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辩论赛
古今教授的檀木戒尺敲在讲台边缘,发出声清越的响,把虞明的思绪从回忆里拽了回来。
“下周的‘文明之澜’辩论赛,辩题定为‘水生文物修复中,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谁更具核心价值’。”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全班,“虞明,你负责组织,海蓝蓝协助。” 他捻着花白胡须的手顿了顿,腕间佛珠与袖口露出的八卦盘流苏轻轻碰,发出细碎的响。
虞明转身时,正巧撞上海蓝蓝带着笑意的眼神。她咬着画笔杆思考,发梢沾着点靛蓝色颜料,活像水墨画里洇开的云:
“主席大人,准备怎么排兵布阵?” 她故意拉长语调,把速写本往他面前推了推,纸上已画好辩论赛的座位图,每个辩手头像旁都标注着性格特征 ——“急性子,适合攻辩”“沉稳,压轴总结”,连评委席上古教授的神态都画得惟妙惟肖,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拿捏得正好。
筹备室的白炽灯嗡嗡作响,虞明在桌上摊开策划案,笔尖在 “反方论点” 下画着圈。
一直到深夜,两人仍在实验室核对辩题资料,月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明代青花瓷片上投下斑驳的影。海蓝蓝指着瓷片上的冰裂纹,突然轻声道:
“你看这纹路多像人生,看似破碎却藏着浑然天成的美。”
她说话时,身上的檀香混着实验室特有的福尔马林味,竟奇异地和谐,像古刹里燃着的线香混着雨后泥土的腥气。
“可修复时总得选择更稳妥的方式。” 虞明翻出份 3d 修复效果图,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去年我们修复那艘清代漕船,用 ct 扫描精准定位了所有裂痕,要是靠传统经验,至少得多花三个月。”
他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榫卯结构,突然注意到海蓝蓝的速写本上,已经勾勒出他蹙眉思考的模样,铅笔线条带着种温柔的张力。
辩题讨论会开到白热化时,海蓝蓝突然从帆布包掏出本线装书,封皮上写着《髹饰录》。
“你们看这段,” 她指着泛黄的纸页,“明代匠人修复漆器,要用‘金漆错’技法,在裂痕处镶嵌金丝,既加固又成了新的装饰。这是现代胶水做不到的温度。”
说话时,她腕间的佛珠轻轻晃,与桌上的青铜爵杯碰出清脆的响。
虞明挑眉拿出份电子报告:
“但传统技法太依赖个人经验。上周我去省博,看见位老匠人修复唐三彩,他凭手感调的釉色,下次再想复刻根本不可能。”
他调出数据库界面:“我们现在用光谱分析记录颜料成分,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这才是对文明负责的态度。”
争论到最后,两人竟在实验室待到了凌晨。海蓝蓝泡了两杯荷叶茶,碧绿的茶叶在热水里舒展:
“《黄帝内经》说‘阴阳平衡’,或许我们不该把传统和科技对立起来。” 虞明看着她氤氲在水汽里的侧脸,突然觉得那些针锋相对的辩论,都成了心照不宣的靠近。
辩论赛当天,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虞明穿着件藏青色中山装,胸前别着枚青铜鱼形徽章,是他在实习时亲手清理的文物仿制品;海蓝蓝则穿了件月白色旗袍,盘扣上缀着小巧的莲花银饰,走动时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当主席宣布辩题,两人对视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心跳声与窗外的银杏叶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正方一辩海蓝蓝起身时,莲花裙摆扫过地面,带起阵淡淡的檀香。
“各位,《金刚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传统技艺正是匠人‘心手合一’的结晶。” 她调出秘色瓷的图片,屏幕上的青釉在灯光下泛着朦胧的光,“唐代秘色瓷的烧制,需选特定时辰取五湖水调和釉料,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现代科技虽能分析出釉料含氧量,却无法复刻那份‘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禅意。”
反方一辩虞明从容起身,手中转着个道家罗盘模型,铜针在刻度盘上轻轻颤。
“道法自然,可自然也在变。” 他调出声呐探测的三维图,“宋代《萍洲可谈》记载的‘以长绳系铁尺’测水深,如今已演变为多波束声呐。去年我们在太湖探测,三天就完成了古人三个月的工作量,这不是否定传统,而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前行。”
攻辩环节,海蓝蓝举起爷爷手绘的古寺图纸,泛黄的宣纸上用朱砂标着方位:
“这份地图用的是‘四象定位法’,虽不精确,却藏着风水堪舆的智慧。你们看这‘龟背穴’选址,暗合道家‘负阴抱阳’的理念,现代 GpS 能算出经纬度,可算得出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吗?”
虞明突然展示段 VR 视频,画面中虚拟的古寺在水下徐徐展开,廊柱上的楹联清晰可见。“我们用激光扫描复原了这座唐代龙宫寺,” 他操控着鼠标旋转画面,“不仅重现了建筑结构,还通过算法模拟出千年前的水文环境。这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 就像佛家说的‘方便法门’,科技便是我们走近文明的新途径。”
自由辩论阶段,气氛热烈得像要烧起来。海蓝蓝的莲花发簪随着手势轻晃:
“青铜器修复中的‘失蜡法’,要匠人对着月光反复调整蜡模弧度,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灵性!”
虞明立刻反驳:“可去年我们修复的商代铜爵,用 3d 打印做了十个备用模,才找到最接近原貌的方案,这难道不是更严谨的态度吗?”
争论到白热化时,海蓝蓝突然指着虞明腰间的玉佩:
“你总说科技重要,那这枚传家玉佩,你舍得用 x 光扫描吗?”
虞明一怔,摸着冰凉的玉佩笑道:
“上周我刚送去做了光谱分析,发现它含微量朱砂,这才明白为什么遇水会发光 —— 这正是科技帮我们读懂了祖先的智慧。”
总结陈词时,海蓝蓝望着虞明眼中跳动的光:
“科技是舟,传统是舵。若没有匠人精神指引方向,再先进的船也会迷失方向。就像《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形式的革新,而是文明的本真。”
虞明起身时,八卦玉佩与桌沿轻碰出清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统与科技本就不是对立,而是阴阳相生。当我们用 ct 扫描古尸,用 3d 打印复原壁画时,何尝不是在续写‘天人合一’的新篇章?”
掌声雷动中,古教授缓缓起身。他摘下眼镜擦拭,佛珠垂落在《水下考古学》教材上:
“这场辩论让我想起《道德经》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他目光扫过并肩站立的两人,“虞明与海蓝蓝,你们用智慧展现了考古的双面镜 —— 一面照见历史的尘埃,一面映出未来的光。”
散场时,虞明发现海蓝蓝遗落的速写本。翻开扉页,新添的画像正是他辩论时的模样,眉峰微蹙,嘴角却带着笑意。旁边题着行小楷:
“辩论场上的你,比任何文物都耀眼。”
他心跳漏了一拍,抬头看见走廊尽头,海蓝蓝正回头望他,耳尖红得像晚霞,手里捏着他的青铜鱼形徽章,在暮色中闪着温柔的光。
喜欢溟渊水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溟渊水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