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村的土路上,村医老杨背着个沉甸甸的黑色箱子,走三步歇一步。箱子里是县医院调配的 AI 产检设备,金属外壳硌得他肩膀生疼,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满是尘土的裤腿上。“这玩意儿比我家三岁娃还重,15 公斤呢!” 老杨喘着粗气,指着箱子抱怨,“去山坳村要走 15 里山路,上次走一半设备磕在石头上,超声探头差点坏了,现在我每次背都得小心翼翼,跟护着宝贝似的。”
等老杨好不容易到了村里,打开设备准备给孕产妇做产检时,又遇到了新问题 —— 设备续航只剩
1 小时,刚测完一位孕产妇的胎心就自动关机了。“山里没地方充电,这设备续航才
4 小时,根本不够用。” 老杨无奈地给林晓打电话,“说好的 AI 远程产检,现在倒好,设备背不动、电不够,成了纸上谈兵。”
林晓接到电话后,立刻带着周涛去县医院查看设备。周涛把设备拆开检查,眉头越皱越紧:“这设备是按县医院标准设计的,体积大、功能复杂,根本不适合农村场景。村医上门产检,要的是轻便、耐用,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专业参数。” 他掂了掂设备,“15 公斤,别说村医,就是年轻小伙背久了也费劲;续航 4 小时,在山里根本撑不了一天。”
“不能让设备拖了项目的后腿。” 林晓当天就联系王浩,希望康医科技能派技术团队参与设备改造。王浩很爽快地答应:“我们有基层设备研发经验,正好能帮上忙。目标就一个 —— 让村医能轻松背、放心用。”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晓团队和康医的技术人员泡在实验室里,围着设备反复琢磨。第一步是减重,他们把原本分开的血压监测仪、胎心监测器、超声探头整合到一起,去掉冗余的金属外壳,换成轻便的工程塑料,还把设备分成可拆卸的两部分,方便村医收纳。改造后称重,设备从 15 公斤降到了 3 公斤,老杨单手就能拎起来:“这才像话嘛,以后背去山坳村,再也不用磨破肩膀了。”
第二步是优化续航。技术团队把设备的普通电池换成可充电锂电池,容量提升了 3 倍,续航从 4 小时延长到 12 小时;考虑到山区经常断电,还在设备侧面加了个太阳能充电板,白天晒晒太阳就能补电,哪怕在没电网的偏远村寨也能用。“上次去核桃村,遇到停电,我就靠太阳能板给设备充的电,硬是做完了 3 位孕产妇的产检。” 老杨后来跟林晓反馈时,语气里满是惊喜。
第三步是简化操作。原本的专业产检流程有 8 个步骤,村医要记很多参数,容易出错。他们把流程简化成 3 步:先给孕产妇贴上胎心贴,设备自动采集胎心数据;再用血压计测血压,数据实时同步到 AI 系统;最后用超声探头拍腹部超声,AI 会自动生成基础产检报告,村医只需确认信息无误,就能发送给县医院专家。“现在操作跟用手机似的简单,我再也不用对着说明书琢磨半天了。” 村医小马笑着说。
改造后的设备第一次在山坳村试用时,老杨背着设备,1 小时就走到了村里。他一天就完成了 5 位孕产妇的远程产检,其中一位叫李娟的孕产妇,之前因为路远,孕期只做过 1 次产检,这次在家门口就完成了胎心监测和血压测量,还通过 AI 连线县医院专家,问了很多孕期注意事项。“太方便了!以前去乡镇医院做产检,要走 2 小时山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还能跟专家说话,心里踏实多了。” 李娟摸着肚子,脸上满是幸福。
设备落地没几天,国家卫健委的工作人员就主动联系了林晓团队。“我们听说你们改造了农村便携产检设备,特别符合基层需求。” 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想把你们的设备纳入‘全国基层妇幼医疗设备采购目录’,还会拨 100 万经费,支持你们进一步迭代设备,比如加儿童营养评估功能。”
林晓拿着通知,兴冲冲地去找张建国。“我们可以把儿童营养评估的模块加进去,让一台设备既能给孕产妇做产检,又能给孩子测身高体重、评估营养,真正做到一机多用。” 林晓指着设备样品,眼里满是期待。
张建国看着设备,又翻出老院长的笔记本,里面有一页写着:“基层医疗设备,要接地气、多功能,不能搞花架子。” 他抬头看着林晓,笑着说:“老院长当年就盼着有这样的设备,现在终于实现了。这才是农村真正需要的‘万能设备’,能帮村医省不少事,也能帮老乡少跑不少路。”
林晓拿着老院长的笔记本,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纸页,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老院长当年为了给农村孕产妇做产检,骑着自行车跑遍周边村寨的场景,要是那时候有这样的便携设备,老院长也不用那么辛苦。“我们会继续优化设备,让它更贴合农村需求。” 林晓在心里默默说,“不辜负老院长的期望,也不辜负每一位农村孕产妇和孩子。”
喜欢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