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尚未完全褪去,刺骨的寒意便穿透了窗户的缝隙,将徐明从浅眠中冻醒。
他摸索着摸到床头的温度计,屏幕上跳动的“-25c”让他瞬间清醒,一夜之间,气温又断崖式下跌了10度。
起身时,羽绒服的面料已冻得有些发硬,即便裹得严严实实,仍能感觉到寒气顺着衣领、袖口往里钻。
客厅里,空调依旧在嗡嗡运转,但其制热效果已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妈妈正裹着厚厚的棉被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热水袋,嘴唇冻得有些发紫:“这空调彻底不管用了,屋里顶多也就2c,你看我这手,都冻得发僵。”
爸爸则在检查窗户的密封情况,他用旧毛巾将窗户缝隙塞得更严实,却依旧挡不住呼啸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渗透进来。
“南方的房子本来就没做保温层,遇上这-25c的低温,简直就是透心凉,再厚的衣服也顶不住。”
徐明走到卫生间,想接些水洗漱,却发现水龙头拧开后,只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半天都流不出一滴清水。
“爸,妈,水管冻住了!”他高声喊道。
爸爸连忙走过来查看,反复拧动水龙头,依旧没有水流。
“看来是要断水了,”爸爸的脸色凝重起来,“昨天气温-15c就该警惕了,现在降到-25c,外面的主水管肯定冻堵了,说不定已经有老旧管道冻裂了。”
妈妈听到断水的消息,忍不住叹了口气:“幸好你前天让我们囤了那么多水,不然现在可就真的慌了神了。”
徐明点点头,走到阳台查看储水情况。
客厅的大缸、卧室和厨房的各类容器,还有卫生间满满一浴缸的水,都完好地存放在室内,没有结冰。
他大致清点了一下,将近五百升的储水,只要省着用,足够全家支撑一段时间。
窗外的雪势比昨天更加猛烈,鹅毛般的雪花密集地从天空飘落,狂风裹挟着雪粒,在地面上卷起一道道白色的漩涡。
远处的楼房早已被厚重的雪幕彻底淹没,连近处的楼栋都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能见度不足一米。
楼下偶尔传来几声住户的叫喊声,却很快被狂风的嘶吼声吞没,显得格外微弱。
徐明打开小区业主群,群里的消息已经刷屏,满屏都是关于断水和低温的抱怨与求助。
绿萝阿姨张婶连发了好几条语音,声音里满是绝望:“有没有邻居有水啊?我家水管冻住了,一点水都没有,孩子渴得直哭!”
喵星人小夏也发消息:“我家空调彻底罢工了,屋里现在估计零下好几度,我裹着两床被子还是冻得发抖,谁有多余的热水袋或者取暖器啊?”
老杨发消息说:“我家水管也断了,幸好昨天囤了点矿泉水,勉强够喝两天。不过这温度越来越低,再这样下去,矿泉水都要结冰了。”
乐乐妈妈回复:“我家也是,储水还够,但屋里太冷了,孩子已经开始流鼻涕了,真担心他感冒。”
还有住户反映,家里的老旧水管已经冻裂,水漏出来后很快就在地面上结成了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让室内温度变得更低。
之前发消息寻找老公的李姐也终于有了动静,她发了一条语音,声音沙哑又疲惫:“还是没找到我老公,手机依旧打不通。现在断水又断暖,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谁能帮帮我?”
群里的邻居们大多自顾不暇,只有少数几人回复了安慰的消息,却没人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徐明翻看着群里的消息,沉默片刻后对爸妈说:“该启用煤炭了。但必须小心,阳台是重点隐蔽区域,不能让楼上邻居看到。”
他先将客厅的落地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又找来一块旧床单,临时遮挡住阳台玻璃门的下半部分,避免上方住户透过缝隙窥探。
随后,他拎着一个铁皮碳桶,轻手轻脚地推开阳台门,快速掀开覆盖煤炭的帆布一角,拣选了8块大小均匀的蜂窝煤装进桶里。
又迅速盖好帆布,将碳桶拎回室内。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他始终留意着楼上的动静,确保没有被人发现。
“煤炭总共就两吨,得省着用。”爸爸接过碳桶,在客厅靠近厨房的角落清理出一块空地。
这里既靠近水源,又能让炉火的热量辐射到客厅和厨房两大核心区域,同时远离窗帘等易燃物。
他拿出提前准备的小型蜂窝煤炉,放在铺了防火垫的地面上,先在炉底铺了一层碎煤渣引火,再将两块蜂窝煤架在上面,用打火机点燃浸了煤油的纸团塞进去。
火苗渐渐升起,微弱的暖意开始在周围弥漫。
妈妈则用储备的清水擦拭着灶台,准备用炉火做饭:“以后煮饭、烧水都靠它了,每天定量用煤,做饭时烧4块,够煮两餐饭加烧一壶热水,其余时间封炉保温,这样一天下来最多用6块,两吨煤应该能撑三个多月。”
徐明点点头,在煤炉上方架起一口铁锅,倒入储备水烧煮。
很快锅里就冒出了热气,室内的温度也缓慢上升到了7c左右,虽然依旧寒冷,但总算摆脱了之前的冻僵感。
他再次走到窗边,透过窗帘的缝隙望向外面,暴雪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
群里的求助信息还在不断增加,有人说家里的储备水快用完了,有人说老人已经冻得卧床不起。
徐明知道,这场生存危机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他们必须守好家里的物资,谨慎应对每一个细节,才能在这场极端寒潮中坚持下去。
喜欢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