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棘手难题(上)
九月的安隆县,秋雨连绵。县政府大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开始泛黄,在细雨中飘落,铺满了湿漉漉的石板路。林风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心情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
苏晓梅离开已经三天了,但那温暖的气息仿佛还留在空气中。林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试图将思绪拉回到工作中来。桌上摊开的是关于经开区僵尸企业地块的初步材料,厚度惊人。
林县长,郭书记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秘书小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林风整理了一下衬衫,拿起笔记本走向书记办公室。走廊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墙壁上因为连日阴雨出现了细密的水渍。
郭达康的办公室一如既往地烟雾缭绕。见到林风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林风坐下。
林县长,红石村饮水工程做得不错,群众反响很好。郭达康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
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风谨慎地回答。
郭达康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现在有个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经开区那块闲置了五年的地块,是时候解决了。
林风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下。这是关于原安隆县机械厂地块的遗留问题报告,涉及债务、职工安置、土地纠纷等多个方面,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复杂。
这块地闲置多年,群众意见很大。郭达康点燃一支烟,前几任领导都想解决,但都无功而返。你是年轻干部,思路活,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林风能感觉到这话里的分量。这既是机会,也是考验。成功了,能在安隆站稳脚跟;失败了,可能会被贴上能力不足的标签。
请书记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林风郑重表态。
回到办公室,林风立即开始研究材料。越看心情越沉重:该地块涉及原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债务高达两千多万,职工安置问题悬而未决,还有复杂的土地权属纠纷。更棘手的是,牵扯到县里多个部门和一些有背景的人物。
下午,林风召集了第一次工作专班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参会的有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各位,经开区地块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林风开门见山,请各部门先汇报一下涉及本部门的情况。
财政局局长老周首先发言:林县长,这块地最大的问题是债务。原企业欠银行本金加利息已经滚到两千三百多万,还有拖欠职工的工资和社保...
接着人社局局长补充:涉及安置的职工有12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56人。按照政策,安置费用至少需要五百万...
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问题越梳理越复杂。林风注意到,几个部门负责人的态度都很消极,言谈间透露出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意思。
散会后,林风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问题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时手机响了,是夏晚晴发来的信息:听说你接了个大难题?加油,相信你能搞定。
林风苦笑一下,回复了一个。夏晚晴总是这样,在他最需要鼓励的时候出现。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开始了密集的调研。他首先去档案馆调阅历史资料,发现很多关键文件缺失。档案馆的老管理员摇着头说:林县长,不是我不帮忙,当年企业改制时很多材料都没移交完整。
更让人头疼的是,当林风想去走访原企业负责人时,发现对方已经举家迁往外地,联系不上。而几个主要的债权人态度强硬,要求必须连本带息一次性偿还。
一天晚上,林风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窗外雨声淅沥,办公室里只有台灯发出昏黄的光。他揉着发酸的眼睛,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材料,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
这时手机又响了,是苏晓梅:睡了吗?最近很忙吧?注意身体。
林风简单回复:还在加班,一切都好。
他不想让苏晓梅担心,但内心的疲惫却难以掩饰。
周五的县委常委会上,郭达康特意问起地块问题的进展。林风如实汇报了遇到的困难。
困难肯定有,但要想办法克服。郭达康语气平淡,林县长年轻有为,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国强在一旁补充:是啊林县长,你在榆林经验丰富,这种问题应该难不倒你。
林风能感觉到话中有话。他知道,很多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周末,林风没有休息,继续研究解决方案。他尝试联系了几家潜在的投资方,但对方一听到复杂的债务问题就打了退堂鼓。他又向市里咨询政策性化解债务的可能,得到的回复是不符合现行政策。
周日晚,林风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雨中的安隆县城。灯火稀疏的小城在雨中显得格外宁静,但他的内心却波澜起伏。这个看似简单的地块问题,背后牵扯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远比他想象中复杂。
但他没有退缩的意思。越是困难,越激发了他的斗志。林风回到桌前,重新摊开材料,决心要找到突破口。
夜深了,雨渐渐停了。林风在笔记本上写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八个字,既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庄严的承诺。
(第七十八章上完)
喜欢寒门政道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寒门政道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