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章 红烛映喜 良缘初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氏锲而不舍地奔波和多番相看、比较之下,陈延岭的亲事,终于有了着落。
女方是邻村小河村李里正家的大孙女,名叫李秀娟。这桩亲事,说起来也是门当户对。陈家虽是农户,但新屋落成,家底日渐殷实,又有捕猎的额外进项,名声在外;李家是里正之家,在村里也算有头有脸,姑娘的家教和品行自然差不了。王氏相看了好几家,最终对李家姑娘最为满意。
据媒婆和王氏回来描述,那李秀娟姑娘今年刚满十六,生得是端庄周正,虽然不是那种惊艳的漂亮,但眉眼柔和,皮肤是健康的蜜色,一看就是常做活计、身体康健的。她性子温和娴静,说话轻声细语,但做起事来手脚极其麻利,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尤其做得一手好针线,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这次陈彦听清楚了,不是鸭子)。王氏私下跟老伴夸赞:“是个踏实过日子的好姑娘,配咱们家老二正合适!”
人选既定,接下来的“六礼”程序便按部就班地进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每一步陈满仓和王氏都做得格外郑重,给足了女方面子。最终,婚期定在了桂花飘香的八月秋收之后。
自从亲事定下,陈延岳和陈彦这叔侄俩就更是找到了每日最大的乐趣——撺掇陈延岭去偷偷相看未来的二嫂(媳妇)。
“二哥!听说未来二嫂今天会去河边洗衣裳!咱去看看吧?就躲树后头看一眼!”陈延岳挤眉弄眼。
“二叔二叔!去看看嘛!秀娟姐姐眼睛可好看了!”陈彦也跟着起哄,抱着陈延岭的腿摇晃。
陈延岭每次都被他们闹得面红耳赤,心其实也像被猫爪子挠过一样,好奇得紧,想象着那位即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姑娘究竟是何模样。但他性子里的稳重、羞涩以及对规矩的敬畏,终究压过了那点蠢蠢欲动。他总是虎着脸,粗声粗气地拒绝:“胡闹!像什么样子!让人看见了,李家面子往哪儿搁?我的面子往哪儿搁?再说……再说这种话,小心我揍你们!”然后便借口去地里干活,逃也似的走开,只是那脚步,似乎比平时更慌乱些。陈延岳和陈彦看着他仓皇的背影,便知道二叔(二哥)心里肯定痒痒着呢,于是笑得更加促狭。
终于,大喜的日子到了。
陈家新屋早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窗上贴满了大红喜字,院子里摆开了招待宾客的桌椅。虽然不像盖房时请全村那么大规模,但至亲好友、左右邻居也都请来了,依旧热闹非凡。
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将新娘子接了回来。新娘子李秀娟穿着一身大红嫁衣,盖着红盖头,由伴娘搀扶着,一步步走进陈家堂屋。陈延岭也穿着一身崭新的靛蓝色粗布新衣,胸前戴着大红花,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平日里憨厚的脸膛今日更是红得发亮,引得宾客们善意的笑声不断。
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仪式一项项进行。陈彦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还被赋予了“送子童子”的重任——滚新床。他被王氏抱着,放在铺着崭新大红被褥的婚床上,让他从上头滚过去,寓意早生贵子。陈彦倒也配合,嘻嘻哈哈地在柔软的新被子上滚了好几圈,引得满堂宾客欢笑鼓掌,将喜庆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宴席过后,宾客渐散。红烛高烧的新房里,终于只剩下了这对新婚夫妇。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大亮,新媳妇李秀娟便早早起身了。她换下嫁衣,穿着一身虽然半旧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浅红色衣衫,头发利落地挽起,先是轻手轻脚地做好了早饭的准备工作,然后才在王母和张桂娘起身时,恭敬地上前问安,声音轻柔却清晰:“爹,娘,大哥,大嫂,早上好。”
王氏和张桂娘见她如此勤快懂事,心里都十分欢喜。尤其是王氏,拉着新媳妇的手,仔细端详。褪去了新娘的浓妆和盖头,眼前的李秀娟果然如媒人所说,眉眼柔和,鼻梁挺直,嘴唇丰润,虽不惊艳,却越看越耐看,脸上带着新嫁娘的羞涩,眼神却清澈而沉稳。
“好孩子,起这么早做什么,多歇歇。”王氏慈爱地说。
“娘,我不累,习惯了。”李秀娟微微低头,脸上飞起两朵红云。
吃早饭时,她安静地给公婆盛饭布菜,动作自然体贴。陈延岭坐在她旁边,依旧有些拘谨,但眼角眉梢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气和满足,时不时偷偷看一眼身旁的新媳妇,被发现后又赶紧埋头扒饭。
“哟!二哥,今儿个气色不错啊!这粥是不是格外甜啊?”陈延岳哪肯放过这打趣的机会,挤眉弄眼地说道。
陈延岭被说得耳根子都红了,瞪了三弟一眼,却破天荒地没有反驳,只是嘴角忍不住地上扬。全家人看着他那副样子,都善意地笑了起来,李秀娟更是羞得头都快埋到碗里去了,但气氛却其乐融融。
自此,陈家真正意义上添了一口人。
李秀娟过门后,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她话不多,但眼里有活,手上勤快。灶台上的事务一学就会,甚至比张桂娘做得还要细致几分;缝补浆洗,更是她的拿手好戏;对待公婆恭敬孝顺,对待兄嫂和睦有礼,就连调皮的小叔子陈延岳和年幼的侄子陈彦,她也总是温和相待。
陈彦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新来的二婶。二婶会偷偷塞给他烤得香喷喷的红薯干,会给他缝制小巧可爱的布老虎,晚上还会用温柔的声音给他讲些乡间流传的小故事。她的到来,仿佛给这个家注入了一股温润的泉水,让整个氛围更加和谐温暖。
陈延岭的变化更是明显。往日里只知道闷头干活的他,如今脸上常常带着笑容,干活更加卖力,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显然,对这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事,他是一百个满意。陈家上下,也都对这位贤惠能干、性情温婉的新成员,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喜爱。
这个历经磨难终于焕然一新的农家小院,因为良缘的缔结,变得更加完整,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第二十九章 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