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招新结束后的第一周,话剧社的第一次正式排练在学活中心的排练厅准时开始。
沈皎洁提前十五分钟到场,换上社团统一发放的素色练功服,站在镜子前扯了扯衣领。镜中映出他略显清瘦的身影,额角的碎发被风掀起又落下。他摸了摸后颈——那里还残留着前几天预知台阶滑倒时的隐痛,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皮肤下。
“皎洁,早啊!”
身后传来王莉元气满满的声音。她抱着一摞剧本,发梢还沾着晨露,显然是刚从教学楼赶过来。
“早,王莉学姐。”沈皎洁转身,注意到她怀里除了剧本,还多了杯热豆浆,“这是……给我的?”
“看你早上没吃早饭,顺路买的。”王莉把豆浆塞进他手里,眼睛弯成月牙,“昨晚看你面试表现那么好,我们几个都商量好了,今天给你安排个‘秘密任务’——给咱们的新剧当‘心理顾问’。”
沈皎洁的手指捏紧了豆浆杯。他当然知道,所谓“心理顾问”不过是社团成员对他“观察力”的调侃,但心里还是莫名一暖。
排练厅里渐渐热闹起来。张涛作为副社长,正站在黑板前画着舞台调度图;短发学姐在调试音响;几个新生围在一起对台词,声音里带着青涩的紧张。
社长戴着黑框眼镜走上台,拍了拍手:“各位,今天我们正式开始排练《雷雨》选段。这是曹禺先生的经典,对人物心理和矛盾冲突的要求很高。我先简单说下整体框架……”
沈皎洁被分到的角色是周萍的“影子”——一个戏份不多但关键的配角,需要在周萍情绪爆发时用细微的动作和眼神传递压迫感。这对毫无表演经验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沈皎洁,你先跟我对一遍第三幕开头。”社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周萍被繁漪质问时的反应,要表现出隐忍和烦躁,但别太外放。”
沈皎洁点点头,站到舞台中央。社长扮演繁漪,穿着旗袍,眼尾微微上挑,带着股子压人的气势:“周萍,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和四凤的事,早就有人告诉我了!”
沈皎洁按照剧本垂下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这是他观察到的,人在心虚时常见的下意识动作。
“你说话啊!”社长提高声调,向前逼近一步。
按照常规表演,周萍此时应该有激烈的情绪反弹。但沈皎洁的太阳穴突然刺痛起来!
预知的画面闪现:社长会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力度很大;他的身体会因疼痛踉跄,撞翻旁边的椅子;椅子倒地时,会砸到舞台边缘的道具花瓶——那是株陶瓷牡丹,碎裂声会打断排练,引发混乱。
画面转瞬即逝,头痛如潮水般涌来。沈皎洁猛地抬头,正好对上社长逼近的眼神。
“周萍!”社长喊出台词,手已经抬了起来。
就是现在!
沈皎洁几乎是本能地侧身一步,避开了社长的手。同时,他借着后退的动作,脚尖轻轻勾了一下椅子腿。椅子晃了晃,却没有倒。
“你……”社长愣住了,显然没料到他会躲开。
沈皎洁喘着气,压低声音,用周萍的语气说:“繁漪,你闹够了没有?我知道我错了,但我现在……”他故意顿住,喉结滚动,眼底泛起血丝,“我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排练厅里一片安静。社长的手还悬在半空,脸上的愠怒渐渐变成了惊讶。
“停!”社长突然打断,“这段不错!比刚才的自然多了!沈皎洁,你刚才……是不是感觉到什么了?”
沈皎洁心头一紧,强装镇定:“没……就是觉得,硬碰硬可能会让矛盾更激化,所以试着用示弱来缓冲。”
社长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行吧,就按你的感觉来。不过下次别这么冒险,万一真摔了,我可不替你喊疼。”
排练继续。沈皎洁却不敢再放松。他能感觉到,随着对剧情的深入,自己的“预知”似乎被激活得更频繁了——不是针对危险,而是针对人物情绪的转折点。
比如,当社长饰演的繁漪说出“你和四凤,根本不可能有结果”时,沈皎洁预感到她会突然转身走向窗边;比如,当张涛饰演的周冲上场时,他会下意识地摸后颈——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
这些预知像一根根细线,将整个排练的节奏串了起来。沈皎洁开始有意识地用这些“预判”调整自己的表演,同时也默默记下其他演员的习惯,再用“观察力”包装成建议。
“学姐,您刚才演四凤时,提到周萍名字的时候,手指会绞着衣角。”休息时,沈皎洁找到短发学姐,“这是很真实的细节,但如果能让这个动作更轻一点,比如只是指尖微微发颤,可能更能表现她的忐忑。”
学姐愣了愣,照做了一遍。导演点头:“对!这样更细腻!皎洁,你这观察力真是……”她欲言又止,最终只笑了笑,“话剧社捡到宝了。”
沈皎洁低头喝了口已经凉透的豆浆,掩饰住嘴角的苦笑。他能说什么呢?说自己能看到未来三秒的画面?怕是会被当成精神病送去医院。
排练结束时,窗外的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沈皎洁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却被王莉叫住:“皎洁,等等!有个东西要给你。”
她递来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几页打印纸。“这是《雷雨》的剧本改编版,我加了些细节。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沈皎洁翻开第一页,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周萍与繁漪对峙时,可增加‘他无意识摩挲袖口’的细节,暗示心虚。”
他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正是他昨天排练时无意识做出的动作!
“学姐……你怎么知道?”
王莉眨眨眼:“我观察你很久了呀!从面试那天起,你就总在不动声色地留意别人的小动作。这剧本是我和你‘心有灵犀’的结果~”
沈皎洁松了口气,笑着接过剧本:“那我一定好好研究。”
走出排练厅,晚风裹着桂花香扑面而来。沈皎洁正准备回宿舍,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条微信消息:
【图书馆三楼社科区,有本书等你。】
发信人是尹如月。
沈皎洁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他抬头望向图书馆的方向,暮色中,那栋白色建筑像一座沉默的灯塔。
他快步走过去。图书馆里人不多,暖黄的灯光洒在木质地板上。三楼社科区,尹如月正站在文学类书架前,怀里抱着一本《飞鸟集》,另一只手捏着张便签纸。
“你来了。”她听到脚步声,转过身,耳尖微微发红,“上次你说喜欢泰戈尔,这本书……是我在旧书市场淘到的,里面有很多读者的批注。我想你可能会感兴趣。”
沈皎洁接过书。封皮是深棕色的,边角有些磨损,里面夹着十几张不同颜色的便签,写着诸如“‘生如夏花’是说热烈活过就好”之类的感悟。
“谢谢。”他翻开扉页,发现尹如月用娟秀的字迹写了一行小字:【愿你永远有面对痛的勇气。】
“这是……”
“随便写的。”尹如月低头整理书架,“那天在图书馆,你说世界以痛吻你,要报之以歌。我觉得……勇气比歌声更重要。”
沈皎洁望着她低垂的发顶,喉间有些发紧。他能预知到,如果现在说“谢谢”,对话就会结束;但如果说点别的……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说:“尹如月,你最近……是不是总在喝同一种药?”
尹如月的动作顿住了。她慢慢直起身子,抬头时眼底有惊讶,但更多的是坦然:“你怎么知道?”
“上次在图书馆,我看到你喝药。”沈皎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是……身体不舒服吗?”
尹如月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没什么大问题,就是遗传病,从小就有。医生说要注意休息,别太劳累。”
沈皎洁的心脏像被一只手攥住。他想起那天绝杀球后,她在图书馆安静读书的样子,想起她发丝间的药香。原来那些他以为无关紧要的细节,都是她藏在平静生活下的重量。
“那……你要多休息。”他说,声音有些发哑,“话剧社的排练不用太拼,身体最重要。”
尹如月歪了歪头:“你倒是比我妈还啰嗦。”但她眼里的笑意更浓了,“不过……谢谢关心。”
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暮色渐浓,路灯次第亮起。尹如月指了指天边的火烧云:“今天的晚霞很好看,像不像打翻的橘子汽水?”
沈皎洁望着那片绚烂的云霞,忽然觉得,就算预知到未来的痛苦,此刻的温暖也值得他用尽全力去珍惜。
“像。”他说,“比橘子汽水还好看。”
尹如月低头轻笑,脚步轻快地往前走。沈皎洁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的背影融入暮色,心里某个地方,悄然变得柔软。
回到宿舍,李杰凑过来:“皎洁,今天排练怎么样?有没有被我们的‘人形弹幕机’惊艳到?”
沈皎洁笑着摇头,从书包里拿出尹如月送的书:“没什么惊艳的,就是看了本好书。”
他翻开书,看着那些批注和尹如月写的字,忽然觉得,这能力或许不只是负担。它能让他更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更细腻地对待生活。
当然,前提是,他能控制它,不让它反过来吞噬自己。
深夜,沈皎洁躺在床上,头痛再次袭来。这次不是因为预知危险,而是因为……他在主动回忆尹如月的样子,回忆她说话时的语气,回忆她递书时的温度。
他闭上眼睛,试图用预知能力“看”点什么。
画面闪现:尹如月在图书馆看书,阳光洒在她身上;她在食堂打饭,对着窗口阿姨笑;她在舞台上对台词,眼神专注……
这些画面没有危险,没有痛苦,只有平凡的、温暖的日常。
头痛渐渐消退。沈皎洁睁开眼,望着天花板上的月光,嘴角微微扬起。
或许,这能力最珍贵的部分,不是预知未来,而是让他更用力地,活在当下。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公寓里,Id“K-Shadow”的用户关闭了监控沈皎洁的页面。他靠在椅背上,指尖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
“观察力、共情力、对细节的捕捉……”他喃喃自语,“再加上不受控制的预知能力……有意思。”
他打开一个加密文档,输入一行字:
“建议接触。目标情绪稳定度良好,具备培养潜力。标记:可合作对象。”
窗外的霓虹灯闪烁,照亮了文档标题——《未来预判项目:潜力个体档案》。
沈皎洁不知道,他的生活早已被另一个世界的目光锁定。但他此刻只想着明天的排练,想着尹如月的笑,想着那本夹着批注的《飞鸟集》。
命运的齿轮,正以他看不见的方式,缓缓转动。
喜欢三秒预知:从游戏狗托到金融之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秒预知:从游戏狗托到金融之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