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带回的,并非和平的橄榄枝,而是姜维那冰冷彻骨的最后通牒。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建业城内飞速蔓延,将本就极致的恐慌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最后的三日倒计时,开始了。**
**第一日:混乱与挣扎**
建业皇宫,孙权依旧昏迷,太子孙登与鲁王孙霸的争斗却进入了白热化。
孙霸及其支持者(如全琮等)坚决主张**死守**。他们声称建业城高池深,粮草尚可支撑数月,汉军远来,利在速战,只要上下齐心,未必不能复制当年赤壁之胜。孙霸甚至暗中调动了自己能够影响的城防部队,控制了部分城门和武库,摆出了“与城偕亡”的姿态,实则欲借此机会掌控大局,逼迫孙登让位。
而以**顾雍**、**张昭**(已老迈,但其态度仍有影响力)等为代表的大部分文官,以及部分看清现实的将领,则倾向于**议和投降**。他们深知陆逊亲自出马都未能换来更好的条件,再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顾雍等人不断求见太子孙登,陈说利害,希望他能以社稷百姓为重,做出明智抉择。
太子孙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无法做出决断,只能在哭泣和祈祷中煎熬。整个建业城的指挥系统,实际上已陷入瘫痪。
民间更是乱象丛生。抢掠、火并时有发生,绝望的百姓开始冲击官仓,只为抢夺一口活命的粮食。守军军纪涣散,一些士兵甚至加入了抢掠的行列。昔日繁华的秦淮河畔,如今一片狼藉,宛如鬼域。
陆逊回到府中,闭门不出。他知道,大势已去,任何努力都是徒劳。他只是默默地擦拭着自己的佩剑,准备履行“与江东共存亡”的诺言。
**第二日:分裂与暗流**
僵持与混乱中,暗流涌动。
一些世家大族开始秘密串联,他们不愿为孙氏陪葬,更不愿家族基业毁于战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甚至直接派家中子弟缒城而下,与城外的汉军取得联系,表示愿意作为内应,换取家族平安和未来的地位。
“暗影司”潜伏在城内的细作也加紧了活动,将建业城内部分裂、粮草储备、兵力布防等详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出城外。同时,他们将大量抄写的《告江东士民书》和象征性的“快乐酥”(作为心理战工具),在城内四处散发,进一步瓦解抵抗意志。
鲁王孙霸察觉到了这些暗流,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镇压措施,处决了几名疑似与城外有联系的官员,并加强了对太子宫的监控,几乎等同于软禁。这更加剧了城内的恐怖气氛和人心的离散。
姜维在城外,冷静地观察着建业城内的混乱。他并未急于攻城,而是按照约定,等待着三日期限的到来。他命令部队休整,检查攻城器械,同时将陆逊带回的消息和建业现状,快马报予江夏的诸葛光与刘禅。
**第三日:黎明前的黑暗**
最后一日,建业城陷入了一种死寂般的宁静。那是暴风雨来临前,令人窒息的平静。
所有的争吵似乎都停止了,所有的行动都隐匿了。人们躲在家中,惶恐地等待着命运最终的审判。守城的士兵麻木地站在岗位上,眼神空洞,看不到丝毫战意。
皇宫内,气氛更是压抑到了极点。一直昏迷的孙权,竟在此时回光返照,短暂地清醒了过来。他似乎感知到了末日的来临,浑浊的老泪纵横而下,紧紧抓住跪在榻前的太子孙登的手,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最终没能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是用尽最后力气,指了指北方(长安方向),又指了指自己的心脏,随即再次陷入昏迷,气息奄奄。
这个模糊的手势,成了压垮孙登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仿佛明白了父皇的意思——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为了孙氏血脉,也为了江东百姓。
而鲁王孙霸,则在自己的府邸内,披甲执剑,面色狰狞。他召集了最后的死士,准备在城破之时,进行最后的疯狂。
夕阳西下,将建业城墙染成一片凄艳的血红色。
姜维走出了中军大帐,登上了高高的望楼。他望着远处那座在暮色中如同巨兽般匍匐的城池,缓缓举起了右手。
身后,数以万计的汉军将士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地望向他们的统帅。弓弩上弦,云梯就位,冲车、投石机蓄势待发。
空气中,弥漫着钢铁的冰冷和决死的肃杀。
三日期限,已至!
姜维的手臂,猛地向前一挥!
“攻城!”
轰!轰!轰!
汉军阵中,上百架投石机同时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巨大的石弹和燃烧的火罐,如同流星火雨,划破黄昏的天空,带着毁灭一切的气势,狠狠地砸向建业城头!
紧接着,如同潮水般的汉军步兵,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和呐喊声中,向着建业城墙,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建业之战,这决定江东命运、乃至天下归属的最后一战,终于在这血色黄昏中,悍然爆发!
喜欢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