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号停泊在 “先锋号” 前哨站专属停机坪时,清晨的阳光正透过穹顶玻璃,为这艘即将迎来终章冒险的飞船镀上一层金色光晕。战术指挥室的全息屏幕上,“危险禁区” 的星图被放大至满屏,暗星云的流动轨迹、引力场的危险阈值、星舰残骸的大致方位,都被凯用红色标注清晰 —— 这是团队最终确定的探索路线,比上次 “数据深渊” 任务的深入距离超出 3 倍,沿途不仅有能撕裂星舰的引力乱流,还可能遭遇高强度数据风暴,任何一处疏漏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专项准备分三个阶段,72 小时内必须完成。” 雷诺的声音在指挥室内回荡,手中的战术板投射出准备清单的全息投影,“第一阶段:强化‘老兵’号对数据风暴与引力场的抗性;第二阶段:筹备深度维生、救援与探测设备;第三阶段:制定覆盖‘失联、遇袭、设备故障’等 12 种突发情况的应急计划。所有人各司其职,每一项准备都要反复校验,不允许任何误差。”
一、舰船强化:为穿越 “死亡区域” 铸盾
高级维修舱内,莱姆正带领 3 名 “先锋号” 机械师,将从 “黑鸦组织” 缴获的 “深渊屏蔽合金” 切割成适配 “老兵” 号船体的形状。这些合金曾覆盖在 “破魂号” 的关键部位,能有效抵御深渊能量侵蚀,如今被重新熔炼加工,将成为 “老兵” 号穿越暗星云的第一道防线。
“船体外侧要加装三层合金,重点保护引擎室和驾驶舱!” 莱姆的声音淹没在金属切割的刺耳声响中,他操控着重型机械臂,将一块半米厚的合金板精准对接在 “老兵” 号的引擎舱外壁,“凯说数据风暴会干扰能源传输,咱们还要在合金夹层里铺设‘星纹钢传导网’,确保就算外层被破坏,能源也能正常供应。”
凯则在技术隔间内,对 “老兵” 号的核心系统进行改造。他将量子雷达的信号接收器升级为 “多频段抗干扰模块”,屏幕上原本因数据风暴模拟而满屏的噪音,瞬间变得清晰 —— 这种模块能自动过滤 12 种常见的数据干扰波,甚至能在风暴最强时,保持与远程探测器的基础通讯。
“更关键的是引力场抗性改造。” 凯调出星舰残骸所在区域的引力数据,语气凝重,“那里的引力场强度是常规星域的 8 倍,普通星舰的结构撑不过 10 分钟就会解体。我在引擎室加装了‘艾塔尼引力平衡器’,是用星璃提供的古籍图纸改造的,能通过灵能调节,实时抵消外部引力对船体的撕扯力。”
星璃的任务则是为 “引力平衡器” 注入启动灵能。她盘腿坐在引擎室中央,双手结印,淡紫灵能顺着连接管线缓缓流入平衡器的核心水晶。当灵能注入量达到阈值时,水晶突然亮起柔和的蓝光,船体周围泛起一层淡透明的能量膜 —— 这是引力平衡器启动的标志,能将外部引力对船体的影响削弱至 30% 以下。
“平衡器需要持续注入灵能才能维持稳定。” 星璃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向凯解释道,“我在驾驶舱设置了灵能接口,到时候我可以通过接口远程操控,就算遇到突发引力波动,也能在 0.5 秒内调整参数。”
莉娜则将注意力放在了武器系统的加固上。她拆解了大型狙击炮台的核心部件,为炮管加装了 “抗风暴稳定环”—— 这种由星纹钢与深渊合金混合制成的环形装置,能在数据风暴中保持炮管的精准度,避免因能量干扰导致弹道偏移。“就算在风暴里,我也要保证能精准命中‘追猎者’的能源核心。” 她一边调试炮台参数,一边说道,屏幕上的狙击模拟命中率始终稳定在 95% 以上。
72 小时后,“老兵” 号的强化工程全部完成。当它缓缓驶出维修舱时,整个停机坪都响起惊叹 —— 船体覆盖着三层淡蓝的深渊屏蔽合金,引擎室周围环绕着淡紫的灵能光晕,狙击炮台的炮管闪烁着金属冷光,活像一头披坚执锐的星际巨兽,随时准备冲向最危险的战场。
二、设备筹备:为深度冒险备足 “底气”
与舰船强化同步推进的,是深度维生、救援与探测设备的筹备。在 “先锋号” 的物资储备库内,莱姆正将一件件特制装备整齐堆放在运输箱中,每一件都经过反复测试,确保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使用。
“这是‘深渊抗压服’,能承受 1000 米深的星际压力,就算船体破损,穿着它也能在太空中存活 48 小时。” 莱姆拿起一件银灰色的紧身服,向团队展示,“头盔上的面罩有热成像和灵能探测功能,还能过滤 99% 的有害辐射,是专门为星舰残骸内部探索准备的。”
维生设备的核心是 “灵能营养合剂”。这是星璃根据艾塔尼古籍配方调制的特殊营养液,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基础能量,还能通过灵能刺激,缓解长时间高强度任务带来的精神疲劳。“在‘数据深渊’深处,普通食物很难消化,这种合剂只需注射一次,就能维持 12 小时的能量供应。” 星璃将 20 支合剂整齐放进保温箱,语气中带着自信,“我还加了少量深渊能量中和成分,万一不小心接触到污染,也能暂时抑制侵蚀。”
救援设备的重点是 “便携式灵能救生舱”。这种由凯设计的小型舱体,体积仅相当于两个行李箱大小,却能容纳 2 人,内置维生系统、通讯模块和应急逃生装置。“如果有人在探索中受伤,或者遇到突发危险,只要进入救生舱,就能启动自动返航程序,就算在数据风暴中,也能精准飞回‘老兵’号。” 凯一边演示救生舱的折叠与展开功能,一边补充道,“舱体外壳用的是和船体一样的深渊屏蔽合金,能抵御中等强度的能量攻击。”
探测设备则由凯和星璃共同负责。他们将 10 架微型探测无人机进行改造,加装了 “深渊能量传感器” 和 “艾塔尼符文解码器”—— 前者能精准捕捉星舰残骸内部的能量波动,后者则能解读可能存在的远古符文信息。“这些无人机能在狭窄的残骸通道中灵活移动,还能通过灵能与我建立连接,我可以远程操控它们,寻找‘核心舱’的入口。” 星璃说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莉娜则额外准备了 “应急狙击套件”—— 一个巴掌大小的金属箱内,装着可拆卸的微型狙击枪部件、10 发深渊溶解弹和 3 个备用弹匣。“如果需要深入星舰残骸内部探索,大型炮台带不进去,这个微型狙击枪就能派上用场。” 她一边组装微型狙击枪,一边说道,动作熟练,不到 1 分钟就完成了组装,枪口对准模拟目标,精准命中中心。
三、应急计划:为突发情况备好 “退路”
“光有装备和舰船还不够,必须为每一种可能的危险,准备好应对方案。” 雷诺在战术指挥室,与团队成员一起,逐条完善应急计划。全息屏幕上,12 种突发情况被逐一列出,每种情况后都附着详细的应对步骤、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像一张严密的安全网,覆盖了整个探索过程。
“第一种情况:遭遇高强度数据风暴,与远程探测器失联。” 雷诺指着屏幕上的第一条,“应对方案:凯负责启动备用通讯频道,尝试与探测器重建联系;星璃通过灵能感知,确认风暴移动方向,调整‘老兵’号航线,避开风暴核心区;莉娜和我负责监控周边空域,防止‘追猎者’趁乱突袭;莱姆准备应急维修设备,随时修复可能受损的通讯部件。”
“第二种情况:星舰残骸内部发现深渊能量污染,有人不慎接触。” 星璃补充道,“应对方案:立刻撤离污染区域,使用灵能营养合剂中的中和成分抑制侵蚀;若污染严重,启动便携式灵能救生舱,将受伤者送回‘老兵’号医疗舱,我会用纯灵能进行深度净化。”
“第三种情况:遭遇‘追猎者’主力,被围困在星舰残骸附近。” 莉娜的声音清冷,却带着坚定,“应对方案:我负责在残骸制高点设置狙击点,优先摧毁‘追猎者’的通讯舰和能源核心;凯启动‘老兵’号的所有防御系统,释放电磁脉冲干扰‘追猎者’的武器;星璃用灵能干扰‘追猎者’的指挥信号;雷诺和莱姆带领突击组,寻找‘追猎者’的防御薄弱点,打开突围通道。”
每一种情况的讨论都异常激烈,团队成员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补充细节、修正漏洞,确保应急计划的每一步都切实可行。比如在讨论 “核心舱无法打开” 的应对方案时,凯提出可以用深渊溶解弹破坏舱门,星璃却指出这可能导致舱内文明火种湮灭,最终确定 “由星璃通过艾塔尼血脉尝试二次激活,凯同步破解舱门电子锁,双管齐下” 的方案。
应急计划的最后一条,是 “全员撤离” 方案 —— 当遭遇无法对抗的危险,比如 “追猎者” 主力突袭、星舰残骸即将解体时,所有成员必须在 5 分钟内撤回 “老兵” 号,启动紧急跃迁程序,放弃探索任务,优先保证人员安全。“我们的目标是探索‘核心舱’,阻止‘追猎者’,但前提是所有人都能活着回来。” 雷诺的语气严肃,目光扫过每一位成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为了任务,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四、终章前的决心:向着未知勇敢前行
72 小时的专项准备终于全部完成。当团队成员齐聚 “老兵” 号的驾驶舱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更多的是迎接挑战的坚定。全息屏幕上,强化后的舰船参数、整齐的设备清单、详细的应急计划,共同构成了一张通往 “数据深渊” 深处的 “通行证”。
“远程探测器已抵达‘危险禁区’边缘,正在向星舰残骸靠近,预计 24 小时后能传回第一批影像数据。” 凯的声音打破了驾驶舱的宁静,屏幕上显示着探测器的实时位置,距离星舰残骸仅剩 100 光年。
“我们的准备也全部就绪。” 莱姆拍了拍身边的应急设备箱,语气中带着兴奋,“就算遇到再大的危险,咱们也有底气应对!”
星璃走到驾驶舱中央,额间晶体泛起柔和的光芒:“艾塔尼古籍说,‘真正的勇者,不是不害怕危险,而是明知危险,仍选择为守护而前行’。我相信,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能找到‘核心舱’,阻止‘追猎者’的阴谋。”
莉娜靠在舷窗边,目光投向远处深邃的星空,手中紧握着微型狙击枪:“我的狙击枪,会为大家扫清所有障碍。不管是数据风暴,还是‘追猎者’,都挡不住我们。”
雷诺看着眼前的团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从最初的 “破烂团队” 到现在的 “守护者”,从第一次对抗 “黑帆” 的慌乱到如今面对终章冒险的从容,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成长与蜕变。而现在,他们即将踏上最危险的旅程,去揭开 “数据深渊” 的终极秘密,去守护遗忘星域的和平。
“24 小时后,我们出发。” 雷诺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在这之前,大家好好休息,养足精神。记住,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老兵’号团队,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是!”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应,在驾驶舱内回荡,带着决心与勇气。
夜幕降临,“先锋号” 前哨站的灯光逐渐熄灭,只有 “老兵” 号的舷窗还亮着。团队成员们各自回到休息舱,却无一人真正入睡 —— 有人在反复检查装备,有人在熟悉应急计划,有人在默默祈祷。他们知道,24 小时后,等待他们的将是第二卷终章的终极冒险,是一场赌上一切的战斗。
但此刻,他们心中没有退缩,只有坚定。就像 “老兵” 号引擎室里那台引力平衡器的核心水晶,始终闪烁着柔和的蓝光,象征着永不熄灭的希望与信念。
24 小时后,当第一缕阳光再次洒向 “先锋号” 时,“老兵” 号的引擎缓缓启动,淡蓝色的火焰在星空中划出一道坚定的轨迹,向着 “危险禁区”,向着 “数据深渊” 的深处,向着第二卷终章的终极秘密,勇敢前行。而那枚早已抵达 “危险禁区” 边缘的远程探测器,正带着团队的期待,缓缓向星舰残骸飞去,即将揭开那段穿越万年的 “幽灵信号” 背后,最震撼的真相。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