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二十四年的夏秋之交,随着交州士徽的归降,帝国军事上的征服伟业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自益州一隅之地起家,至如今北抵大漠、南至交趾、东临大海、西接羌胡的庞然大物,季汉在刘禅统治下,完成了近乎奇迹的统一。
凯旋的旌旗自江南、岭南陆续北归,但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如何治理这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如何确保这来之不易的统一不会昙花一现,成为了摆在刘禅和整个统治集团面前最核心的课题。而皇帝的第一项重大决策,便让所有期待“解甲归田”的论调戛然而止。
在一次由所有核心重臣参加的最高国策会议上,刘禅明确否定了大规模裁军的提议。
“仗打完了,就想着裁军?”刘禅的声音在未央宫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与他平日慵懒形象不符的锐利,“曹魏怎么亡的?孙吴怎么灭的?不就是以为有长江、有黄河,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他走到巨大的帝国疆域图前,手指划过漫长的边境线:“看看!北面,草原上的鲜卑、乌桓,狼子野心,从未断绝!西面,羌、氐诸部,时叛时附!南面,交趾虽定,但丛林中还有多少未曾归化的蛮部?东海之上,难道就永远太平?”
“裁军?省下的那点钱粮,够将来一旦有事,重新征募、训练、装备大军吗?”刘禅的目光扫过众臣,“朕看,非但不能裁,还要**精炼**!要把咱们这支百战雄师,变成守护这万里江山的**定海神针**!”
皇帝的态度如此鲜明,让原本一些抱有“与民休息”想法的文官也收起了心思。诸葛亮、诸葛光、姜维等军方代表更是深感振奋。
最终,朝廷定下了 **“强干弱枝,居安思危”** 的战后军事总方针:
1. **保持规模,优化结构**:维持一个规模适度(相对于庞大疆域而言)、装备精良的常备军。重点精简老弱,保留骨干,将总兵力维持在一个既能应对多方威胁,又不至于过度消耗国力的水平。
2. **轮番戍边,锤炼精锐**:实行**府兵与常备军结合**的制度。在内地划定军府,士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训练,作为后备力量。而常备军则分为核心野战兵团和边防驻军,定期轮换戍守各方边境,既避免边军坐大,也让所有部队都能保持实战状态。
3. **控制要地,立体布防**:在北方边境,修复并增筑长城沿线关键军镇,建立烽燧预警体系;在长江沿线,保留强大的内河水师,控扼主要渡口;在南方,于五岭关键隘口设立军镇,实行“屯垦戍边”,逐步推进对未归化地区的实际控制。
4. **持续研发,保持优势**:将由作监的军工研发部门独立出来,设立“军器监”,持续投入资源,改进现有装备,并探索新式武器(如更高效的弩机、攻城器械、战船等),确保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军事上保持威慑的同时,内政的重心则完全转向了 **“与民休息,固本培元”**。
* **轻徭薄赋**:颁布《恤民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因多年战争而积累的欠税一概蠲免,新定之地(如河北、江东、荆南、交趾)给予三到五年的赋税优惠期。严格控制徭役征发,非重大工程(如运河后续工程、边境军镇修缮)不得扰民。
* **劝课农桑**:将“仙种”的推广作为各级官吏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由大司农府派出大量“农技员”,深入乡村,指导耕作、水利、积肥。鼓励垦荒,新垦荒地数年不征税。
* **兴修水利**:王铁柱的工程兵团在完成运河主体工程后,转而投入到全国各地,尤其是新收复地区的水利设施修复和新建中。这既能防灾增产,也能以工代赈,消化部分退伍士兵和富余劳动力。
* **畅通物流**:利用贯通南北的运河和修缮一新的官道,建立高效的驿站和漕运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政令畅通和物资调配,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流通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快乐酥”、“炒青茶”等特产得以行销全国,而各地的物产也能更方便地汇聚到长安、洛阳、建业等中心城市。
* **推广教化**:在各州郡县普遍设立官学,选拔寒门子弟入学。同时鼓励民间办学。将《大汉公报》的发行网络覆盖到县级,使其成为宣扬新政、统一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皇帝的“小事”与帝国的“大道”**
在这帝国转向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性时刻,我们的大汉皇帝刘禅,似乎又恢复了他那“甩手掌柜”的风格。他将具体的军政事务几乎全权委托给诸葛亮、诸葛光、蒋琬、姜维等人,自己则再次沉浸到他的“兴趣爱好”中。
他关心“军器监”送来的新式船模和弩机图纸,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能不能造出不用帆也能走的船),让工匠们哭笑不得又偶尔灵感迸发。
他督促将作监改进造纸和印刷技术,希望有一天能量产“书籍”,让知识不再昂贵。
他最大的兴趣,依然是美食。他设立了“皇家膳饮司”,专门负责研究、改良和推广各种食品加工技术,从快乐酥的保鲜包装到各地特色小吃的标准化生产,美其名曰“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陛下的这种“躺平”,与战前已截然不同。那是一种建立在帝国已然稳固、机制已然成熟基础上的自信与从容。他不再需要事必躬亲,只需要把握大方向,确保帝国这艘巨轮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他曾对诸葛亮笑言:“相父,朕负责把天下打下来,再把大家的日子弄得好过点。至于怎么管好这个家,还得靠你们这些能干的人。咱们这叫……各司其职!”
诸葛亮闻言,亦是莞尔。
建兴二十四年的年底,当第一场雪覆盖长安时,帝国户部呈上了最新的统计报告:在籍人口显着回升,国库收入因度田成功和贸易繁荣而创下新高,各地官仓充盈,边境安宁。
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已然露出了它的曙光。而这个盛世的基石,正是那一支未曾卸甲、时刻警惕的百战雄师,与那一位看似不管事,却总能于关键时刻定鼎乾坤的“躺平”皇帝。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