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的人来了——态度客气得像走流程,手里的登记表却记得细,查资质、翻作者合同、问内容审核流程,句句卡着“导向”“合规”的红线。林晓全程陪着,材料准备得滴水不漏,可送走人时,后背还是沁了层汗。
“这哪是查情况?是拿合规当绳子,一点点勒紧咱的脖子!”王硕把刚泡的茶猛灌一口,杯子重重墩在桌上。
林晓站在落地窗前,楼下的车水马龙晃眼,心里却冷得清——行政上硬碰硬肯定输,得绕开他们的优势,在他们看不上的地方扎刀子。
“拼资源、拼背景,咱是以卵击石。”他猛转过身,目光扫过团队,最后钉在刘洋身上,“但他们有死穴——体制里的慢和钝,跟不上技术的快。洋子,‘技术降维’计划提前上!就一个目标:把阅读体验做到极致,让读者用了星辰,再看别的网站,跟从彩电退回黑白机似的!”
资金、人手全往技术部砸。刘洋带着新招的程序员,直接在机房搭了行军床,封闭开发。林晓把后世的阅读产品逻辑拆成草图,一张张拍在桌上。
第一个要啃的是“纯净阅读”。当时的网文页全是广告、弹窗,字挤字像堆乱麻。“加个‘沉浸阅读’按钮,一点击,导航、广告、评论全藏了,就留正文。”林晓画着排版线,“字体、行间距、背景色全让用户自己调——夜里看给个深灰底,学生党看整个护眼绿,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在97年是破天荒的事,刘洋团队盯着草图熬了三个通宵,把页面重排、样式切换的技术难题全啃了下来。
接着是“云端同步”。林晓烦透了换电脑就得翻记录找章节的麻烦:“用户在哪台电脑看的,看到哪行,全记在云端!换设备登录,直接跳过去!收藏的书也同步,‘我的书架’得跟自己家书柜似的,随用随取!”
后端数据库改了又改,服务器负载加了倍,可团队没人喊累——这功能一上,读者就再也舍不得走了。
最难的是“移动端适配”。那会儿智能手机还没影,但功能机、pdA已经在学生、老板圈冒头。“做个超精简的wAp版!”林晓拍板,“别搞图,别搞动画,就文字+最基本的登录、书架——哪怕用GpRS龟速网,也能点开看!”
技术团队压缩代码,改了十几版,终于弄出个能跑的版本——界面糙得像毛坯房,却是国内第一个能在手机上看的网文站。
技术部熬通宵的功夫,寰宇网没歇着。他们拉着传统作家进校园,搞“文学讲座”,报纸、电视轮着吹“正统阅读”,连带着传星辰“要被查”“内容要下架”的流言。星辰的流量肉眼可见地慢了,评论区冷清了半截,不少读者被“官方背书”勾去了寰宇。
半个月后,星辰中文网悄悄更了版——没发公告,没打广告,却炸了读者圈。
老读者点开章节,瞥见右上角的“沉浸阅读”,随手一点——页面瞬间清爽!广告没了,杂乱的导航栏缩成个小图标,就剩疏朗的黑字衬着浅黄底,跟捧着本定制的书似的。有人调大字体,有人切夜间模式,论坛里全是“救命!这体验绝了!”的帖子。
更惊喜的在后面——有人在公司电脑看了一半,回家登自己账号,页面直接跳转到上次停的段落;有人拿pdA试wAp版,加载半天跳出几行字,却能在出差路上、课间走廊掏出来看,论坛里晒手机阅读截图的帖子堆成了山。
“用了星辰的沉浸模式,再看寰宇那堆广告,眼睛疼!”
“同步功能太香了!再也不用记‘看到第38章第5段’了!”
“居然能在诺基亚上看《飘邈》!星辰这技术,甩寰宇八条街!”
口碑像野火似的烧,之前被勾走的读者慢慢回流,星辰的流量、用户停留时间,硬是从低谷里冲了上来,比之前还猛。
团队刚松口气,刘洋攥着监控报告闯进来,脸沉得像水:“林晓,寰宇也更版了——抄了咱的‘简洁阅读’,还弄了个wAp版!”
林晓拿过报告,扫了眼截图——寰宇的“简洁模式”没清干净广告,字体调大就错位;wAp版加载半天出乱码,评论区全是骂的。可哪怕是拙劣的模仿,也透着个信号:对方盯上技术这块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省城的方向——那头巨鳄终于反应过来,要把资源砸向曾经看不上的技术领域。
一场技术军备竞赛,躲不掉了。
喜欢重生97我有超级阅读器爽翻天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97我有超级阅读器爽翻天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