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陈长河又一次来到京城,参加“国家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会议在严肃而务实的气氛中进行。
政务委员林贺胜、组长桑文瀚、几位副组长,以及相关部委领导共同听取了来自不同省份的代表关于对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的详细汇报。
陈长河作为副组长,听得格外认真,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琢磨着后续可以给各省份一些有效建议。
随着汇报的深入,各省工作的成效和差距也逐渐显现。
一些省份的汇报内容宏大,理论框架搭建得颇为漂亮。
但谈及具体落地项目和实际成效时,却显得有些含糊,大多仍停留在调研、规划和初步接触阶段。
相比之下,江北省的汇报则显得格外扎实。
江北省的代表,分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齐少华,拿着厚厚的一叠材料,条理清晰地列举了自政策部署以来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与对口帮扶的秦川省之间,已确定并启动了三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首批入驻企业超过二十家。
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农业技术专家团赴秦川进行实地指导和品种改良推广。
签署了劳务协作协议,已成功定向输送了近2000名经过初步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到江北省相关企业就业。
此外,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也已有数个“结对子”的支援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
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
组长在听取汇报时,林贺胜多次点头表示赞许。
其他一些进展缓慢的省份代表,脸上则不免露出了几分尴尬和紧迫感。
汇报结束后的当晚,齐少华特意私下邀请陈长河小聚,地点选在了一家颇具老北京风味的餐馆。
席间,齐少华亲自为陈长河斟满酒杯,真诚地说道:“长河,这次我们江北省能在对口帮扶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走在前面,全靠你前期提供的那些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案啊……你帮了我们大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代表省里,敬你一杯!”
陈长河连忙谦虚地举杯回应:“您太客气了,这都是省里领导重视,执行得力。我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提了些不成熟的建议而已。能看到想法落地生根,真正帮到西部的同胞,我就很欣慰了……”
接下来的几天,领导小组内部对各省的工作进行了集中评议和总结。
陈长河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会上做了有针对性的发言。
他并未直接批评那些进展相对缓慢的省份,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针对不同省份的对口帮扶组合,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
对于江南省对川渝省的帮扶工作。
陈长河指出,川渝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结构与传统农业关联度高,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的需求存在差距。
江南省民营经济活跃,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和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对具备基础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巨大。
因此,帮扶工作应超越简单的劳务输出,转而建立“精准技能培训+定向就业安置”的常态化机制。
由江南省企业提供岗位技能清单和培训支持,在川渝地区合作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劳动力“出得去、留得下、发展好”,同时也能缓解江南省部分行业的用工荒问题。
对于辽东省对西海省的帮扶工作。
陈长河指出,西海省生态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光照、风能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农牧产品,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资源转化能力不足。
辽东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特别是清洁能源装备的制造和运维方面具有优势。
他建议,帮扶重点可放在“清洁能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升级”上。
辽东省可引导相关企业,帮助西海省规划建设分布式光伏、风电场,并提供技术装备支持。
同时,利用工业设计能力,协助西海省对牦牛制品、青稞等特色农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品牌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通东部销售渠道。
对于申城对宁南省的帮扶工作。
陈长河指出,宁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但在旅游产品开发、国际化运营和高端市场开拓方面存在短板。
申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庞大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国际知名的会展资源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理念。
他建议,帮扶工作可以聚焦于“提升文旅产业能级与扩大开放”。
申城可以协助宁南省引进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旅游策划机构,共同开发高端、定制化的文旅产品。
利用其国际会展平台,为宁南省提供面向全球的旅游推介和商贸合作窗口,帮助其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
陈长河的这些建议,并非泛泛而谈。
而是紧密结合了帮扶双方的优势与需求,切入点精准,操作路径清晰。
他的发言虽然平和,却句句切中要害,为下一步各省对口帮扶工作的深化和细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再次赢得了与会领导的频频点头和认可。
10月20号,最后一场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与会人员陆续离场。
陈长河正收拾文件准备离开,一位工作人员快步走到他身边,低声道:“陈组长,林委员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好。”
陈长河点点头,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了政务委员林贺胜的办公室。
林贺胜的办公室陈设简朴而庄重,书架上摆满了各类文件和经济着作。
他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见到陈长河进来,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长河同志,来,坐。”
“谢谢领导。”
陈长河依言坐下,姿态恭敬而不失从容。
林贺胜没有立刻谈工作,而是用欣赏的目光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副组长,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
“这次会议,你们江北省的工作扎实,成效显着,我知道他们的工作方略,其实就是你的手笔。
你对其他省提出的那些建议,也很有见地,不是纸上谈兵,操作性很强……难得,真是难得!”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愈发感慨。
“说实在的,长河,我见过不少年轻才俊。
但像你这样,年仅二十三岁,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建树,在经济实践、政策把握上也能有如此老练眼光和务实举措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你,称得上是我见过最出色的年轻人了!”
喜欢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