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一号”的处女航在绝对的静默中取得了圆满成功。
它像一抹幽灵,沿着预定的航线安静地行驶,准时抵达南亚的港口,卸下货物,又在补充能源后悄然返航。
全程零排放、低噪音,运营成本核算下来,比传统船舶降低了惊人的65%。
这份内部报告被送到武振邦桌上时,他只是在“65%”这个数字上轻轻点了点,对秦若雪说:
“可以开始批量建造了。先从万吨级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开始,我们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几乎同时,龙江省冰城郊区的首个蜂巢枢纽换电站正式通电启用。
当天,一架从磐石基地起飞的“大黄蜂”大型物流无人机,满载着精密仪器,在无数双或明或暗的注视下,平稳地降落在新建成的换电站平台上。
完成卸货和电池更换后,再次腾空而起,飞向北方的西伯利亚方向。这标志着蜂巢物流网络东北亚段正式贯通。
这一连串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连续石子,在全球特定的圈层内激起了越来越强烈的涟漪。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内的一场高级别会议气氛压抑。参与会议的除了军政要员,还有几位顶尖的科学家。
“同志们,我们派往西澳的技术观察团传回的消息确认,那种‘三角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真实的,他们的电动船舶运营数据也是真实的。”
一位负责科技的书记语气沉重,
“这不仅仅是航运革命,这是能源革命!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掌握类似技术,或者至少深度融入他们的体系,未来十年,我们不仅会在军事上被动,在经济上也将彻底沦为资源输出国,甚至连资源运输的命脉都要掌握在别人手里!”
一位老元帅眉头紧锁:
“难道我们庞大的核武库、我们的战略火箭军,在他们那种‘方天画戟’面前,真的就毫无意义了吗?”
一位物理学家无奈地摇头:“元帅同志,问题不在于能否毁灭对方,而在于对方拥有一种我们无法理解、也无法防御的‘精准移除’能力。
他们可以抹掉舰队,可以切开山脉,谁能保证他们不能让我们某个关键的指挥节点、能源中心或者战略武器‘消失’?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大的威慑。”
“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正邦集团的当家人是华人!”一个负责情报的官员说道。
“……那我们之前对华夏的态度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诉求?”元帅不无忧虑的自言自语……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深与西澳的合作,尽快获得三角电池的技术授权或至少是稳定的供应,并争取在蜂巢物流体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哪怕这意味着要让渡更多的主权和经济利益。
他们甚至开始考虑用外东北的主权来换取一些利益,反正自己也无力开发。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紧迫感,笼罩在每一位与会者心头。
太平洋彼岸,阿美利加。
华尔街的嗅觉最为敏锐。几家大型航运和物流公司的股价开始出现波动。
尽管“探索者一号”的存在尚未被公众知晓,但顶层的资本和情报网络已经捕捉到了风声。与此同时,石油期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不安情绪。
在五角大楼,一场名为“新浪潮应对”的绝密研讨会正在召开。
“先生们,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范式转移。”
主持会议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负责人面色严峻,
“对手正在构建一个基于电力驱动、空天一体物流、以及某种未知能源\/武器系统的全新体系。
我们的航母、我们的全球基地网络、甚至我们的美元体系,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的技术优势正在被迅速蚕食,”
一位情报分析官补充道,
“根据有限的情报,他们的三角电池技术至少领先我们五十年。而那种被他们称为‘方天画戟’的系统,其物理学原理完全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框架。”
“那我们该如何反击?”一位将军问道。
“硬对抗风险极高。我们的策略必须是双管齐下,”
国务卿代表提出建议,
“一方面,加速我们自己的相关技术研发,启动国家级别的‘曼哈顿计划’攻克电池技术和定向能武器。
另一方面,利用我们目前的全球影响力,构建一个‘去西澳化’的替代联盟,拉拢欧罗巴、日韩等盟友,共同研发标准,试图将西澳的技术体系孤立起来。”
然而,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质疑:
“拉拢盟友?看看欧洲人现在在干什么?他们正在积极和南亚洽谈引进风光能发电技术和电动公共交通系统!
就连脚盆鸡,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能否加入蜂巢物流网络!
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无法抵抗的技术优势面前,所谓的联盟忠诚度不堪一击!”
会议陷入了僵局。一种前所未有的沮丧感在弥漫。
他们习惯于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游戏的领先者,如今却突然发现自己可能要被迫在一个由别人设定规则的、完全陌生的游戏中追赶,这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帕姆泉堡,武振邦的书房。
他正在阅读各方汇总来的全球各方反应报告。北苏的焦虑,阿美的战略争论,欧洲的务实转向,资本市场的微妙变化……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老板,阿美方面再次提高了接触级别,希望能就‘未来能源架构’和‘全球物流安全’进行部长级对话。”助理汇报着最新情况。
“告诉他们,部长级对话为时尚早。可以先从司局级的技术交流开始。
主题嘛……就定在‘电网稳定性技术’和‘民用航空器导航标准’好了。”
武振邦淡淡地吩咐道。
他并不急于与阿美达成什么实质性协议,他要的是继续拉扯,继续让他们在焦虑和不确定性中消耗精力,同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他走到窗前,看着远方。他知道,旧秩序的巨轮已经开始转向,虽然缓慢且充满挣扎,但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下一步,是该考虑如何将“蜂巢”和“电驱”的理念,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只有当全球亿万人都习惯并依赖上他所构建的这套体系时,他的胜利才是真正稳固的。
喜欢港岛六0野蛮年代适合穿越重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港岛六0野蛮年代适合穿越重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