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问将柳叶刀浸入烧酒,对张勤道:“师弟执灯近些,我说药名你便递。”
又对师父说道:“还要麻烦师父帮忙陈掌柜取三支老参煎浓汤,备着吊气。”
孙思邈当即领着陈掌柜出去煎药去。
烛火摇曳下,林素问用烧酒擦过产妇腹部,刀尖轻划。
张勤在旁帮忙,见师姐额角汗珠滚落,却手下稳准。
剖至宫壁时,羊水混血涌出,林素问迅速伸手探入,托出青紫婴儿。
稳婆倒提婴孩拍背,良久才闻微弱啼哭。
此时产妇血流如注,林素问疾呼:“止血散!”
张勤递上药瓶,她将药粉厚厚敷在创口,穿针引线缝合。
羊肠线过处,血流渐缓。
至五更天,血终于止住。
林素问用蒸布包扎创口,哑声道:“能否熬过三日,看造化。”
晨光透窗时,母子气息虽弱,却都活着。
陈掌柜跪地磕头,林素问扶起他:“每日换药需用烧酒洗创,七日内只能饮米汤。”
回程时,孙思邈坐在颠簸的车厢里,望着两个弟子笑道:
“昨夜观你二人配合,素问下刀稳准,勤儿递械及时。”
车帘晃动间,他语气转为凝重,“然剖腹取子终是险招,今夜侥幸成功,实因产妇年轻体健。”
“若遇气血两虚者,万不可轻试。”
林素问捏着仍带血渍的袖口:“弟子明白。当时实无他法,只得搏命一试。”
张勤补充道:“器械虽利,终不及顺产安稳。”
孙思邈颔首:“你二人所长互补,素问善巧手,勤儿精器物。将来或可共着《产科急症录》,惠泽后世。”
马车驶过朱雀门时,他望着渐亮的天色叹道,“医道之进,正是这般生死间摸索而来。”
此刻宅中,张勤刚换下染血的外袍,苏怡已端着粥碗进来。
她目光扫过案上未收的医箱,轻声道:“昨夜……很凶险吧?”
张勤接过粥碗,将她扶到窗边坐下:“陈掌柜夫人胎横血崩,师姐不得已动了刀。”
他舀起一勺粥吹凉,“好在器械趁手,新制的羊肠线止住了血。”
苏怡抚着隆起的腹部:“若是我生产时…”
“莫多想。”张勤放下粥碗,取出脉枕,“你胎象稳健,与那危症不同。”
“况且如今师姐已有了经验,我相信师姐,也相信两个小家伙。”
他三指轻按妻子腕间,忽而微笑,“今早脉象更见有力,两个小家伙安分得很。”
苏怡望向窗外忙碌的仆役:“师姐现在何处?”
“在后厢沐浴更衣。我让她今日歇息。”
张勤收起脉枕,从柜中取出一包枣泥糕,“你近日嗜酸,这是新做的。”
晨光透过窗棂,粥碗上升起淡淡热气。
稍晚些,张勤在清洗方才用过的柳叶刀。
刀刃映着烛光,他忽然想起夜里的场景。
林素问俯身手术时,烛影随动作摇晃,几次刀尖险些偏斜。
他放下刀,铺纸画起草图。
他唤来苏福:“去西市找个铺子,说我要制个多烛灯台。”
又补充,“需能悬在头顶,四面透光。”
很快,苏管家请来了一位铁匠和木匠。
接着,张勤对找来的工匠,指着草图解释:“此灯台要八臂,每臂装烛台。中央设铁钩,可悬于梁下。”
木匠疑惑:“寻常灯台四臂足矣,八臂岂不费蜡?”
张勤取来一块猪皮,在单烛下演示:“你看,独烛照物,背面阴影浓重。”
又点燃三烛分置三角,“三烛同照,阴影便淡了。手术时需照亮创口每处细节,故需多烛消影。”
铁匠恍然大悟:“好比月夜无影,是因月光漫洒。郎君是要造个‘人工月’?”
他提议,“烛台用铜盘盛蜡泪,防滴落。八臂可折叠,便收纳。”
傍晚,林素问才推开厢房门。
她换了身干净布裙,发梢还带着水汽,眼底泛着倦色。
周小虎跑过去牵住母亲衣角:“娘睡了一整天!”
张勤从书房出来:“师姐先用饭,稍后有事商议。”
晚饭时,众人默默吃着。
苏怡给林素问盛了碗鸡汤:“师姐辛苦,多补补气力。”
林素问接过汤碗,手指还有些微颤。
饭后,张勤将医案铺在花厅长案上。
孙思邈坐在主位,苏怡在旁。
韩其和周小虎搬来小凳也坐在角落。
张勤先开口:“昨夜凶险,幸得师姐决断。我记下几处关节,请大家参详。”
他指着案上草图,“其一,柳叶刀切入时,遇筋肉阻滞。是否可将刃尖改弯三分,便于挑开筋膜?”
林素问用竹签比划:“直刃易伤肠腹。若刃尖微弧,可贴宫壁滑入。”
她取块猪皮演示,“昨夜第二刀偏了半厘,就是因烛影晃动。”
孙思邈捻须道:“可试双弧刃:上弧破肤,下弧分离。然需防刺穿脏腑。”
张勤记下,又提起羊肠线:“此线遇血发胀,止血效佳。但缝合时易打结,可否在线尾缀小珠,防滑脱?”
林素问从针线篮找出颗米粒大的珊瑚珠试穿,果然顺手许多。
韩其忽然插话:“林师姑动刀时,我在旁递器械。发现药瓶形状相似,夜半易拿错。”
他拿出几个陶瓶,“若在瓶腹刻凸痕,摸黑便知是止血散还是麻沸散。”
孙思邈点头赞许:“小童眼尖。医者夜诊,常靠触觉辨物。”
张勤当即让韩其在药瓶刻上条纹记号。
谈到无影灯,林素问指灯下银针:“八烛虽亮,但热气灼人。昨夜我额汗滴入创口,险生纰漏。”
张勤沉吟:“或可加琉璃罩隔热,罩顶开孔散烟。”
直至亥时,众人将手术步骤拆解细究。
孙思邈最后道:“剖腹取子终是不得已之法。你二人当精研转胎手法,减少动刀之机。”
他让周小虎取来铜人,“老朽演示几式推宫手法,或可化解横胎。”
夜深时,医案添了十数条批注。
林素问收针线时轻声道:“经此一议,心定不少。”
张勤望着灯下交谈的师徒三人,心想:这些用命换来的经验,终将照亮后来者的路。
三日后,首架八臂灯制成。
黄杨木支架可伸缩,铜臂末端各托小铜盏。
喜欢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