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的炮击,比预想中来得更加猛烈。
上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对准了中华门缺口附近那片不大的区域,进行着不间断的、毁灭性的轰炸。大地在剧烈地颤抖,被一下下重锤着,随时都会被撕开。
刚刚还在为胜利欢呼的战士们,早已缩回了各自的坑道和猫耳洞里。
头顶上,泥土和石块暴雨般簌簌落下。剧烈的爆炸声,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搅成了一团。但这一次,战士们的心里,没了之前的恐惧。
他们蜷缩在用圆木和厚土加固过的地下工事里,虽然被震得七荤八素,但那致命的弹片和冲击波,却被厚实的土层死死挡在了外面。
李逍遥的战术,再一次被证明是有效的。
而在南京城的其他几个方向,更加紧张,也更加危险的任务,正在这惊天动地的炮火声中,悄无声息地进行。
光华门,一处伪装成瓦砾堆的观察哨里。
两名负责“声光测距”的战士,正死死地盯着城外的方向。其中一个,是炮兵技术上尉,他的手,紧紧攥着一部电话的话筒。另一个,是他的计时员,怀里抱着一块秒表,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远处的天际线。
“来了!”
大地深处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城外十几公里处,一团巨大的火光猛地亮了一下。那火光,是黑夜里的一道闪电,短暂而耀眼。
“按!”上尉低吼一声。
计时员的手指,重重地按下了秒表的开关。
秒表上的指针开始飞速转动。
一秒。
两秒。
十秒。
二十秒。
周围,日军的普通炮弹还在不断落下,爆炸声此起彼伏。但他们两人,却屏蔽了周围的一切,所有的心神,都集中在等待那个独一无二的声音上。
终于,一股低沉的轰鸣穿透了层层音浪,抵达了他们的耳中。
“停!”
计时员的手指再次按下。
秒表上的时间,定格在一个数字上。
“三十点七秒!”计时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上尉一把抢过记录本,看了一眼数字,然后立刻对着话筒,用最快、最清晰的声音汇报道:“A组报告!A组报告!时间差,三十点七秒!重复,三十点七秒!”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挹江门,在下关,在紫金山脚下的某个隐蔽观察哨里,同样的场景正在不断上演。
“b组报告!时间差,三十五点二秒!”
“c组报告!时间差,二十八点九秒!”
一个个用生命和勇气换来的数据,通过一根根细细的电话线,或者是由传令兵骑着摩托车,冒着随时被炸死的风险,源源不断地,朝着位于地下的总指挥部汇集而去。
挹江门方向,d号观察哨。
这里的位置非常靠前,几乎就在日军炮火的重点覆盖范围之内。观察哨设在一个被炸毁的碉堡的地下层里,只有一道狭窄的观察缝。里面的三名战士,刚刚记录下了第二组数据。
负责计时的年轻战士,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和灰,对身边的老班长咧嘴一笑。
“班长,你说,咱们记下这些玩意儿,真能找到鬼子那门大炮在哪?”
老班长是个不爱说话的汉子,他只是点了点头,拍了拍年轻战士的肩膀。
“旅长说的,就肯定能。”
“旅长还说,咱们记下的不是数字,是给那大家伙准备的催命符。”
年轻战士点点头,他重新把目光投向观察缝外,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那门巨炮,再一次发出巨响。
城外,火光一闪。
“按!”老班长低吼。
年轻战士熟练地按下了秒表。
可这一次,他们没能等来那沉闷的炮声。一声尖锐的呼啸由远及近,在他们头顶急速放大。
老班长脸色剧变,他下意识地扑了过去,想把两个年轻的战友都护在身下。
“轰!”
一发一百五十毫米的重型榴弹,精准地,直接命中了这个半地下的碉堡。
剧烈的爆炸,将数吨重的混凝土和钢筋轻易掀飞。观察哨里的三名战士,连同他们刚刚记录下的数据,甚至连一声惨叫都没能发出,就永远地,被埋在了那片燃烧的废墟之下。
指挥部里,连接d号观察哨的电话,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忙音。
负责联络的通讯参谋,脸色瞬间惨白。
“报告!d号观察哨,失联了!”
李逍遥背对众人,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一动不动。
几秒钟后,一个听不出任何情绪的声音从他那边传来:“记录下来。”
“在地图上,把d组的位置,用红笔圈起来。”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那三个红圈,代表着什么。悲伤,在每个人的心底蔓延。但没有人哭泣,也没有人抱怨。
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
更多的数据,还在不断传来。
“E组报告!时间差,三十三点一秒!”
“F组报告!时间差……”
一个位于前沿的观察哨,在汇报完最后一组数据后,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平静。
“报告,我这里是G组,观察哨已经暴露,快顶不住了。”
通讯参谋正要说些什么,电话那头的战士,却打断了他。
“告诉旅长,我们没给他丢人。”
说完,电话里就传来了一阵剧烈的爆炸声,然后,归于死寂。
李逍遥的肩膀,轻微地抖动了一下。
他面前的地图上,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他摒退了脑中一切杂念。悲伤,愤怒,统统被压进心底最深处。
此刻,他的脑子只为一件事而转。
风速、风向、温差、湿度……
红蓝两色的铅笔在他手中交替,在巨大的南京地图上,开始画下一道又一道弧线。以A观察哨为圆心,以三十点七秒乘以声速得出的距离为半径,画出第一条弧线。以b观察哨为圆心,画出第二条。以c观察哨为圆心,画出第三条。
一条,两条,五条,十条……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汇总进来,地图上的弧线也越来越多。
这些弧线,是一张正在慢慢收紧的网。
最终,十几条颜色各异的弧线,毫无例外地,全部交汇在地图上一个极小的区域内。那个区域,在地图上,甚至比一个人的指甲盖还要小。
手中的铅笔被扔掉。
李逍遥死死地盯着那个交汇点。
那里,位于南京城东南方向,一个叫做方山的地方。
他拿起一支粗大的红色铅笔,在那十几条弧线的交汇点上,重重地,画下了一个圈。
找到了。
那门毁灭了城墙,杀戮了无数同胞的钢铁巨兽,它的藏身之处,终于暴露了。
喜欢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