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上,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凛冽的北风仿佛要将人的灵魂都冻结,但李红星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他穿着一身单薄的射击服,趴在冰冷的射击位上,手指因为寒冷,而有些僵硬。
但他知道,这种寒冷,与当年志愿军战士在长津湖所经历的严寒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跳平稳下来,让血液在血管里奔腾,驱散身体的寒意。
他想起了,在洛杉矶的那个私人靶场里,他在昆汀和迈克面前,打出十发十环时的那种意气风发。那时的他,靠的是特训营里学来的技巧,和入梦修行带来的肌肉记忆。
他的射击,精准,却也冰冷,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那是一种纯粹的技术,缺乏灵魂的支撑。
而现在,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命中靶心。他要将自己,在这一个月里,从那些老兵身上感受到的、学到的一切,都融入到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瞄准,每一次的击发之中。
还有自己每天晚上在梦境里面练习的军事技能,可以说自己这一个月已经射出了数万颗的狙击子弹。所以,这一次,他要打出的,不仅仅是子弹,更是一个中国军人的,魂!
那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一种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定守护。
“准备!”
随着陈顾问一声令下,所有人都举起了枪。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李红星没有急着瞄准。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都隔绝在外。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的,不再是靶场上那个冰冷的靶心。
而是爷爷日记里,那些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向着敌人阵地,发起冲锋的、年轻的身影。他们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是电影《上甘岭》里,那个被炮火炸断了双腿,却依旧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
他的形象,是那么的悲壮,又是那么的伟大,深深地震撼着李红星的心灵。是身边这些,虽然稚嫩,但眼神坚定的、年轻的战友们。
他们是新时代的军人,继承着前辈的荣光,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庞,都清晰地浮现在李红星的脑海中,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力量,瞬间就充满了他的四肢百骸。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觉醒,一种对使命的深刻理解。他猛地睁开眼睛!
那一瞬间,他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那不再是一个演员的眼神,那是一个战士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杂念,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家国的守护!那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绝,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他举起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瞄准,击发!
“砰!”
枪声,在空旷的靶场上回荡。子弹带着破空之声,精准地击中了靶心。十环!
李红星没有停下。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得意,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他继续射击。
“砰!砰!砰!”
每一声枪响,都像一声战鼓,敲击在所有人的心头。每一次击发,都带着他,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那些英雄的追思。
他仿佛能听到,那些牺牲的英烈在向他呐喊,在为他助威。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冰天雪地中,为了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的场景。
十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而且每一发都稳稳地落在十环中央,仿佛被磁铁吸引一般。
当他放下枪,站起身时。整个靶场,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包括陈顾问在内,都用一种近乎震撼的目光,看着他。
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来体验生活的演员。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中国的兵!一个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从明星到战士蜕变的男人!
考核结束后,陈顾问特意将李红星叫到了一边。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但眼神中,却又多了一丝深意。
“红星啊,你这次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冯导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高兴。”陈顾问递给他一瓶热水,示意他暖暖手,“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射击只是军人技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心里要装着什么。”
李红星接过热水,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暖意,认真地听着陈顾问的教诲。“陈顾问,我明白。我心里装着的是爷爷,是那些牺牲的英烈,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陈顾问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一个真正的军人,不仅仅要会打枪,更要懂得为什么而打枪。你的枪口,永远要对准敌人,你的心,永远要向着人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次考核,你的成绩是全营第一。这是你的荣誉,也是你努力的结果。但荣誉,是过去的。未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你。”
李红星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准备好了,陈顾问。无论是什么任务,我都会全力以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考核的结束,更是他演员生涯新篇章的开始。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融入到角色之中,去诠释那个大学生士兵的传奇人生。
靶场射击是李红星的高光时刻,晚饭后,陈顾问把所有新兵,包括李红星,都召集到了部队那个简陋的露天电影场。
幕布就是一面刷白的墙,放映机是台老旧的16毫米机器,开动起来“咔啦咔啦”直响,但所有人都坐得笔直,像是在等待一场庄严的仪式。
今晚放映的,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足以封神的老电影——《横空出世》。
这部于1999年上映的电影,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无数科学家与解放军战士远赴大西北戈壁滩,克服万难、自力更生的悲壮史诗。
电影的画面是黑白的,带着粗糙的颗粒感,可当那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出现在银幕上时,李红星的心,瞬间就被攥紧了。
他看到,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冯石将军,带着一群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的士兵,在风沙里啃着冰冷的窝头,那场景,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上。
他瞬间就想起了爷爷日记里描写的,在长津湖的雪地里,就着冰雪吃炒面粉的场景。
一模一样!那不是电影,那就是真实的历史!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属于那个年代的,共同的记忆!
电影里有一个让他永生难忘的镜头:原子弹的核心数据需要进行极其复杂的计算,可当时中国没有计算机,怎么办?
一群顶尖的物理学家,就在一间四面漏风的帐篷里,每人抱着一台算盘,不眠不休地,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厘一毫地,计算着那些关乎国家命运的数据。
算盘珠子碰撞的“噼啪”声,汇聚成一曲悲壮的交响。那一刻,李红星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那不是算盘,那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民族,在面对整个世界的封锁和质疑时,用血肉之躯,敲响的、不屈的战鼓!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的力量!
接着,便是让他泪腺彻底失守的一幕。由于自然灾害和苏联专家撤走,物资极度匮乏,所有人饿得前胸贴后背。 银幕上,一群面黄肌瘦的战士围坐在篝火旁,没有抱怨,没有颓丧,其中一个战士拿起了手风琴,拉出了一段带着乡土气息的旋律。
起初只是一个人在低声哼唱,那歌声沙哑,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戈壁滩那么嗬咳,创新业那么嗬咳…”
很快,第二个、第三个声音加了进来,歌声渐渐汇聚成洪流,响彻整个戈壁滩的上空:
“早日搞出原子弹那么嗦啰啰啰嘿,不回家那么嗬咳!”
“战风沙那么嗬咳,喝咸水那么嗬咳!”
他们唱得那么大声,那么用力,仿佛要把所有的饥饿、寒冷和委屈都吼出去!李红星看着银幕上那些年轻的、因为饥饿而凹陷的脸颊,看着他们因为用力歌唱而青筋暴起的脖颈,眼泪糊了满脸。
这不是简单的红歌,这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呐喊!是在绝境中,用精神原子弹对抗物质匮乏的怒吼!他想起了爷爷日记里,那些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互相讲着家乡的笑话取暖的场景,那份乐观与坚韧,一脉相承!
他看到,李幼斌老师饰演的陆光达,那位从美国毅然归来的核物理专家,在得知实验遭遇瓶颈,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时,毅然将自己那份仅有的、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特供的口粮,分给了那些普通的科研人员。他自己,却饿得晕倒在了试验场上。
他看到,冯石将军,在得知自己的妻子病危,却因为保密条例无法回家探望时,只能对着家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那一刻,李红星身边的许多年轻士兵,都哭了。他们哭的不是电影,是那份为了国家,可以舍弃一切的,军人的魂。
电影的最后,当那朵巨大的、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蘑菇云,在戈壁滩的上空,轰然升起时;当所有的战士和科学家,不顾辐射的危险,冲出掩体,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尽情地欢呼、拥抱、哭泣时。
李红星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彻底点燃了。
他的眼泪,混合着鼻涕,糊了满脸,但他却丝毫不在意。
他终于明白,自己要演的,到底是什么了。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那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永不磨灭的魂!
电影结束了,幕布上只剩下一片空白。可整个电影场,却依旧沉浸在那份巨大的震撼和感动中,久久没有声响。
陈顾问站起身,看着眼前这些,早已泪流满面的年轻士兵,和他自己一样,眼眶通红的李红星。
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都看到了吗?”
“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兵魂。”
喜欢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