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浦东开发区的规划图纸,但他的心思完全不在那些线条和标注上。组织的任务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樱花计划”如同一个隐藏在浓雾中的狰狞巨兽,他知道它在那里,却看不清它的具体样貌,更不知该如何下口。南造云子的警告言犹在耳,他感觉自己仿佛被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就在他感到有些无从下手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线索,以极其隐秘的方式,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这天下午,他按照日程,前往特高课参加一个关于开发区物流保障的协调会。会议内容枯燥而冗长,主要是南造云子在强调保密纪律和流程规范,目光不时扫过在场众人,尤其是陈默。
会议中途休息,陈默起身去洗手间。洗手间里没有别人,他站在盥洗台前,用冷水拍了拍脸,试图让自己更清醒一些。当他抬头看向镜子时,目光无意中扫过镜子与墙壁的缝隙,那里似乎夹着一点不属于这里的、微小的白色。
他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个位置,这个方式……他不动声色地快速扫视了一下周围,确认无人进来,然后迅速而自然地伸出手,用指尖将那点白色抠了出来。那是一个被紧紧卷成细条、比火柴棍还要细小的纸卷。
他将纸卷握在手心,若无其事地烘干手,走出了洗手间。回到会议室,他借着低头记录的动作,悄悄在桌下将纸卷展开。上面只有用极细的铅笔写下的两行字,字迹工整而毫无特征:
“樱花即新武,核心为德裔专家舒尔茨,专攻生物制剂,极度危险。慎查。”
是“影子”!那个神秘的内线再次出手了!
虽然纸条上的信息,部分印证了他自己的推测,但“影子”提供的情报更加具体、更加关键!“樱花”就是新式武器,核心人物是德国专家舒尔茨,研究方向是生物制剂!这几乎直接指明了调查的方向和目标的本质!
一股混合着振奋和警惕的情绪涌上陈默心头。振奋的是,在迷雾中终于得到了明确的指引;“影子”的存在,证明他并非孤军奋战。警惕的是,“影子”再次选择在特高课内部传递信息,这既说明了其身份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影子”能轻易做到,那么是否也意味着特高课的内部监控并非铁板一块?南造云子知道这种传递方式的存在吗?
这个“影子”到底是谁?他\/她为何一次次冒险帮助自己?他\/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些疑问再次浮现在陈默脑海,但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
他将纸条小心地含入口中,借喝水的动作咽了下去。纸条上的信息已经牢牢刻在他的脑子里。
会议结束后,陈默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反锁了门。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脑中飞速整合着现有的信息。
“影子”的线索,将“舒尔茨博士”这个原本有些模糊的目标,推到了最前台。这个德国专家,就是“樱花计划”的技术核心,是揭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他之前对舒尔茨的了解,仅限于知道这个名字,以及他是化工厂(示范区)的负责人之一。现在,他需要知道更多:舒尔茨的背景、履历、性格弱点、在德国的社会关系、在上海的活动规律、具体的实验室位置、身边的助手……一切可能找到突破口的信息。
他立刻开始行动。
首先,他利用自己“经济顾问”的身份,以“优化外籍专家后勤保障,提升其工作效率”为由,向特高课后勤部门调阅了所有在沪德裔专家的基本档案和待遇记录。这份要求合情合理,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在厚厚的档案中,他找到了关于舒尔茨的只言片语:全名埃里希·舒尔茨,来自柏林,拥有化学和生物学双博士学位,由日本军方重金聘请,享受最高级别的安保和后勤待遇,居住在上海虹口区一栋由日军守卫的独立花园洋房内。
其次,他通过金九爷的江湖关系,寻找可能接触过舒尔茨或者其手下人员的线索。比如,为那栋洋房提供食材的供应商、负责清洁的工人、甚至是在虹口区活动的包打听。他需要了解舒尔茨的生活习惯,是否有什么嗜好,或者是否与外界有除了工作之外的接触。
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浦东那个“绝对禁区”的间接调查。他让阿强手下的码头工人,更加留意从那个方向运出或运入的、看起来不寻常的物资,特别是那些密封的、带有生物危险标识的容器。
“影子”的线索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门,但门后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舒尔茨被严密保护,其核心实验室更是难以接近。直接针对舒尔茨的行动风险极高,一旦失败,不仅前功尽弃,还会彻底暴露。
陈默需要找到一个巧妙的、间接的突破口。也许,可以从舒尔茨的弱点,或者他那个庞大研究团队中的某个次要环节入手?
他坐在办公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和更大胆的尝试。“樱花”的秘密,他一定要揭开!而“影子”的存在,既是一种助力,也提醒着他,在这魔窟之中,信任与危险同样无处不在。他必须更加小心,既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要时刻提防可能来自任何方向的冷箭。
喜欢谍报代号我是烛影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谍报代号我是烛影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