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政革新的成功,如同在沉闷的朝堂投入一块巨石,激起的浪涛尚未平息,苏璃改革的刀锋,又精准地切向了帝国的另一根支柱——军队。
与盐务不同,军旅之事,向来被视为纯男性的领域,充满了阳刚、铁血与不容置疑的纪律。当苏璃在紫宸殿提出两项变革——“允许中低级武将及边军稳定戍守之地,家眷可申请随军”以及“于各军设立女医营,专司救治照料伤兵”时,引发的震动甚至超过了任命女官。
“陛下!万万不可!”一位戎马半生、满脸虬髯的老将军率先出列,声如洪钟,“军营重地,岂容妇人孺子出入?此乃取祸之道!家眷随军,必使将士牵挂家室,消磨锐气,如何能奋勇杀敌?若遇战事,岂不成了累赘!”
“陈老将军所言极是!”另一位都督附和道,语气激动,“军中设立女医营?更是闻所未闻!伤兵营乃污秽血腥之地,女子体弱,见之必然惊惧,如何能安心救治?且男女混杂,有伤风化,极易动摇军心!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几乎清一色来自军方将领。他们的理由直接而强硬:这会削弱战斗力,破坏军纪,玷污军营的纯粹。
面对这群功勋卓着、在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将,苏璃并未像对待文官那般直接压制。她耐心地听着,待他们情绪稍平,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众位将军,皆为国之柱石,朕深知尔等皆是为了军队战力着想。”她先予以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诸位可曾想过,为何我边军将士,时有思乡逃亡之事?为何伤兵营中,因照料不周、伤口溃烂而枉死者众?”
她目光扫过众将:“将士亦是人子、人夫、人父。常年戍边,与家人隔绝,其苦闷牵挂,诸位将军当年未曾体会否?允许家眷在稳定戍区随军,并非让他们带入营中嬉闹,而是在军营附近划定区域安置,使将士轮休时可享天伦,此非消磨锐气,而是安定军心!心若安定,则士气凝聚,战力方能持久!”
提到伤兵营,苏璃语气加重,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痛心:“至于女医营,朕问你们,是所谓的‘风化’重要,还是我大周儿郎的性命重要?!军中医官数量有限,粗手粗脚,于细致照料多有不足。女子心细,耐性佳,于清理伤口、煎药喂服、安抚情绪之上,自有其优势!若能多救回一个百战老兵的性命,胜过十万空谈!”
她最后掷地有声:“此二策,非为标新立异,实为稳固军心,保全战力之长策!朕意已决,先在朔方(李靖北境军)、陇右、幽州三镇试行。诸位将军,且看成效再论不迟!”
苏璃的态度坚决,且给出了试行范围,并未立刻全面推行,这让老将们虽满心不情愿,却也难以再强行反对,只得憋着一口气,准备看笑话,甚至暗中盼着这两项“荒唐”政策尽快失败。
圣旨下达。朔方、陇右、幽州三镇,成为了军制变革的试验田。
起初,情况确实如老将们所料,充满了混乱与不适应。
在朔方军,当第一批被批准随军的家眷——多是低级校尉、队正们的妻子,带着孩童,忐忑不安地入住军营外围新建的“眷属营”时,引来了无数大兵好奇又略带异样的目光。军营附近突然多了女人和孩子的声音,让习惯了粗粝生活的士兵们感到极其不习惯,军纪似乎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偶有士兵偷偷溜去眷属营附近张望,被军法官抓了现行,打了军棍。
女医营的建立更是阻力重重。首批从民间征募、略通医术的妇女和部分自愿前来的女道士、尼姑,穿着特制的、便于行动的素色衣袍进入伤兵营时,那些断手断脚、血肉模糊的伤兵们先是惊愕,随即便是羞赧、抗拒,甚至有人粗鲁地呵斥她们离开。一些军中医官也抱着怀疑和排斥的态度,认为她们是来添乱的。
然而,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在眷属营,随着时间推移,士兵们发现,轮休时能见到妻儿,吃上一口家乡味道的饭菜,听孩子喊一声“爹爹”,那份萦绕心头的孤寂与苦闷竟真的被驱散了不少。训练执勤时,想到家人就在不远处的营区安然生活,心中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守护之责,反而更加专注和勇猛。逃兵事件,在试行区域内显着减少。
而在伤兵营,女医们用行动逐渐赢得了尊重。她们不像男医官那样粗放,清理伤口时极其轻柔小心,喂药换药极有耐心,还会温言安抚因伤痛而暴躁或绝望的士兵。她们不避污秽,亲手为伤兵擦拭身体,处理秽物。当一个个原本被判定难以救活的重伤员,在她们日以继夜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好转时,质疑和排斥的声音渐渐消失了。伤兵们看她们的眼神,从最初的别扭,变成了感激与依赖,甚至私下尊称她们为“观音娘子”。伤兵的恢复速度和归队率,明显提升。
三个月试行期结束。
当朔方镇守使、太尉李靖的奏报呈递到御前时,那些当初反对最激烈的老将们,也被传召一同阅览。
奏报中,李靖以他一贯沉稳务实的笔调,详细陈述了试行情况。他并未夸大其词,而是罗列了实实在在的数据:试行期间,朔方军逃兵率下降四成;申请调往非试行边镇的士兵人数显着减少;伤兵死亡率下降近三成,归队率提升两成;整体士气,据各级将领反馈,“颇为高涨”,“军心稳固”。
看着那一行行清晰的数据,再联想到自己军中偶尔听到的、关于朔方军和陇右军士气变化的传闻,老将们沉默了。
那位虬髯陈老将军,捏着奏报副本,手指微微颤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混合着复杂情绪的叹息。他出列,对着御座上的苏璃,深深一躬,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前所未有的敬服:
“老臣……老臣迂腐!陛下圣明!此二策,确为固本强军之良方!老臣……心服口服!”
连这位军中宿将都低头了,其余将领更是再无二话,纷纷躬身表示赞同。
苏璃看着台下这群终于被事实折服的悍将,心中亦是感慨。她知道,这场变革的胜利,不仅仅是两项政策的成功,更是她作为女帝,在最为保守的军队系统中,真正树立起权威的标志。
“既如此,”苏璃朗声道,“即日起,允许家眷随军及设立女医营之制,推广至所有边军及主要卫戍部队。具体细则,由兵部会同各镇总兵,参照朔方经验,因地制宜,妥善拟定。”
“臣等遵旨!”
军制变革,以一种超出许多人预料的顺利和显着成效,得以推行。帝国的钢铁长城,在融入了一丝人情的温暖与更细致的关怀后,似乎变得更加坚不可摧。而苏璃的威望,也随着盐政、军制等一系列改革的成功,在朝野内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本章完)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昭璃天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