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抗震屋的梁木还带着新漆的气息,李长安已蹲在废墟间绘制图纸。地动仪的铜珠在蟾蜍口中泛着冷光,他正将罗马商人提及的虹吸原理与管道结合 —— 地震后积水若不及时排除,极易滋生瘟疫。“用青铜铸造虹吸管,” 他对工匠们说,“内壁要打磨光滑,才能让水流更顺畅,再与地动仪联动,震后自动开启排水。”
“大人,秦州城西的积水潭又引发了痢疾,已有十余人病倒!” 王玄策匆匆赶来,手中的药箱还带着草药味,“刺史请您快去看看,能不能用新法子排涝。” 李长安抓起刚制成的 “虹吸排水装置”,这装置由三段铜管组成,中段高于两端,利用水压差自动引水,还装有地动仪联动的阀门,地震时会自动打开。“带二十名工匠,随我去城西!”
抵达积水潭时,灾民们正用木桶费力舀水,污水横流处已飘着蚊蝇。李长安指挥工匠将虹吸管一端插入潭中,另一端接入远处的河道,再打开与地动仪相连的控制阀。水流竟顺着铜管自动爬升,越过丈高的堤坝,涌入河道,不过半日,积水便退去大半。“这管子竟能让水往高处流!” 围观的老丈惊叹不已,当即要拜李长安为师。
秦州刺史见状,当即上奏朝廷,恳请在关中各州县推广虹吸排水系统,愿以秦州的铜矿开采权交换技术。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组织灾民参与管道铺设 —— 既能加快工程进度,又能让他们挣些工钱。” 刺史满口答应,他没注意到,虹吸管的接口处刻着玄甲坊的云纹暗记,且管道的倾斜角度是用特制的青铜量角器测量,误差不超过半度。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动作又快了一步。他们买通负责运输铜管的商户,在管道内壁涂抹泥灰,导致水流受阻。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秦州设立 “管道检测站”,每根管道都要通过 “通水测试”—— 在标准坡度下,若水流速度低于预期,便判定为不合格。“凡铺设玄甲坊管道的州县,三年免费维修,” 这招让百姓们更信赖玄甲坊,连江南的苏州都派人来求购。
解决了质量问题,李长安将虹吸技术推向农业。他发现关中的农田常因雨后积水导致作物烂根,于是设计出 “农田虹吸排灌系统”—— 既能排涝,又能在干旱时通过反向虹吸引水灌溉。京兆府试用后,粮食亩产增两成,农夫们争相求购,还愿用新粮交换技术。
波斯商人见到排灌系统,当即提出用三船香料交换,愿以波斯湾的盐场作为添头。李长安趁机要求:“需派水工传授海水淡化与虹吸结合的技术 —— 这对沿海地区的农田灌溉至关重要。” 商人欣然应允,带来的技术经改良后,与大唐的井渠结合,能将海水转化为可灌溉的淡水,让盐碱地变成良田。
这年清明,长安的 “农桑新器展” 上,虹吸技术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家用虹吸井” 能让井水自动流入水缸,无需费力提水;“酒坊虹吸装置” 可精准控制酒液输送,避免浪费;最受孩童喜欢的是 “虹吸玩具”,通过弯曲的玻璃管让水自动流转,寓教于乐地讲解原理。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虹吸会破坏地脉”。李长安索性在长安城外开辟试验田,一边用虹吸排灌,一边用传统方法,秋收时试验田的产量比传统田多三成,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购买玄甲坊虹吸装置的农户,可加入‘农桑互助会’,共享灌溉水源,互通有无。”
入夏后,第一套虹吸排水系统在苏州安装完成。台风过后,苏州城的积水通过虹吸管迅速排尽,百姓们再也不用在齐腰深的水中跋涉。李长安站在苏州的石桥上,看着清澈的河水顺着管道流淌,忽然想起阿拉伯商人提及的 “水锤泵”—— 若将虹吸技术与水锤泵结合,或许能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将低处的水提升到更高的农田,解决山地灌溉难题。
而在长安的夜色中,崔氏府邸的密室里,几位老臣正对着堵塞的仿造虹吸管叹气。他们能仿造铜管的外形,却算不准管道的倾斜角度,更不懂为何这简单的管子,能让积水自动排走。玄甲坊的灯火下,李长安正绘制着水锤泵的图纸,他知道,真正能造福百姓的,从来不是器物本身,而是那些藏在管道背后的智慧与关怀。
喜欢大唐长安秘物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长安秘物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