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草长莺飞,转眼便到了甲辰科会试之期。三月初九,这一日,整个帝都洛阳的气氛都变得肃穆而紧张。无数双眼睛聚焦于那座象征着王朝文脉所系、天下士子梦想殿堂的礼部贡院。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太孙所赠的宅邸内已是灯火通明。陈彦、柳云卿、赵修远皆已起身,沐浴更衣,换上整洁的青色儒衫。苏幕婉和石头早已将备好的考篮检查了数遍:笔墨纸砚,皆是最上乘且合规格的;耐放的干粮、肉脯、清水;提神的参片,驱寒的姜糖,甚至还有一小包陈彦惯用的、苏幕婉亲手配制的安神香料。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出发。
临行前,陈彦看着面露关切和紧张的苏幕婉,温和一笑,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低声道:“放心,等我回来。” 苏幕婉用力点头,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公子一切顺利。”
大门外,晨雾弥漫,寒意袭人。太孙赵宸竟已派了马车和护卫在门外等候,领头侍卫躬身道:“殿下吩咐,送诸位先生前往贡院,祝诸位先生金榜题名!” 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也再次彰显了太孙的细心关照。陈彦等人道谢后,登上马车,向着贡院方向驶去。
越接近贡院,人流越是密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举人,在仆役、家人的陪伴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车马塞道,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期待与不安混杂的气息。贡院门前宽阔的广场上,早已被官兵围出森严的通道,甲胄鲜明,刀枪闪烁,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陈彦等人下了马车,按照指引,提着考篮排入长长的队伍中。检查之严格,远超乡试。先是核对身份、籍贯、相貌,验明正身;接着是搜检,不仅考篮被翻查得底朝天,连衣衫也要解开,从头到脚仔细搜查,防止夹带片纸只字。整个过程缓慢而苛刻,不少年纪较大的举人被折腾得气喘吁吁,面露苦色。陈彦、柳云卿等人年轻,尚能忍耐,但心中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通过搜检后,还需领取号牌,按照编号寻找自己的号舍。
进入贡院大门, 眼前豁然开朗,却又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只见院内极为开阔,一排排低矮的砖瓦号舍,如同蜂巢般密密麻麻、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一眼望不到头。每间号舍都一般大小,宽不过三尺,深不过六尺,高仅容人直身,三面是墙,一面敞开,仅挂着一副可活动的号板作为门。这就是未来九天,他们将要栖身、答卷的方寸之地!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墨汁、灰尘、以及隐约的霉味和……便溺气味混合的古怪味道。这是因为号舍尽头设有“粪号”,即厕所,分到靠近粪号的“臭号”的考生,这九天将是噩梦般的煎熬。
陈彦按照号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运气不错,位于一排的中段,远离粪号。他走进这逼仄的空间,将考篮放下。号舍内只有两块木板,一块较高作桌,一块较低为凳,晚上则将两块板拼起,便是仅能蜷缩而卧的“床”。墙角有一个盛水的小瓦罐,这便是全部家当。他深吸一口气,努力适应这狭小压抑的环境,将笔墨纸砚一一取出,摆放整齐,静待发卷。
辰时正,三声炮响,震彻云霄,意味着考场落锁,闲人免进,会试正式开考!紧接着,有差役提着糊名、誊录用的空白试卷,按号分发。拿到厚厚一叠质地上乘的官制试卷,触摸着光洁的纸面,陈彦的心神瞬间沉静下来,所有的杂念都被摒除,眼中只剩下眼前的试题。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 试题发下,共有七道大题,皆出自四书五经,要求阐发义理,代圣贤立言。题目艰深,需对经典有极熟稔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
陈彦凝神静气,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所有题目。其中一道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请问何谓‘知言’?何谓‘浩然之气’?二者关系如何?”
看到此题,陈彦心中微动。这题目看似平实,实则内涵极深,不仅考察对原文的理解,更暗含对士人自身修养与识见能力的追问。他闭目沉思片刻,脑海中思绪飞转。结合自身经历,临安之事,面对倭寇阴谋,需“知言”洞察其奸;面对强权压力,需“浩然之气”以持守正道。这“知言”是明辨是非的智慧,“浩然之气”是坚守正义的勇气与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思路既通,他睁开眼,目光湛然。磨墨,舔笔,铺纸,落笔。开篇破题,直接点明“知言乃洞悉事理之明,浩然之气乃充塞天地之正”,继而承题、起讲,层层深入,引用经典,结合史实,并巧妙融入自己对时事的感悟,论述“知言”以辨奸邪、“养气”以持节操的道理。文笔老练,逻辑清晰,义理透彻,一股堂堂正正之气充盈于字里行间。
答完此题,他稍作歇息,喝了口水,又继续攻克其他题目。或论“君子慎独”,或析“仁者爱人”,每一题都认真审题,精心构思,务求言之有物,理据充分。
第一天便在紧张的答题中度过。 傍晚,差役收走试卷。陈彦取出干粮,就着冷水简单吃了些。春寒料峭,号舍内更是阴冷,他裹紧了衣服,将两块木板拼成窄床,和衣而卧。耳边隐约传来其他号舍考生的咳嗽声、叹息声,以及远处粪号传来的异味。他努力排除干扰,在心中默默复盘今日所答,确认无误后,才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接下来数日,依次考了第二场的论、诏、诰、表等公文写作,以及第三场的策问。策问紧扣时弊,涉及吏治、漕运、边防、民生等方方面面,要求考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正中了陈彦的下怀,他多年游学,关注民瘼,又有临安实战经验,加之与太孙、柳云卿等人时常探讨,见解尤为深刻。下笔时,引经据典,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建议中肯,充分展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才能。
九天的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显得格外漫长。号舍的狭小、饮食的简陋、夜晚的寒冷、环境的污浊,都在考验着每一个考生的体力、毅力和心力。有人中途病倒被抬出,有人精神崩溃号啕大哭,也有人咬牙坚持,奋笔疾书。
陈彦凭借着过人的身体素质、坚韧的意志和扎实的学问,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状态。他合理安排时间,答题间隙便活动筋骨,闭目养神。苏幕婉准备的安神香料在夜深人静时点燃,淡淡的馨香有助于他宁神静气。他心中始终铭记着那份“天下饱暖”的宏愿,这成为了支撑他度过这艰难九天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九日, 最后一场考试的收卷锣声敲响。陈彦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九天鏖战,终于结束。他仔细地将答卷整理好,交给差役。走出号舍时,阳光有些刺眼,他脚步虚浮,身形消瘦,眼眶深陷,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清澈,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和问心无愧的坦然。
随着人流走出贡院大门,早已等候在外的苏幕婉和石头立刻迎了上来,看到他疲惫却安然的样子,悬了九天的心终于落下。赵修远和柳云卿也相继出来,皆是满面风霜,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与期待。
九天方寸间的煎熬已然过去,接下来,便是等待命运的宣判。而他们的文章,已化作墨痕,静静地躺在那些试卷之上,等待着考官们的审阅,等待着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那一张金榜。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