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之上那场不见刀光却惊心动魄的博弈,如同在榆林坊这潭看似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然而,与以往不同,这次激起的并非浑浊的泥沙,而是清澈而有力的涟漪,层层扩散,势头愈发猛烈。凌云团队的事迹,不再仅仅是底层百姓口中的“医术好”,而是裹挟着传奇色彩,迅速成为整个县城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口碑在坊间以惊人的速度发酵。茶肆里,说书人将这段经历编成了段子,醒木一拍,唾沫横飞:“列位看官,您道奇也不奇?那榆林坊的凌郎中,年纪轻轻,手段却通神!连码头上的活阎王‘阎罗刀’吴霸天,得了那难以启齿的隐疾,痛得死去活来,遍访名医束手无策,您猜怎么着?愣是让凌郎中几剂药、一套巧手法,给手到病除了!吴霸天那是感激涕零,拍着胸脯保他平安!” 酒馆中,酒客们交杯换盏间,也少不了议论:“嘿,更绝的是后面!有人眼红,告到官府,说凌郎中用什么‘妖术’!你猜凌郎中在堂上如何?不慌不忙,引经据典,条条在理,把那师爷都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官府愣是没法定罪,还得让他去考个凭证!这份胆识和骨气,了得!”
这些添油加醋的传说,将凌云的形象从一个凭借手艺在市井角落艰难求存的“手艺不错的野郎中”,彻底升华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式人物:他医术高超,高到能让凶神恶煞的地头蛇心服口服;他不畏强权,有骨气,敢在公堂之上与官府据理力争并且不落下风。这种复合型的声誉,如同一种强大的磁石,吸引了更广泛的人群。人们不再仅仅因为便宜或就近而来,更多的是慕名而至,带着好奇、敬佩,乃至一丝寻求“非同一般”解决方案的希望。
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病人的人流和结构上。医摊前,求医者络绎不绝,队伍常常从清晨排到日头偏西。更显着的是,求医者的层次发生了明显的提升。除了那些熟悉的面孔——卖菜的老王、扛包的李二、洗衣的张家媳妇等忠实的老街坊——队伍中开始频繁出现一些往日罕见的身影。
有穿着绸缎长衫、手指上戴着玉扳指、身后跟着小厮的商会小头目,他们或为自己常年饮酒导致的胃脘不适而来,或为其东家、家眷的疑难杂症前来咨询,态度客气,但眼神中带着商贾特有的精明和审视。
也有穿着虽不华丽但浆洗得一丝不苟的青色直身、腰间挂着衙门腰牌、神色谨慎的县衙有实权的书吏。他们多因长期伏案导致的腰肌劳损、颈肩酸痛,或为家中突发急症的孩童而来,言语间滴水不漏,保持着官家人的矜持与距离感。
这些新面孔的到来,使得医摊前的氛围与往日大不相同。少了几分市井的随意和喧闹,多了几分克制与探究。
随之而来的是新型的、更为复杂的病例。
一位姓钱的绸缎庄掌柜(商会头目),因常年交际应酬,饮酒无度,患上顽固的胃脘痛,发作时胃中灼热、胀满疼痛、嗳气吞酸。他之前也看过不少郎中,汤药吃了不少,却时好时坏。此次慕名而来,带着几分考较之意。凌云仔细望闻问切,判断其为肝胃郁热、湿热中阻,并非简单虚寒。他没有沿用常见的温补脾胃方,而是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巧妙加减,重用黄连、黄芩清泻郁热,辅以枳实、厚朴理气消胀,并加入蒲公英、郁金等清解酒毒之品。服药三剂,掌柜便觉胀痛大减,灼热感消失,不由得对凌云辨证之精准、用药之大胆刮目相看。
另一位是县衙户房的陈书吏,其幼子突发惊风急症,高热抽搐,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家人惊慌失措。陈书吏听闻凌云善治疑难,连夜抱子来求。面对急症,凌云沉着应对,先用针刺人中、合谷、太冲等穴以开窍熄风、镇惊止搐,同时紧急配制安宫牛黄散(或类似功效的凉开三宝之一简化方)灌服,并辅以物理降温。一番紧急处理后,患儿抽搐渐止,高热稍退,转危为安。凌云又开出后续调理方药,叮嘱注意事项。陈书吏见儿子转危为安,对凌云感激不尽,其背后代表的官府中人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些病例,充分展现了凌云处理复杂内科和儿科急症的卓越能力,使其声誉不再局限于外伤和常见小病。
面对这些身份不同、需求各异的新客户,凌云团队的应对也愈发成熟得体。
李文轩的价值凸显无疑。他负责接待和初步沟通,态度不卑不亢,言语得体。对商会头目,他能清晰解释方药原理和调理周期,让对方感到专业可靠;对衙门书吏,他则注重流程规范和隐私保护,记录病案一丝不苟,让对方放心。他的沟通技巧,如同一道润滑剂,确保了诊疗过程的顺畅。
韩老倌则发挥其察言观色的特长。他能敏锐地察觉到来者身份的不寻常,提前做好安排,维持摊前秩序,避免冲撞,并在候诊时通过闲聊拉近关系,套取一些有用信息(如病情背景、潜在需求),为凌云诊疗提供参考。他的存在,让整个医摊的运作在繁忙中依然井井有条。
章节结尾:
夜色降临,喧嚣的市集重归宁静。医摊前,凌云、李文轩、韩老倌三人围坐在小桌旁,就着一盏油灯,清点着今日的收入。铜钱堆成了小山,甚至还有几块碎银子夹杂其中,收入显着增加,远超以往任何一天。
凌云没有立即收拾,而是用手指轻轻拨动着那些带着体温的铜钱,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灯火,望向更远的地方。他沉默片刻,抬起头,看着两位因连日忙碌而面带倦色却眼神明亮的伙伴,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风波,总算过去了。咱们这‘凌郎中’的名头,如今也算是在这城里立住了。”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名声已成,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这小小的摊位,风吹日晒,人来人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的目光扫过这简陋却承载了他们无数心血和希望的角落,最终定格在李文轩和韩老倌脸上,语气坚定:
“是时候了。咱们该考虑,给自己,也给信赖咱们的病人,一个真正的‘家’了。”
一句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二人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个新的、更加宏伟的目标,就此确立。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