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的三月,本该是草长莺飞的江南好时节,却被一股浓重的血腥味笼罩。西阁里,隋炀帝杨广的尸体还余温未散,外面的叛军早已炸开了锅——杀了皇帝,接下来该怎么办?一群武将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本是个没什么大志向的纨绔子弟,靠着家族荫庇才混了个官做。此刻被众人盯着,他腿肚子都在打颤,心里暗骂:“这群杀才,把皇帝杀了,倒把烂摊子扔给我了!”可事到如今,骑虎难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装大佬。“诸位放心,有我在,保管大家富贵无忧!”他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地说道。
很快,宇文化及就拿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浩为傀儡皇帝(因隋炀帝立的元德太子杨昭少年早逝,二儿子齐王杨暕因骄纵失宠,丧失储君资格,只能立杨昭之子)。这杨浩本是个不起眼的宗室子弟,突然被推上皇位,吓得魂不附体,整天战战兢兢,生怕哪句话说错就掉了脑袋。宇文化及则自任大丞相,总揽朝政,江都一带的政权,就这么落到了他的手里。
成为大丞相后,宇文化及的本性暴露无遗。他住进了隋炀帝的行宫,霸占了杨广的妃嫔,每天饮酒作乐,挥霍无度。手下的士兵们跟着他出生入死,却连饱饭都快吃不上了,怨气越来越重。有将领劝他:“丞相,我们得赶紧整肃军纪,积蓄力量,不然迟早要出乱子!”宇文化及却满不在乎地挥挥手:“急什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正道!”
可这傀儡皇帝的戏,宇文化及也没演多久。他看着杨浩那张唯唯诺诺的脸,心里越来越不耐烦:“既然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何必还要供着个废物?”于是,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个借口,一杯毒酒送杨浩上了西天。随后,宇文化及迫不及待地在江都称帝,国号“许”,给自己封了个“天寿皇帝”。
登基那天,宇文化及特意穿上了杨广留下的龙袍,可那龙袍穿在他身上,怎么看都像偷来的。他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心里美得冒泡,却没注意到下面的官员们个个面无表情,眼神里满是鄙夷。这“许国”,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笑话。
宇文化及称帝的消息传开后,各路诸侯纷纷嗤之以鼻。窦建德更是拍案而起:“宇文化及弑君篡逆,天理难容!我必诛之!”窦建德本是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深得民心,麾下兵力强盛。他率领大军直奔江都而来,一路上势如破竹,宇文化及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
宇文化及这下慌了神,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窜,可窦建德紧追不舍。最终,在聊城一带,宇文化及的军队被窦建德团团围住。城破之日,宇文化及被活捉。面对窦建德的审问,他还想摆皇帝的架子,却被窦建德一顿痛骂:“你这弑君逆贼,也配称皇帝?”最终,宇文化及被斩首示众,他那短命的“许国”,也随着他的死亡烟消云散。
就在宇文化及在江都上演闹剧的同时,雄心勃勃的李渊正在有条不紊地布局。李渊早就看出隋朝气数已尽,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来,李渊立刻抓住机会,拥立隋炀帝的另一个孙子杨侑为帝,也就是隋恭帝。
这杨侑当时只有十二岁,完全是个傀儡。李渊自任大丞相,封唐王,总揽朝政。他不像宇文化及那样急着称帝,而是先稳定人心。他开仓赈济贫民,严明军纪,严禁士兵烧杀抢掠,很快就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支持。
与此同时,李渊还派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四处征战,拓展势力。李世民更是勇猛善战,率领大军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为李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势力越来越大,李渊觉得时机成熟了。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隋恭帝杨侑被废黜后,李渊给了他一个“酅国公”的封号,让他闲居长安。可没过多久,杨侑就不明不白地去世了,年仅十五岁。至此,隋朝彻底灭亡,唐朝的统治正式确立。
后来,李渊派李世民等人继续征战,先后击败了窦建德、王世充等各路诸侯,最终统一了全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唐盛世。而宇文化及,只留下了一个“弑君篡逆、自取灭亡”的千古骂名,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笑柄。
司马光说
宇文化及弑君篡位,僭号称帝,可谓狂妄至极,其速亡不亦宜乎?夫以匹夫之勇,行叛逆之事,无仁德以服众,无谋略以安邦,虽窃据一时之权,终难逃覆灭之祸。李渊乘势而起,拥立宗室,收揽人心,待时而动,其深谋远虑,非宇文化及之流所能及也。
作者说
宇文化及的失败,本质上是“欲望过载”与“能力不足”的必然结果。他只看到了皇权的诱惑,却忽略了掌控权力所需的格局、谋略与民心基础,把称帝当成了一场可以随意开启的闹剧,最终沦为历史笑柄。而李渊的成功,恰恰在于他懂得“慢即是快”——不急于称帝,而是先借傀儡皇帝稳定局面,以仁德收拢人心,用武力拓展势力,待万事俱备再顺理成章地登基。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一时冲动蛮干,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用智慧和耐心换取最终的胜利。
本章金句
野心若无实力支撑,便是自取灭亡的闹剧;成功若有谋略护航,方能成就传世的基业。
喜欢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