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谷,“火种学院”第一学期正式开课已逾一月。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混合着草木清香与淡淡灵能的空气沁人心脾。学员们穿着统一的、兼具功能性与简洁美感的银灰色制服,穿行于连接各教学区的悬空廊道与林间石径,步履匆匆,脸上大多带着属于年轻天才特有的专注与些许傲气,眼神里则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里的课程表,本身就是“融合共生”理念的直观体现。
“高等数学(灵能场论基础)”的阶梯教室内,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正用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推演着复杂公式,旁边悬浮的全息投影则同步模拟着对应数学模型下的灵能场分布与扰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能量视觉呈现结合起来。
“符文逻辑编程”的实验室里,学员们人手一台特制的灵能终端,指尖流淌着淡蓝色的光流,在虚拟界面上构建着一个个基础符文序列,并尝试将其转化为可驱动简易法器(如悬浮笔、自动清洁傀儡)的“程序代码”。不时有学员因逻辑错误导致符文序列崩溃,引发小范围的灵能紊乱,引来导师的指导和同伴善意的笑声。
而在专门模拟了低灵、复杂地形环境的“综合实践场”,另一批学员正在导师的监督下,进行团队协作任务。他们需要利用有限的自身灵能、配发的低功耗法器和掌握的野外生存知识,在模拟了沼泽、岩洞、密林等多种地形的广阔区域内,协作定位并“回收”一个散逸的灵能信标。过程中,不时有学员因灵能分配不当而“耗尽蓝条”,或因地形判断失误而陷入困境,团队内部关于路线选择、资源分配的争论也时有发生。
这就是“火种学院”的日常,充满了探索的兴奋、思维的碰撞,以及……不可避免的磨合与困境。
---
“能量结构学基础”的课堂上,气氛却有些凝滞。
讲台上,来自龙夏科学院、以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着称的赵启明教授,刚刚讲解完一个关于“多频灵能回路谐振稳定性”的关键难点。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扫过台下:“关于这个‘林-韩氏第三稳定性判据’的应用,还有谁有疑问?”
大部分学员都低着头,快速消化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文。这个判据是林砚和韩青在构建月球护盾时,基于上古文明资料和现代数学推导出的一个重要成果,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吃力。
然而,在教室后排靠窗的角落,一个身影却显得格格不入。
那是一个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少年,名叫墨尘,来自龙夏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是凭借在初试中展现出的、对能量流动和结构近乎直觉般的恐怖天赋被特招入学的。他没有像其他学员一样记笔记,甚至没有看讲台,只是低着头,手指在个人终端的虚拟屏幕上飞快地划动着,构建着一个外人难以理解的、极其复杂的立体能量结构模型。他的眼神专注而……孤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赵启明注意到了他的心不在焉,眉头微蹙。他对这个天赋异禀却性格古怪的平民学员印象复杂,既欣赏其才华,又不满其散漫。
“墨尘。”赵启明点名,“你来简述一下,在低灵环境下,应用‘林-韩氏判据’优化一个基础聚灵阵,需要重点考虑哪三个参数?”
墨尘猛地抬起头,似乎才从自己的世界里被拉出来。他愣了一下,眼神有些茫然,随即又迅速聚焦,带着一种天才常有的、对“简单问题”的不耐烦,语速极快地报出了三个参数名,甚至连推导过程都省略了。
答案是正确的,但态度却让赵启明很不满意。
“回答正确,但课堂纪律需要遵守。”赵启明语气严肃,“我希望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不是沉迷于自己的……‘玩具’。”
“那不是玩具!”墨尘几乎是下意识地反驳,声音不大,却带着强烈的执拗,“那是我设计的‘多层嵌套式灵能谐振放大器’!它可以理论上在低灵环境下,将特定频段的灵能信号放大十七点三倍!比现有的标准模型效率高……”
“理论!”赵启明打断了他,语气加重,“墨尘,我承认你在能量结构想象上的天赋。但科学和修真,都讲究严谨与实证!你的模型,经过稳定性验证了吗?考虑过材料学的限制吗?计算过灵能溢出阈值吗?一个不稳定的能量模型,就像一颗炸弹!”
墨尘抿紧了嘴唇,脸色有些发白,但眼神里的倔强丝毫不减。他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关掉了个人终端上的模型,低下头,周身散发出更浓郁的“生人勿近”气息。
周围的学员投来各异的目光,有同情,有不解,更多的是一种“看怪胎”的疏离。墨尘入学以来,几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也极少与同学交流,所有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能量结构世界里。他的天赋让人惊叹,但他的性格,也让他成为了学院里一个孤独的存在。
课堂继续,但一丝不和谐的裂痕,已经悄然产生。
---
下午,“基础炼器实践”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分组协作,利用提供的标准材料和基础符文,制作一个最简单的“灵能指南针”。旨在锻炼学员对能量回路的刻印精度、材料属性的感知以及团队配合。
大部分小组都进行得热火朝天,学员们分工合作,有的处理材料,有的构画符文,有的负责最后的灵能注入与调试。
只有墨尘所在的小组,气氛尴尬。他被同组的另外三名学员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只能独自一人坐在工作台的角落,默默地摆弄着自己那份材料。他似乎对制作那种“简陋”的指南针毫无兴趣,手指不由自主地又在虚拟屏幕上划动起来,完善着他那个“多层嵌套式灵能谐振放大器”的模型。
他完全沉浸其中,甚至没有注意到,因为他心神过度集中,一丝微弱的、不受控制的灵能,从他指尖溢出,悄然汇入了他面前工作台上那些尚未刻印符文的空白法器基材中。这些基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灵能导性,此刻在墨尘无意识散逸的、带着他独特构建思路的灵能影响下,内部能量结构开始变得极其不稳定,发出了极其轻微的、常人难以察觉的嗡鸣。
“喂,墨尘,你能不能别搞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过来帮帮忙啊!”同组的一个家境优渥、性格张扬的学员不满地喊道。
墨尘恍若未闻。
那名学员更加不悦,正要上前,却被旁边一个稍显稳重的学员拉住:“算了,他弄他的,我们做我们的。”
就在这时,负责巡视指导的导师,恰好是赵启明教授的一位助教,注意到了墨尘这边的异常安静,走了过来。
“墨尘同学,你的小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助教问道,目光落在墨尘面前那些没有任何符文、却隐隐散发着不正常能量波动的基材上,眉头皱起,“这些材料……你还没有开始处理吗?能量波动怎么有点奇怪?”
墨尘这才惊醒,猛地抬头,也察觉到了基材的异常,脸色瞬间一变:“不好!”
他下意识地就想用灵能去强行压制那变得不稳定的内部结构,试图将其“抚平”。但他越是注入灵能,试图按照自己模型中的构想进行“纠正”,那基材内部的能量冲突就越是剧烈!
嗡——!
一声尖锐的鸣响陡然爆发!
墨尘面前那几块空白基材骤然亮起刺眼的白光,内部不稳定的能量结构瞬间崩溃,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灵能殉爆!
“轰!”
巨响声中,工作台被炸得四分五裂,碎片纷飞。强大的冲击波将离得最近的墨尘和那名助教直接掀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旁边的另外三名组员也被波及,惊叫着后退,撞倒了身后的仪器,一时间,整个炼器工坊内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响彻整个教学区。
墨尘躺在地上,耳朵里嗡嗡作响,浑身剧痛,但他却仿佛感觉不到,只是呆呆地看着那片狼藉,看着被其他学员扶起、嘴角溢血、惊怒交加地看着他的助教,看着周围那些或惊恐、或愤怒、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完了……
他脑海中一片空白。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孤立感,如同冰水般将他淹没。他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
几分钟后,接到紧急通知的林砚,身影出现在了炼器工坊的门口。他没有看一片狼藉的现场,目光首先落在了那个蜷缩在角落、脸色惨白、眼神空洞的少年身上。
林砚缓步走到墨尘面前,蹲下身,平静地注视着他。
“告诉我,”林砚的声音没有责备,只有一种令人心安的沉稳,“你当时,在想什么?”
墨尘抬起头,对上林砚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积压的委屈、恐惧和对自身命运的绝望瞬间爆发,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
“我……我只是想让它变得更好……我想证明我的模型是对的……”他哽咽着,语无伦次。
林砚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按在墨尘的肩膀上。一股温和而磅礴的灵能涌入,迅速抚平了他体内因爆炸冲击而紊乱的气息,也带来一种奇异的镇定力量。
“想法没有错。”林砚缓缓说道,“错的是方法,是时机,是忽略了‘控制’的重要性。”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闻讯赶来的赵启明等人,最后落回墨尘身上。
“天赋是火种,可以照亮前路,也可能焚毁自身与他人。学会如何掌控它,如何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共处,是比任何高深理论都更重要的课程。”
“从明天起,你的课后时间,来我办公室。我亲自指导你的能量结构学实践。”林砚的语气不容置疑,“至于这次事故的责任,按学院规定处理。但记住,惩罚不是目的,成长才是。”
说完,他不再多看众人,转身离去。
墨尘呆呆地看着林砚离去的背影,肩膀上传来的温暖和那番话语,像一道光,刺破了他自我封闭的壳,也驱散了他心中的部分阴霾。
周围的学员和导师们,看着这一幕,神色复杂。他们看到了林砚对天才的宽容与引导,也看到了墨尘身上那危险而耀眼的潜力。
这初燃的火种,在经历了第一次危险的爆燃后,似乎终于开始被引向正确的方向。而学院的管理与因材施教的困境,也通过这次事件,赤裸裸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成长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各位看官老爷今天第三章,帮忙点赞!评论!催更!免费的用爱发电支持一下!
喜欢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