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阳还坐在那块青石上,膝盖上的玄铁重剑没动。
风从林子里刮出来,吹得他衣角一抖一抖。
他没睁眼。
脑子里还在走那一套《逆鳞剑诀》的推演。
“破渊”收势,“断岳”发力,中间那个“顿”,像卡住的门轴,怎么转都不顺。
之前想的是节奏问题,现在看,根本不是。
是想法错了。
他一直在练“对”的动作,可真正的高手对决,没人讲究对不对。
拼的是谁先让对方犯错。
这个念头一起,他忽然想起那天在敌巢主殿的事。
那个黑袍人用“裂云”接“破渊”,眼看要收招,却故意慢了半拍。
那时候他以为机会来了,立刻抢攻。
结果对方那一慢是假的,等的就是他往前冲的瞬间。
一记虚晃,肩头就中了掌。
疼到现在还记得。
苏牧阳猛地睁眼。
原来“顿”不是为了自己蓄力,是为了让敌人动心。
你停一下,他以为你要换招,重心就会前移。
你就在他动的那一刹出手,他来不及收,只能挨打。
这不是剑法,是设局。
他慢慢站起来,剑仍没出鞘。
双手握柄,闭眼,重新开始走气。
这一次,他不按套路来。
走到“破渊”收尾时,体内真气照常往下沉,快到衔接点,他突然让气息往左脉偏了一丝——不多,就像剑尖轻轻一颤。
没有强行推动,也没有憋气硬顶。
就是那么轻轻一带。
真气居然没散。
反而顺着那条新路滑了过去,一路畅通,直接灌进“断岳”的发力经络。
他睁开眼。
嘴角扬了一下。
成了。
以前他总怕出错,每一招都力求标准,生怕哪里不到位。
结果越小心越僵,真气像被捆住一样。
现在他明白了,这套剑诀本来就不讲规矩。
它要的是变化,是骗,是反杀。
就像下棋,你以为我在补角,其实我早就瞄着你的中腹。
他松开左手,只用右手持剑,缓缓抬起。
剑未出鞘,但体内已有剑意流动。
他又试了一遍。
“斩雾”起手,“裂云”劈下,“破渊”收势——就在那个“顿”的瞬间,他心念一动,让真气微偏左侧。
下一秒,“断岳”的力量自然爆发,毫无滞涩。
再来一次。
这次他在“顿”的时候,把真气压得更低,几乎贴着经脉边缘走。
等“断岳”发动,力量像是从地底炸上来的一样,猛得很。
他笑了。
这哪是练剑?
这是在玩对手的心理。
你越觉得我会怎么出招,我就偏偏不那么出。
你以为我停了,其实我在等你动。
这才是《逆鳞剑诀》真正的杀招。
他终于懂了为什么师父当初说:“这套剑法,练到后面,敌人会自己送上门来。”
不是敌人傻,是你让他以为有机可乘。
他把剑轻轻插进土里,双手垂下,站在原地不动。
呼吸慢慢变深,和山风的节奏合上了。
体内的真气不再是一股一股地冲,而是像水流一样自然流转。
每走一遍,都更顺一分。
他闭上眼,又开始推演。
这次不是单招,是整套连起来打。
“斩雾”破势,“裂云”逼防,“破渊”诱敌,“断岳”反杀……
接着是“截江”横扫、“穿云”突刺、“归藏”收势。
每一式之间都有“顿”,每一个“顿”都是陷阱。
他不再是被动地完成招式,而是在主动设计敌人下一步会怎么做。
如果对方选择后撤,他就提前启动“穿云”追击;
如果对方硬接,他在“截江”时故意放慢半拍,引他发力过猛,再突然变向。
脑子里的画面越来越清晰。
他已经不在练剑了,他在排兵布阵。
不知过了多久,他睁开眼。
天光还是灰蒙蒙的,林子外传来几声鸟叫。
他拔起剑,轻轻一抖。
剑身嗡鸣,声音清亮。
他抬手,对着空处缓缓划出一剑。
没有速度,也没有声响。
但这一剑落下的轨迹,和从前完全不同。
不再是直来直去的劈砍,而是带着一种“等你动”的意味。
他知道,自己已经跨过了那道坎。
以前是剑带人走,现在是人带剑走。
以前追求的是招式完美,现在追求的是让敌人犯错。
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他把剑收回背后,站在原地没动。
风吹过来,他感觉体内真气随着呼吸一张一弛,像有生命一样。
他忽然想到,自己穿越前学历史的时候,老师讲过一场战役。
敌军主力压境,守将却不开城迎战,反而在城头喝酒赏月。
敌军以为他胆怯,放松警惕。
半夜偷袭,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那时候他觉得这将领太会演。
现在想想,那不就是“顿”吗?
停在那里,让你以为有机可乘。
其实杀机早就布好了。
他笑出声。
原来他学的东西,早就在等着这一天。
他再次抽出剑,这次不再模拟,而是真正走了一遍整套剑诀。
起手如风,落剑如雷。
每一招都带着节奏的变化,每一个“顿”都藏着后招。
最后一式“归藏”收势,他停在原地,剑尖轻点地面。
没有喘气,没有出汗。
整个人像刚睡醒一样清醒。
他知道,这套剑法,终于活了。
他把剑背好,抬头看了眼天。
太阳刚冒头,光线照在脸上,暖洋洋的。
他活动了下手腕,又试着走了两步。
左臂旧伤还有点发麻,但已经不影响运功。
他盘腿坐下,决定再梳理一遍细节。
不能光靠感觉,得把每一处变化都记下来。
他从怀里摸出那本古书,翻开空白页,掏出炭笔开始写。
“第一:‘顿’非停,乃诱。”
“第二:真气偏流不可过大,以三成力为限。”
“第三:诱敌之后,反击须在零点三息内完成,迟则失效。”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
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套打法成立的前提是——对方也懂《逆鳞剑诀》。
只有懂的人,才会按照套路预判你的下一步。
如果是个完全不懂的对手呢?
他皱眉。
这个问题没想过。
他闭眼回想刚才的推演。
如果对方不知道“破渊”之后该接“断岳”,那他的“顿”就白用了。
可如果是高手呢?
哪怕没练过这套剑法,也能看出招式的惯性。
比如“裂云”劈下之后,正常人都会顺势接一个横扫或下劈。
这是肌肉记忆,不需要懂剑谱也能猜。
所以他这个“顿”,其实针对的是所有有经验的武者。
你练得越多,越容易掉坑。
因为他打破的是“常识”。
想到这儿,他继续写。
“第四:此法对经验丰富者更有效,对初学者效果有限。”
“第五:可配合眼神、脚步误导,增强欺骗性。”
写完这几条,他合上书,塞回怀里。
站起身,他又试了一次。
这次加入了一些小动作。
比如出“破渊”时,右脚微微前移,做出要抢攻的姿态。
等到了“顿”的瞬间,身体不动,眼神却往左边瞟了一下。
然后突然爆发“断岳”。
这一剑快得惊人。
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原来心理战不只是脑子里的事。
表情、动作、呼吸,全是武器。
他越想越兴奋。
这套剑法要是练熟了,面对同级对手,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你不是在打架,你是在钓鱼。
他正想着,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立刻收住思绪,转身看去。
一个人影从林子外走来,手里提着个木盒。
他眯起眼。
还没看清脸,那人已经开口。
“听说你在这儿练剑,我给你带了点东西。”
喜欢穿越神雕:我拜杨过为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神雕:我拜杨过为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