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新的起点
初秋的晨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辽春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科长办公室的红木地板上。林风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指尖轻轻划过一份刚送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桌角的名牌上,“科长 林风”四个字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
两年时间,足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
“科长,处务会五分钟后开始。”年轻科员小张敲门探头,语气恭敬。
林风抬头,露出温和却不失威严的微笑:“好的,我马上过去。”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的下摆。镜中的自己,早已褪去了初入机关时的青涩,眉宇间多了沉稳,举止间透着从容。两年时间,从副科长到科长,在委里这个论资排辈的地方,他的晋升速度堪称惊人。
处务会上,林风主持会议,条理清晰地点评各项目进度。台下坐着的有些是比他年长十余岁的老科员,但无人不对这位年轻科长心服口服。不仅因为他是赵处长眼前的红人,更因为他的业务能力确实出众。
“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项目资金拨付率偏低,什么原因?”林风看向项目负责人,目光锐利。
负责人连忙解释:“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部分到位延迟,我们正在督促...”
“不能等,”林风打断,“主动对接银行,看能不能通过专项贷款解决。需要我协调的,直接报给我。”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后,林风独自在会议室整理材料。窗外,机关大院里的银杏树已泛出浅浅的金黄。两年时间,他在这座大院里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络,从门卫到各处室领导,见面都能寒暄几句。
回到办公室,内线电话响起。是赵雅雯处长的声音:“林风,来我办公室一趟。”
“好的,赵处。”林风放下电话,整理了一下领带。
处长办公室里,赵雅雯正在批阅文件。四十二岁的她保养得宜,岁月似乎格外厚待这位女强人。今天她穿了一身炭灰色职业套装,搭配肉色丝袜和黑色高跟鞋,金色细边眼镜后的目光依然锐利。
“坐。”赵雅雯抬头,示意他坐下,“委里刚开了会,有个重要消息。”
林风端正坐好,静待下文。
“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为期一年。”赵雅雯放下笔,目光直视林风,“我们委有一个名额,主要面向正科级干部。”
林风心中一动,面上保持平静:“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不仅是好机会,是必须争取的机会。”赵雅雯语气严肃,“这次下基层不是走过场,去的都是重点县区,回来后有重点培养计划。你现在正处在关键期,这个名额对你至关重要。”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你的条件很符合:年轻、高学历、有重大项目经验。但竞争也会很激烈。”
林风点头:“我明白。需要我做什么准备?”
“述职报告要精心准备,突出你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和在重大项目中的协调能力。”赵雅雯转身,目光如炬,“更重要的是,要让领导看到你的潜力和担当。”
谈话结束前,赵雅雯语气稍缓:“这是个镀金的机会,但也是真正的考验。基层工作复杂程度远超机关,你要有心理准备。”
“谢谢赵处指点,我会认真准备。”林风真诚道谢。
下班回到家,苏晓梅已经准备好晚餐。两年时间,她也从科员晋升为副科长,但依然保持着温柔居家的本色。见林风回来,她自然地接过公文包:“今天回来得挺早。”
“嗯,有事要跟你商量。”林风换鞋进屋。
餐桌上,林风提起下基层的事。苏晓梅盛汤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这是好事啊。去哪里?去多久?”
“具体地点待定,一年时间。”林风注意到她瞬间的失神,“就是觉得,如果真要去,家里...”
“家里你不用担心,”苏晓梅微笑打断,“我能照顾好自己。这是难得的机会,一定要争取。”
她给林风夹菜,语气轻松:“你还年轻,多经历是好事。再说,现在交通方便,周末我可以去看你。”
林风看着她强装笑颜的样子,心中涌起愧疚。这两年,苏晓梅始终如一地支持他的工作,从未抱怨过陪伴的缺失。
晚饭后,林风在书房准备述职材料,苏晓梅端来热茶:“别熬太晚。”
“晓梅,”林风拉住她的手,“如果真要去,你会想我吗?”
苏晓梅轻笑:“当然会。但比起想你,更希望你好。”她俯身在他额头轻吻一下,“好好准备,我支持你。”
深夜,林风躺在床上难以入眠。苏晓梅背对着他,但他能感觉到她也醒着。
“睡吧,”苏晓梅轻声说,“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支持你。”
林风从背后拥住她,感受到她身体的微颤。这一刻,他深刻体会到这个女子无声的爱与牺牲。
第二天上班,委里关于下基层人选的讨论已悄然传开。走廊上遇到其他处室的同事,都会半开玩笑地问:“林科长,准备下基层镀金了?”
林风均谦逊回应:“还在准备,高手如云,不一定轮到我。”
中午在食堂,关键打来电话:“听说你要下基层?好事啊!基层最能锻炼人。”
林风惊讶于消息传播之快:“刚有风声,你就知道了?”
“商场如战场,消息不灵通怎么行。”关键笑道,“晚上一起吃个饭?给你参谋参谋。”
下班后,两人在一家私房菜馆见面。关键这两年的旅游公司越做越大,已成为行业翘楚,但对林风的友情始终未变。
“基层工作我有些经验,”关键给林风倒茶,“我公司业务遍布全省,跟基层打交道多。最重要的是放下身段,真心为当地做事。”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在一个贫困县做旅游项目,不是简单投钱就行,要帮他们培养导游、开发特色产品、打通销售渠道。你们政府干部下去也一样,要带资源、带思路、带方法。”
林风受益匪浅:“这些实操经验,在机关里是学不到的。”
“不过,”关键压低声音,“基层关系复杂,要特别注意平衡。既要做事,又不能得罪人。这方面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林风感激地举杯:“谢了,兄弟。”
“客气什么,”关键与他碰杯,“你我之间,不说这些。”
饭后回到家,林风继续修改述职报告。苏晓梅在一旁默默陪伴,不时为他添茶倒水。深夜十二点,她端来宵夜:“休息会儿吧,明天再继续。”
林风拉住她的手:“晓梅,谢谢你。”
苏晓梅温柔一笑:“我能做的不多,只能这样陪着你。”
述职答辩前一天,赵雅雯特意留林风在办公室做最后指导。
“语气要沉稳,重点突出三个优势:专业背景、项目经验、年轻肯干。”赵雅雯仔细叮嘱,“提问环节要冷静,不懂的不要装懂,坦诚比虚伪更得认可。”
林风认真记下每一条建议。
指导结束,已是华灯初上。办公室只剩他们两人,赵雅雯语气柔和下来:“紧张吗?”
“有点。”林风如实回答。
“正常,”赵雅雯微笑,“记住,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我相信你。”
简单的“我相信你”四个字,却给了林风莫大力量。
离开机关大院,林风漫步在秋夜的街道上。路边的银杏叶在路灯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他想起两年初来乍到的自己,想起赵雅雯的悉心培养,苏晓梅的默默支持,关键的真诚帮助。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他走到了今天。
手机响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听晓梅说你要争取下基层?注意身体,别太累。」
林风回复:「妈,放心,我会量力而行。」
回到家中,苏晓梅已经睡下,床头留着一盏小灯和一张字条:「加油,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最棒的。」
林风看着字条,心中暖流涌动。他轻轻上床,从背后拥住苏晓梅,在她耳边低语:“谢谢你,晓梅。”
月光如水,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卧室。林风望着天花板,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与忐忑。下基层的机会固然珍贵,但也意味着要与现在的一切暂别。赵雅雯的指导,苏晓梅的陪伴,关键的支持,都将变成远距离的牵挂。
但这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他深知,只有经历锤炼,才能走得更远。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夜晚,二十九岁的林风,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而这一次,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窗外,一阵秋风吹过,银杏叶簌簌飘落,如同时光的脚步,从不停歇。但有些东西,会在岁月沉淀中愈发珍贵——比如信任,比如支持,比如默默守护的爱。
喜欢寒门政道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寒门政道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