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怒江破壁 喀什通衢
开春后,林舟带着团队先赴云南怒江。傈僳族村寨嵌在峡谷深处,盘山公路窄得仅容一车通行,村民们种的草果、核桃,全靠人力背扛或马帮驮运,要走四小时山路才能到山下集市。遇上雨天,山路泥泞湿滑,货物常摔得稀烂。村民腊梅大姐捧着发霉的草果,声音发涩:“好东西运不出去,一年的指望就没了。”
团队迅速启动“峡谷农产品出山系统”搭建:在沿途险要路段设太阳能物流驿站,既能暂存货物,又能给冷链箱供电,避免草果变质;开发简易版线上产销平台,村民用手机拍张产品照片,就能标注产量、定价,直接对接山下超市与电商。工程师还手把手教腊梅大姐用系统查物流——草果从驿站发走后,每到一个站点,手机都会弹出实时定位。
首单草果发货那天,腊梅大姐守着手机刷新,直到看到“超市签收”的提示,突然抹起了眼泪:“以前背一百斤草果下山,脚磨出血泡,赚的钱还不够买药;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卖货,这系统是救了我们的生计啊!”没过多久,村寨里的核桃、蜂蜜也通过系统销往各地,盘山路上的马帮铃铛声渐少,取而代之的是物流车的鸣笛声。
处理完怒江的事,林舟即刻奔赴新疆喀什。这座边境小镇是中亚贸易枢纽,商户们却常因报关流程复杂、语言不通犯难。做手工地毯生意的艾力大哥,曾因俄语报关单填错信息,货物在口岸滞留了五天,客户差点取消订单。“找翻译要花钱,等审核要耗时间,生意做着太费劲了。”他无奈地说。
团队针对痛点升级“边境贸促系统”:新增中、俄、吉三语报关模板,商户选好货物类型,系统自动生成规范申报单;打通与口岸海关的数据接口,审核进度、查验通知实时同步到手机。艾力大哥试着在线填报,原本要三天的流程,两小时就完成了。他摸着刚发往吉尔吉斯斯坦的地毯包裹,笑着说:“现在报关比买菜还方便,我的地毯能更快送到外国客户手里了!”
系统还意外促成了双向贸易——中亚商户通过平台看到喀什的地毯、丝绸,主动联系合作。边境市场里,吉尔吉斯斯坦商人用系统的实时翻译功能,和艾力大哥讨价还价;货架上,哈萨克斯坦的巧克力、乌兹别克斯坦的干果,与喀什的特产摆在一起,热闹得像节庆集市。
初夏时,林舟收到两份礼物:腊梅大姐寄来的草果蜜,甜里带着峡谷的清润;艾力大哥托人送来的手工地毯,上面织着雪山与河流,边缘还绣了“友谊”的中哈双语字样。他把礼物摆在办公室,看着墙上的地图——从日喀则、瑞丽、那曲,到怒江、喀什,红色标记点连成线,像一串温暖的脚印,印在祖国的边疆大地上。
团队例会上,林舟指着地图上新标注的两个点:“接下来,我们去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村寨,帮他们的花椒打通销路;再去内蒙古锡林郭勒的牧点,升级畜牧系统,让牧民的牛羊卖得更省心。”屏幕上,新的系统设计图缓缓展开,那些待攻克的难题,在他眼里,都是等待被点亮的希望。
喜欢重生之逆流职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之逆流职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