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玉珏玄机
红薯窖里的煤油灯芯爆出最后一朵灯花,豆大的光晕在潮湿的窖壁上摇晃,将母亲枯槁的脸照得忽明忽暗。她的手指像鹰爪般抓住虞正清腕骨,那枚藏在掌心的玉珏被体温焐得发烫,珏面刻着的“守心”二字硌进皮肉,倒像是要往骨头上拓。
“你爹就是被这东西害死的……”母亲的声音从喉咙深处挤出来,带着痰音的颤,像被水泡胀的棉絮堵在窖顶。她突然剧烈咳嗽,佝偻的脊背拱成虾米,铜镯子在黑暗里撞出空茫的响,倒让虞正清想起祠堂那口掉了漆的铜钟。
二十年前的月光也是这样惨白,像层薄霜糊在松湖村的瓦檐上。那时松湖村还没通公路,进山要踩着青石板路绕十八道弯。虞正清记得父亲总说,那年的硫磺味比往年重,晒谷场的石碾子上总凝着层青灰色的粉末,像是从山那头飘过来的。
“地质队来的那天,你刚满周岁。”母亲的指甲掐进虞正清手背,把他拽回那个闷热的七月,“他们穿着卡其布工装,背着带红五星的帆布包,说是来寻铁矿,给咱村修水渠。”她突然停住,铜镯子在黑暗里转了半圈,“可我看见他们夜里偷偷烧纸,纸灰飘到咱家门框上,是日本膏药旗的形状。”
父亲那时还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是松湖村唯一识得秦隶的人。地质队炸穿祠堂后墙那天,他被队长用马灯照着去看洞壁的刻字。回来时,棉褂子的下摆被划开个大口子,沾着暗红的土——那是祠堂特有的朱砂泥,只有撬开供桌下的地砖才能挖到。
“你爹把自己关在西厢房三天。”母亲的声音低下去,带着后怕的抖,“我半夜隔着窗纸看,他正用毛笔描那些字,纸上画的不是铁矿脉,是个鼎形的图,旁边标着‘昭和十七年’。”她突然抓住虞正清的手按在自己心口,“那天后,他再没教过学生写字,手里总攥着这玉珏,说‘守不住了’。”
第七天夜里,父亲突然把玉珏塞进灶台第三块砖下。他用凿子在砖缝刻了朵莲花,说这是虞家祖传的记号。“那些戴金丝眼镜的人,”母亲的声音压得像耳语,“夜里来敲过门,塞给你爹金条,说是只要说出‘鼎炉’的入口,就带咱全家去城里住洋楼。”
虞正清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模样。老人躺在牛棚的草堆上,腿骨断成三截,是被审问时用扁担生生砸的。可他枯瘦的手指还在草上划,画出的莲花纹与灶台砖缝里的一模一样。“守心……”当时父亲的气若游丝,唾沫星子溅在虞正清手背上,“鼎炉不是宝,是催命符……”
“卫东他爹那时是生产队的会计。”母亲突然啐了口,铜镯子撞在窖壁的土坯上,“他总往地质队的帐篷钻,回来就往你爹窗根下扔石头。后来批斗你爹,就是他带头喊的口号,说你爹是‘里通外国的汉奸’。”她突然抓住虞正清的手腕,把他的手拽到自己腕间的红痕上,“你看这印子,和当年你爹腿上的一模一样,都是铁链勒的。”
父亲被关牛棚的第三个月,地质队突然撤了。临走前那晚,祠堂方向着了场大火,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第二天,村里人发现供桌后的石壁被炸出个大洞,地上散落着些青铜碎片,每块碎片上都刻着半个莲花纹。
“你爹就是那晚没的。”母亲的声音突然拔高,又猛地捂住嘴,“他们说他是畏罪自焚,可我在灰烬里捡到这个。”她从怀里摸出个焦黑的布团,展开来,是半块烧熔的青铜,上面的莲花纹恰好能与母亲掌心的碎片拼合。
煤油灯彻底灭了,窖里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虞正清的手摸到母亲腕间的铜镯子,内侧的“鼎炉永固”四个字被岁月磨得发亮,倒像是被无数次抚摸过。他突然想起上个月批斗会,虞卫东踩着他的脸喊“反革命后代”,当时那人靴底沾着的红泥,与祠堂暗格里的朱砂土一般无二。
“他们要找的不是铁矿。”母亲的呼吸突然急促,“是日本人埋在地下的东西。你爹说,那鼎形图标的位置,正好对着松湖村的地脉,一旦挖开,下游三个公社的水源都会被污染……”
窖口突然传来木板被掀开的轻响。母亲猛地把玉珏塞进虞正清怀里,推他往窖底的暗洞爬:“从后洞去老井!记住,莲花纹要沾至亲的血才能显形!”她自己则摸索着往窖口挪,故意踢翻了装红薯的藤筐,“人在这儿呢!别找了!”
暗洞的土腥气灌满鼻腔时,虞正清听见窖口传来李氏尖利的笑,还有虞卫东踹翻东西的响。他攥着怀里的玉珏,那冰凉的缺口抵着心口,倒像是父亲临终前没说完的话,正往他骨头缝里钻。
爬过三十步长的暗道,尽头的月光突然涌进来,照亮了他沾满泥土的手。掌心里,不知何时被母亲掐出了血,那血珠正顺着指缝往下滴,在草叶上晕开小小的红,倒像是朵刚绽的莲花。
母亲突然抓住他的手,指腹摩挲着玉珏上的缺口:“那青铜碎片有九块,凑齐了能打开地脉。你爹当年拼死藏起一块,就是怕他们得逞。”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从枕下摸出个油纸包,“这是你爹偷偷画的图,说危急时往东边跑,那里有口老井……”
图纸是用草纸画的,边缘已经发黄。松湖村的地形被简化成八卦形状,祠堂恰好落在乾位,而母亲说的老井在巽位,旁边用红笔标着个鼎形符号。最让虞正清心惊的是,图上标注的地脉走向,竟与公社正在修建的水渠完全重合。
“他们要借修水渠引动地脉……”虞正清突然明白过来,“上个月炸山开渠时,卫东特意让人多放了三炮。”
母亲突然攥紧他的手腕,铜镯子硌得他生疼:“那金丝眼镜不是地质队的,是日本人!你爹当年在洞壁上看到过他们的太阳旗,那些人找鼎炉是为了……”
话没说完,窖口突然传来响动。虞正清迅速吹灭油灯,摸起身边的锄头。玉米秆被扒开的声音越来越近,手电光像毒蛇般钻进窖里,照亮了李氏那张扭曲的脸。
“找到你们了!”李氏身后站着两个基干民兵,枪托在地上磕出沉闷的响声,“他们藏在这搞阴谋,快给我出来!”
母亲突然把玉珏塞进虞正清嘴里,推了他一把:“从后洞走!记住守心!”她自己则往窖口爬去,故意撞翻了装红薯的筐子,“人在这儿呢!”
混乱中,虞正清钻进窖壁的暗洞。这是父亲当年防土匪挖的通道,尽头连着村后的竹林。他跑过晒谷场时,看见虞卫东正指挥人往拖拉机上搬东西,那些盖着帆布的物件轮廓,像极了祠堂里的青铜鼎。
竹林深处突然传来枪声,是民兵在鸣枪示警。虞正清的手摸到嘴里的玉珏,那冰凉的触感让他突然想起父亲刻在鼎腹的字——玉珏缺口需以至亲之血填补。
喜欢溟渊水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溟渊水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