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零八章 书院晨读沐圣贤 选修骑术逸身心
岳麓书院的生活,在清脆的晨钟声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天刚蒙蒙亮,东方天际才泛起鱼肚白,悠扬而浑厚的钟声便从讲堂方向传来,回荡在岳麓山静谧的清晨里,唤醒了沉睡的学子。
陈彦早已起身,在斋舍前的小空地上,与石头一同演练了一套清尘道长传授的养生拳法,活动开筋骨,呼吸着山中清冽的空气,只觉神清气爽。赵修远和柳云卿也相继出门,三人相视一笑,一同向书院的中心区域——忠孝廉节堂走去。
此时,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书院。古木的枝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青石板路湿润洁净。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淡淡的檀香。已有不少学子手持书卷,步履匆匆地走向讲堂,或独自默诵,或低声交流,整个书院沉浸在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中。
忠孝廉节堂内, 灯火通明。数十名学子已按序跪坐在蒲团上,书案上摊开着《大学》或《论语》。没有人高声喧哗,只有低低的、专注的诵读声汇聚在一起,如同溪流潺潺,充满了庄严的韵律感。陈彦三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也很快融入这片求知的海洋中,开始了一日的晨读。
约莫半个时辰后,晨读结束。一位身着深色儒衫、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老者缓步走入讲堂。他步履沉稳,气度雍容,正是书院中一位以精研《易经》和史学闻名的周大儒。
周大儒在讲台前坐定,并未直接开讲,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学子,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今日,我们暂不讲经,先论一论‘学’之本义。”
他引经据典,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到荀子的“学不可以已”,再到朱子的“格物致知”,层层剖析,将“学习”不仅仅定义为知识的积累,更强调其为一种修身养性、明辨是非、通达事理的终身实践过程。他讲得深入浅出,时而引证历史典故,时而结合当下时局,语言精辟,见解独到,不仅阐明了经典的精髓,更引导学子思考学问与人生、与家国天下的关系。
讲堂内鸦雀无声,学子们个个凝神屏息,听得如痴如醉。陈彦心中更是暗自赞叹。这位周大儒的讲解,高屋建瓴,思路开阔,绝非寻常塾师照本宣科可比。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传授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治学态度,一种人生境界。赵修远和柳云卿也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受益匪浅。
“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家!”课后,赵修远忍不住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岳麓书院,果然名不虚传!”
柳云卿也深有同感:“大儒风范,令人敬仰。以往所学,多是章句训诂,今日方知学问之海浩瀚无涯,且需与修身、经世紧密结合。”
陈彦点头道:“正是。书院名师荟萃,学风自由,重启发而非灌输,我等需更加勤勉,方能不负如此良师益友。”
上午的经史课程结束后, 有执事前来宣布了一项书院特有的制度——副修选修。
原来,岳麓书院秉承“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的传统,并加以发展,主张学子不仅需精通经史子集,也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做到文武兼修,劳逸结合。因此,要求每位学子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至两门副修课程。
消息公布,学子们顿时议论纷纷,颇感新奇。须知在一般官学或私塾,多是埋头苦读经书,鲜有此类安排。
执事公布了可供选择的副修科目,种类繁多,有琴、棋、书、画、诗、酒(品鉴)、花(莳花)、医(基础)、算、律(刑名)、农(简要)、工(巧技)等文艺雅趣之科,也有射箭、骑术、剑术、登山等强身健体之科。
陈彦略一思索,便选择了“骑术”。他想起前世纵马驰骋的快意,也深知在此时代,娴熟的骑术无论是出游、访友,还是将来可能面临的仕途奔波,都大有益处。更重要的是,这能弥补他平日静坐读书缺乏剧烈运动的不足。
赵修远素来喜好博弈,便选择了“围棋”。柳云卿家境清寒,自幼对色彩图形有特殊敏感,虽无钱学习,但心向往之,于是选择了“画艺”。
下午,便是副修课程的时间。
陈彦按照指引,来到书院后山一处开辟出的跑马场。跑马场面积不小,依山势而建,地面平整,周围用木栅栏围着。然而,场中景象却让陈彦有些忍俊不禁。只见几匹毛色暗淡、体型略显瘦小的老马,正悠闲地在场边踱步,低头啃食着青草,一副与世无争、安享晚年的模样。一位头发花白、精神却矍铄的老兵模样的教习,正坐在一旁的草棚下喝茶。
见到陈彦过来,老教习站起身,打量了他一下,声音洪亮:“新来的娃娃?选骑术的?好!过来先认认马具,学学怎么跟马打交道。骑马先要懂马,爱马,它们才会听你的。” 教习虽然粗豪,但讲解起马匹习性、鞍具使用、上下马要领等基础知识,却十分耐心细致,透着行家的老练。
陈彦并无轻视之心,认真聆听学习。他从喂马、刷毛、备鞍开始,与这些“老伙计”建立感情。虽然初次骑上那匹温顺的老马,只能在教习的牵引下缓缓绕场行走,远谈不上驰骋,但感受着马背的起伏,呼吸着山间自由的空气,也别有一番趣味。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锻炼。
后来他得知,赵修远在棋室与同窗对弈,厮杀激烈,乐在其中;柳云卿则在画室,对着简单的静物,第一次拿起画笔,虽笨拙却专注,沉浸在全新的艺术体验中。
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学业和副修,三人聚在斋舍前的石桌旁休息。夕阳的余晖洒在苍翠的岳麓山上,书院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的光晕中。
“没想到书院还有如此安排,真是用心良苦。”赵修远品着清茶,感慨道,“上午涵养心性,下午陶冶情操或强健体魄,张弛有度,难怪书院能出那么多通才大儒。”
柳云卿也微笑道:“是啊,以往只知埋头苦读,如今方知,六艺之教,确能让人心智更为通达开阔。”
陈彦望着远处跑马场的方向,虽然只是骑了慢步的老马,却感觉心胸为之一阔。他深深体会到岳麓书院作为千年学府的深厚底蕴和先进理念:它培养的不仅是知识的容器,更是身心健全、情趣高雅、能文能武的栋梁之材。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岳麓书院,不愧为千年学府!”陈彦由衷赞叹。他对未来的书院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
(第一百零八章 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