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码头的晨雾尚未散尽,李长安已在玄甲坊分舵的工坊里忙碌。他将星钟的齿轮组与缩小版浑天仪拼接,底座的水钟驱动着铜制星宿转动,每过一时辰,代表太阳的金球便沿着黄道移动一度。“把北极星的位置再校准半分,” 他指着浑天仪顶端的铜珠,“要让寻常百姓也能看出‘斗转星移’的规律。”
“大人,司天台少监求见,说太史局的浑天仪年久失修,观测误差越来越大。” 王玄策引着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进来,官员手中捧着泛黄的星图,“陛下命他们重修,却苦于没有精准的计时装置配合。” 李长安转动新制的 “天文钟”,铜制星宿在晨光中缓缓转动,与窗外的星空隐隐呼应:“让少监看看这个,能否解司天台的燃眉之急。”
司天台少监见到天文钟时,竟激动得忘了行礼。仪器不仅能自动演示星象,还能通过水钟刻度显示时辰,比传统浑天仪省时省力十倍。“有此神器,修订历法再无误差!” 他抚摸着铜制的黄道圈,“下官愿以司天台珍藏的《周髀算经》孤本交换,还请大人派工匠指导安装。”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用太史局的观测数据来完善天文钟 —— 我要让它能预测日月食。” 少监当即答应,他没注意到,天文钟的齿轮内侧刻着玄甲坊的云纹暗记,且星宿的位置是用宝石琉璃镶嵌,既能防腐又能在夜间反光。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又生事端。郑氏家主联合礼官上奏:“星象乃天机,李长安造器妄测,恐遭天谴!” 李长安却带着天文钟入宫,当场演示如何预测三日后的月偏食。三日后,长安百姓在司天台的指引下,果然见到月食如期而至,无不惊叹天文钟的神妙。
李世民看着天文钟上流转的星宿,对群臣道:“此器能让百姓知天时、顺农时,何来天谴之说?” 当即下旨,将天文钟列为 “国之重器”,置于朱雀大街供万民观瞻。五姓七望见明着反对无效,便暗中买通工匠,试图篡改天文钟的刻度,却因不懂齿轮配比而徒劳无功。
解决了朝堂纷争,李长安将天文钟技术推向民生。他发现农夫们常因不知农时而误了耕种,于是设计出 “农时天文钟”—— 简化星象演示,只保留与节气相关的星宿,每月初一自动鸣响,提醒播种收割。京兆府试用后,秋收亩产增一成,农夫们争相求购,还愿用新米交换。
波斯商人见到农时天文钟,当即提出用三船香料交换技术,愿以波斯湾的天文台作为添头。李长安趁机要求:“需派天文学家来大唐,共同修订星图 —— 这对远洋导航至关重要。” 商人欣然应允,带来的波斯星图与大唐星图结合后,天文钟的预测精度又提三成。
这年中秋,长安的 “万民赏月会” 上,天文钟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儿童天文钟” 用彩漆绘制星宿,能教孩童辨认星座;“文人天文钟” 刻有诗词,星象流转时便会浮现相应诗句;最受闺阁女子欢迎的是 “梳妆天文钟”,镜匣内置微型天文钟,能根据星象提醒护肤养颜的时辰。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天文钟会吸走孩童魂魄”。李长安索性在朱雀大街举办 “亲子观星会”,让孩子们亲手操作儿童天文钟,讲解星象知识。当孩子们对着天文钟兴奋地辨认星座时,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购买玄甲坊天文钟者,可免费参加‘观星学堂’,学习农时与星象的关系。”
入冬后,第一台出口波斯的天文钟在巴格达安装完成。波斯国王见其能精准预测星象,当即以十座葡萄园作为谢礼,还愿开放两河流域的粮仓,储存大唐商队的货物。李长安站在长安的观星台上,看着天文钟上流转的星宿,忽然想起罗马商人提及的 “地动仪”—— 若将天文钟的齿轮技术与地动仪结合,或许能更精准地预测地震,减少灾祸损失。
而在长安的夜色中,崔氏府邸的密室里,几位老臣正对着仿制的天文钟叹气。他们能仿造外形,却仿不出那精准的星象流转,更不懂为何这小小的仪器,能让大唐的百姓对天地自然多了几分敬畏与了解。玄甲坊的灯火下,李长安正绘制着地动仪的图纸,他知道,真正能造福万民的,从来不是器物本身,而是那些藏在星象背后的智慧与担当。
喜欢大唐长安秘物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长安秘物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