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京城飘起了细雪,林府上下却暖意融融。黛玉回府养胎已有月余,镇南侯夫人特意派人送来许多补品,世子更是日日前来探望。
这日清晨,贾敏正在查看年节用度,忽见黛玉扶着腰缓步走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母亲,方才孩子在肚子里动了。黛玉轻声说着,眼中闪着新奇的光。
贾敏连忙扶女儿坐下,伸手轻轻覆在她微隆的小腹上。果然感受到一阵轻微的胎动,像是鱼儿在水中游动。
这孩子定是个活泼的。贾敏笑道,当年怀你的时候,也是这般好动。
黛玉依偎在母亲肩头:女儿常想,若是能生个像安哥儿这般懂事的孩儿就好了。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贾敏轻抚女儿的长发,只要孩子平安健康,便是最大的福气。
正说着,青瑜领着弟妹进来请安。青瑶一进门就扑到姐姐身边,好奇地摸着姐姐的肚子。
小外甥什么时候出来陪瑶儿玩?
黛玉被妹妹天真的话语逗笑了:还要等上几个月呢。到时候瑶儿就是小姨了,要帮着姐姐照顾小外甥哦。
青瑶郑重地点头,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青珏则安静地站在一旁,从袖中取出一个草编的小马:给...给小外甥...
黛玉接过草编马,感动地将小弟搂入怀中:珏儿真乖,小外甥一定会喜欢的。
年关将至,林府开始准备年事。贾敏特意让黛玉在一旁看着,亲自指点她如何安排年节事宜。
治家之道,重在调度。贾敏一边核对礼单,一边对女儿讲解,各府往来的年礼要轻重得体,既不能失了礼数,也不可太过招摇。
黛玉认真记下,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贾敏欣慰地发现,女儿在镇南侯府这半年,确实长进了不少。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镇南侯世子亲自来接黛玉回府祭灶。临行前,世子特意向贾敏深深一揖:
岳母大人放心,小婿定会好生照顾玉儿。
贾敏见他言辞恳切,目光真诚,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烟消云散。
送走女儿后,贾敏独自在院中漫步。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将庭院装点得银装素裹。她想起原着中黛玉泪尽而亡的结局,再对比眼下女儿幸福的模样,只觉得恍如隔世。
母亲。青瑜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为她披上斗篷,天冷了,仔细着凉。
贾敏回头看着儿子,见他眉目间已有了几分林如海当年的风采,不禁感慨时光飞逝。
安哥儿,过了年你就要下场考试了,可都准备妥当了?
儿子每日都在用功。青瑜郑重道,定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
除夕这日,林府格外热闹。虽然黛玉不在,但镇南侯府送来了丰厚的年礼,其中还有黛玉亲手做的几样点心。
姐姐做的梅花酥最好吃了。青瑶捧着点心,小脸上写满想念。
林如海将小女儿抱到膝上:等开了春,爹爹就带瑶儿去看姐姐好不好?
真的吗?青瑶眼睛一亮,瑶儿要给姐姐看新学的诗。
团圆饭桌上,青瑜起身敬酒:儿子祝愿父母身体康健,弟弟妹妹平安长大。也愿姐姐在婆家一切安好。
贾敏与林如海相视一笑,举杯共饮。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下后,贾敏独自在院中守岁。雪已经停了,月光照在雪地上,泛着莹莹的光。她轻轻抚过一株红梅,感受着枝头花苞的生机。
忽然,她心念微动,察觉到黛玉那边似乎有些异样。细细感知之下,竟是女儿胎气有些波动。贾敏当即运转草木本源,隔空为女儿调理。
片刻后,那股波动渐渐平复。贾敏这才松了口气,想来是黛玉今日祭祖劳累所致。
正月初三,黛玉回门拜年。气色红润,步履从容,显然是调理得宜。
女儿那日不知怎的,忽然觉得身子不适。黛玉对贾敏说道,可是睡了一觉后,反倒比之前更精神了。
贾敏但笑不语,只细细为女儿把脉,确认胎儿安好。
春日里,黛玉的产期渐近。贾敏时常过府探望,每次都带着青瑜兄妹同去。三个孩子围在姐姐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各自的趣事,倒让黛玉解了不少闷。
这日,贾敏正在指点黛玉产后调理之法,忽见青瑶急匆匆跑来:
娘亲,大哥...大哥中了!
贾敏一时没反应过来:中什么了?
童生试!青瑶喘着气,大哥中了案首!
消息传来,林府上下欢腾一片。青瑜不过十一岁年纪,竟能一举夺魁,实在令人惊喜。
当晚,林如海特意设宴庆贺。席间,他拍着长子的肩,眼中满是自豪:
好小子,比你爹当年强多了。
青瑜谦逊地垂首:儿子不敢与父亲相比,只是侥幸罢了。
学问之事,从来没有侥幸。贾敏温声道,这是你勤学苦读应得的。
月光下,贾敏望着满堂欢笑的家人,心中充满欣慰。她的孩子们,都在各自的路上稳步前行。这样的圆满,或许就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窗外,春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新的一年,又将有新的故事。
喜欢精怪多子多福:葡萄娘娘快穿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精怪多子多福:葡萄娘娘快穿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