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19厂在地面与近地空间层面,围绕着“铁流”与“数据洪流”埋头苦干,积极备战时,一场源自更遥远深空的变革,正以一种超越物理边界的方式,将它的影响力投射到地球的每一个战略决策中心,也包括陈北玄的案头。
一份标注着“绝密·寰宇”的紧急评估报告,由林雪亲自送达。报告的内容,让即便是早已习惯应对各种挑战的陈北玄,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凝重。
评估对象:某超级大国主导的,“星盾”计划下的“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原型,已完成首次轨道部署与概念验证试验。
报告附有一段经过多重技术处理、极为模糊的卫星监测视频。在漆黑的太空背景上,一个细长的物体从低轨道平台分离,以极高的速度坠向地球……最终落入南太平洋某片预先划定的、空无一物的公海区域。没有爆炸,只有监测仪器记录到的、堪比小型战术核武器的巨大动能释放所激起的地震波和海啸涟漪。
“上帝之杖……”陈北玄低声重复着这个充满宗教压迫感的名字,眉头紧锁。这不再是“星链”那种侧重于信息获取与传输的“网”,而是真正高悬于顶、随时可以降下毁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原理虽不新鲜——利用轨道动能撞击,不产生核辐射,却拥有近乎战略级别的威慑力——但将其工程化并成功部署,意味着对手在太空军事化领域,迈出了极具威胁性的一步。
“根据我们的分析,”林雪指着报告上的轨道参数和撞击数据,“‘上帝之杖’的威胁,在于其近乎无法拦截的俯冲速度和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它可以从任何轨道位置发起攻击,预警时间极短。我们现有的任何地面反导系统,在其末端攻击阶段,拦截窗口都近乎于零。”
陈北玄沉默着。他意识到,战场的高度,再次被提升了。从地面的装甲对抗,到近地的电磁频谱争夺,如今,战火已然烧向了近地轨道乃至更深远的太空。“后羿-火种”系统能抵御来自地面的“灰烬”,但面对这种来自数百公里高空的、携带着巨大动能的“天罚”,现有的防御理念几乎完全失效。
“这不仅仅是军事威胁,”陈北玄缓缓开口,目光深邃,“这是一种战略姿态的宣示。他们试图告诉我们,未来的战场规则,由他们来定义。他们掌握着‘天花板’。”
压力,如同冰冷的宇宙深空,无声无息地弥漫在办公室内。
然而,陈北玄的眼中,在最初的凝重之后,并未出现绝望或退缩,反而燃起了一种更加深沉、更加炽烈的火焰。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反而激发出无限斗志的光芒。
“他们以为,把擂台搭得足够高,我们就无法企及了吗?”陈北玄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后羿’射日,射的便是天上的威胁!古人尚且有此胆魄,何况我们?”
他没有立刻下达具体的指令,而是让林雪召集了包括赵磊、苏桐、崔浩以及“谛听”、“苍穹”负责人在内的最核心团队,进行了一次彻夜的长谈。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面对“上帝之杖”这类天基动能武器的威胁,我们如何构建有效的战略防御与反制体系?
这不是一次能立刻得出答案的会议。与会者从最初的震惊,到激烈的争论,再到陷入沉思。现有的技术储备,无论是“后羿”的硬防御,还是“破壁”的软对抗,在“上帝之杖”面前,都显得力不从心。
“或许……我们需要跳出‘被动拦截’的思维。”会议临近尾声,一直沉默倾听的崔浩,忽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我们难以在末端拦截它,为什么不能在它的‘起点’或者‘路径’上做文章?比如,发展我们自己的、具备在轨机动和对抗能力的平台?或者,利用高能激光、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在其再入大气层前,对其进行软杀伤或轨道偏移?”
这个设想,将防御的前沿,直接从大气层内,推向了浩瀚的太空。
陈北玄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知道,这又将是一个投入巨大、前路未知,甚至可能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回报的方向。但这,或许是应对未来威胁的唯一途径。
“立刻成立‘巡天’项目预研组。”陈北玄最终拍板,“由赵磊总负责,崔浩、苏桐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与。不设具体目标,不限思路,我要你们用最开放的思维,去探索一切可能应对天基威胁的技术路径!哪怕是科幻,也给我拿出理论推演来!”
“巡天”项目的启动,标志着719厂的战略视野和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打造地面最强之盾,开始将目光投向那片更为广阔、也更为危险的星辰大海。
深空的回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催生了超越时代的雄心。一场围绕近地轨道控制权的、更加隐秘也更加激烈的竞赛,已然拉开序幕。而719厂,这支刚刚在地面战场证明了自己的力量,正毅然决然地,将他们的旗帜,插向了这片新的、决定命运的高地。前路漫漫,群星无声,但属于他们的征途,已经指向了深空。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