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双线开局
正月十七,春节假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个完整工作日。榆林县政府大院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各部门报送材料的干部在楼道里穿梭,会议室里讨论声不绝于耳。
林风一早便召集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两个项目的实施方案。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河口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首要问题是资金。”财政局局长老周开门见山,“初步估算,基础设施投入就要两千万以上,县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可以争取上级资金,”发改局局长提议,“但竞争激烈,需要强有力的申报材料。”
“更重要的是规划,”住建局局长补充,“河口村现有基础太薄弱,要打造成示范区,需要整体规划,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林风认真记录着每个问题,心中明白,杨帆给他的这个“亮点工程”,实际是画了一个大饼,具体怎么充饥,全要靠他自己。
下午,他转向经开区地块问题。这个会议的气氛更加紧张。
“那块地的问题根子在历史遗留,”法制办主任直言不讳,“原化工厂改制时资产处置不彻底,职工安置有问题,后来又牵扯到征地补偿,现在还有开发商之间的纠纷...”
国土局局长接话:“最麻烦的是,有群众一直在上访,去年还去过省里。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会议持续到晚上七点,问题越梳理越复杂。散会后,林风独自在办公室整理思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时手机响起,是赵雅雯。“听说你接了两个大项目?”她的消息总是很灵通。
“是啊,”林风揉着太阳穴,“压力不小。”
“杨帆和张建国这是在试探你,”赵雅雯一针见血,“也是考验你。处理好了一飞冲天,处理不好...”
她没说完,但林风明白后半句的意思。
“有什么建议?”他虚心求教。
“先易后难,集中突破。”赵雅雯说,“两个项目同时推进不现实,选一个作为重点,另一个保持跟进。我建议先攻经开区地块,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绩,风险也相对可控。”
挂掉电话,林风陷入沉思。赵雅雯的建议很务实,但杨帆的“亮点工程”显然更具政治意义。如何平衡,需要智慧。
第二天,林风决定双管齐下。他安排副手重点跟进河口村示范区的规划论证,自己则亲自带队调研经开区地块问题。
调研过程困难重重。地块位于县城边缘,杂草丛生,几栋破旧的厂房矗立在那里,像是时代的伤疤。周边村民对调研组充满戒备,第一次座谈就不欢而散。
“林县长,不是我们不配合,”一位村民代表直言,“前几任领导来了多少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被骗怕了!”
“请相信我,”林风诚恳地说,“这次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晚上回到招待所,林风疲惫不堪。打开手机,看到夏晚晴发来的信息:「项目顺利吗?」
简单的问候,却让他心中一暖。他回复:「刚起步,困难不少。」
很快,夏晚晴回信:「相信你能处理好。记住,最复杂的局面往往需要最简单的初心。」
这句话让林风若有所思。是啊,也许他应该回归问题本质,而不是被复杂的表象迷惑。
正月二十,转机出现。关键通过关系联系到了一位了解经开区地块内情的退休老干部。林风立即登门拜访。
老干部姓陈,七十多岁,精神矍铄。他曾在经开区工作多年,对地块情况了如指掌。
“问题的根子在2003年化工厂改制时,”陈老一针见血,“当时资产处置不规范,留下了后遗症。后来征地补偿标准不统一,更是雪上加霜。”
陈老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还建议林风从解决原化工厂职工安置问题入手:“职工安置是民心工程,做好了,其他问题就好谈了。”
这个建议让林风豁然开朗。他立即调整工作思路,将职工安置作为突破口。
与此同时,河口村示范区规划也有了进展。省规划设计院的一位专家被林风的诚意打动,答应带队来实地考察。
正月二十五,林风站在经开区地块前,召开现场办公会。这次,他带来了人社、财政、国土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现场解决职工安置问题。
“符合条件的职工,全部纳入社保体系;特殊困难家庭,给予额外补助;有就业需求的,优先安排培训...”林风一条条宣布措施,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一刻,他看到了群众眼中的希望,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晚上,林风给夏晚晴发了一条信息:「突破口找到了,谢谢你的提醒。」
夏晚晴回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我就知道你可以。」
月光下,林风站在窗前,望着远方。两个项目的开局虽然艰难,但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而夏晚晴那句“最简单的初心”,将成为他应对复杂局面的指南针。
(第五十七章完)
喜欢寒门政道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寒门政道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