款。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光绪六年(1880年),天津水师学堂正式开办。李鸿章亲临开学典礼,看着堂下百余名稚气未脱的学子,对总教习严复道:几道,这些后生就托付与你了。水师未来,全系于此辈身上。
严复肃然道:卑职必当尽心竭力,为我大清培养海军人才。
典礼结束后,李鸿章特意视察了学堂的设施。在物理实验室里,他拿起一个轮船模型,对随行人员说:泰西之强,强在格致之学。我水师学堂不仅要教驾驶、轮机,更要重视算学、物理。
这年冬天,大沽船坞也建成投产。李鸿章时常轻车简从,前往视察。一日,他在船坞见工匠正在修理号,便驻足观看。工匠们见中堂亲临,无不紧张。李鸿章却挽起衣袖,亲自执锤试敲船板,对管工道:这铆接之处尤要仔细,海上风浪无情,一丝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他还特意召见了在船坞工作的洋匠师汤姆森,详细询问西方最新的造船技术。汤姆森通过翻译说:大人,现在欧洲已经开始使用钢制船体,比铁制更轻更坚固。
李鸿章听后,对周馥说:记下来,下次购舰时要注意此事。
随着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李鸿章开始着手完善各项制度。他命人制定《水师章程》,详细规定官兵编制、粮饷标准、训练规程。每每审阅章程草案,他都要召集丁汝昌等将领共同商议。
水兵饷银宜略优于陆军。李鸿章在一次商议时说,海上生活艰苦,风险又大,若饷银不足,难以招揽人才。
丁汝昌补充道:中堂明鉴。此外,将士家属也宜妥善安置,使其无后顾之忧。
光绪七年(1881年)秋,从英国订购的、二舰即将抵达。李鸿章特意提前来到大沽,视察迎接准备情况。
码头需要加固,以便大型舰船停靠。他指着码头对工程官员说,还要增建仓库,储存煤炭、弹药。
这时,周馥送来李凤苞从德国的来信。信中详细报告了、的建造进度:两舰龙骨已安,预计明岁可下水......
李鸿章阅后,对周馥说:回信给李凤苞,务必监督德厂精益求精。此二舰关系海防大局,万万不可有丝毫马虎。
十一月初,、终于驶抵大沽。这两艘新式巡洋舰比蚊船大了数倍,舰体线条流畅,装备着先进的后膛炮。李鸿章登舰视察时,特意试坐了舰长椅,抚摸着光亮的黄铜罗盘。
这才像支海军。他满意地对丁汝昌说,传令下去,所有舰船即日起加强合练,务求默契。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北洋水师的训练日益紧张。各舰轮流出航,演练阵型变换、火炮射击、鱼雷施放。李鸿章时常亲临观操,对训练中的不足一一指正。
火炮射击贵在精准,不在数量。他在一次观操后说,各舰要记录每次射击的偏差,仔细分析原因。
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朝鲜突发壬午兵变。消息传来时,李鸿章正在审阅水师学堂的考卷。他立即放下笔墨,召集紧急会议。
金刚号已驶往仁川。周馥报告最新情况,我军当如何应对?
李鸿章当机立断:命丁汝昌率、、三舰即日启程,急赴朝鲜。陆战队随行,以备不测。
丁汝昌领命后,又问:若与日舰相遇,当如何处置?
示之以威,避免冲突。李鸿章沉吟道,但若日人挑衅,亦不可示弱。
三舰启航后,李鸿章日夜守在衙署,等待消息。三日后,捷报传来:北洋水师迅速控制局面,日舰被迫退出仁川港。
李鸿章拍案而起,多日来首次露出笑容,传令嘉奖出征将士。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南洋告急。就在这时,朝鲜再生变故。
衙署内,李鸿章面对海图沉思良久。周馥匆匆入内:中堂,南洋急电求援,朝鲜又生变故,这......
李鸿章以手抚额,半晌方道:电令丁汝昌,改赴朝鲜。南洋那边......只能让他们暂且自保了。
这一决定后来招致诸多非议。但当丁汝昌率舰迅速平定朝鲜乱局,迫退日舰时,朝中非议之声方歇。然而,马尾惨败的消息随即传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天津时,正值深夜。李鸿章在签押房内独自坐了一宿。案头烛火摇曳,映着他憔悴的面容。天明时分,周馥推门而入,见他仍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一份奏稿。
中堂......
李鸿章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我北洋若再不奋发,马尾之祸恐将重演。
他提笔在奏折上继续写道:法国所以横行海上者,恃其船坚炮利也......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
这份奏折在朝中引起激烈争论。有言官指责李鸿章好大喜功,有枢臣质疑经费过大。但马尾之败的惨痛教训,让清廷最终下定了决心。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慈禧太后发布懿旨,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懿旨声称:“海防善后事宜关系重大,着派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郡王奕匡、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即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其应行创设筹议各事宜,统由该王大臣等详慎规画,拟立章程,奏明次第兴办”。
消息传来时,李鸿章正在大沽视察新建的鱼雷营。听完圣旨,他沉默良久,对随行的丁汝昌道:十年心血,终得正名。然此正是任重道远之始。
冬日的渤海湾,寒风凛冽。李鸿章望着海面上操练的舰队,对周馥缓缓道:记得十年前,我们只有四艘蚊船。如今......他没有说下去,但目光中既有欣慰,更有忧虑。
周馥轻声道:中堂,风大了,回衙吧。
李鸿章却依然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海天尽墨。远方的海平面上,最后一丝光亮也渐渐消失,而北洋水师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晚清三杰恩仇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