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村庄的土路上,把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和嬉戏的孩子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苏青踩着晨光,手里拿着几张写好的招募启事,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晓燕,挨家挨户地在村里的公告栏、大树干和碾米房的墙上张贴。红纸黑字的启事格外醒目,刚贴好就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村民驻足围观。
“苏青家这是要招人啊?服装定制缝纫工,按件计酬呢!”
“熟练工每件3元?这工钱可不低啊,比在县城做工还划算!”
“新手还包教包会?我这针线活还行,能不能去试试?”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神里满是好奇和心动。苏青站在一旁,笑着解答大家的疑问:“乡亲们,我这定制生意越做越好,订单太多忙不过来,想招些手巧的妇女来帮忙。熟练工做一件衣服给3元,新手没关系,我包教包会,学会了照样按件算钱,多劳多得,不耽误大家照顾家里老人孩子。”
“真能包教包会?我以前就给孩子做过几件小衣服,算不算有基础?”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挤上前问道,她叫林秀,结婚后就一直在家带孩子,早就想找点活干补贴家用。
“当然算!”苏青笑着说,“只要你愿意学,有耐心,我保证把你教会。你平时给孩子做衣服,说明有基础,学起来肯定快。”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也凑过来:“苏青啊,我年轻时在公社的缝纫组干过,裁剪、缝制都还行,就是好多年没做了,算不算熟练工?”
“算啊,张大娘!”苏青连忙说,“您有经验,上手肯定快,只要手艺没丢,就能按熟练工算,每件3元。您要是愿意来,我特别欢迎!”
张大娘笑着点点头:“那我报名!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挣钱还能跟大家一起干活,多好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快速传开。村里的闲散妇女们听说苏青招人,还包教包会、按件计酬,都动了心。有的是年轻媳妇,想趁着孩子上学或睡觉的间隙挣点零花钱;有的是中年妇女,家里负担重,想多一份收入;还有的是有缝纫基础的老人,闲不住想发挥余热。
不到一上午,就有不少妇女主动来到苏青家报名。苏青把她们领到西厢房的小作坊里,让大家坐在临时搬来的长凳上,逐一登记信息。“大家别急,一个个来,把名字、年龄、有没有缝纫基础都告诉我,我记下来。”苏青拿出纸笔,耐心地登记着。
“我叫李梅,32岁,以前在县城的成衣铺做过两年,会裁剪和缝制。”
“我叫王兰,28岁,没在外面做过,但平时经常给家人做衣服,针线活还行。”
“我叫赵秀莲,45岁,年轻时学过刺绣,锁边、钉扣这些活都能干。”
“我叫陈巧,22岁,刚结婚没多久,没什么经验,但我愿意学,学得快!”
妇女们一个个报着信息,脸上满是期待。苏青一边登记,一边留意着大家的谈吐和手上的老茧——有缝纫基础的人,手指上大多会有常年握针线留下的痕迹,眼神也更专注。到中午时分,报名的妇女已经有15名,远远超出了苏青的预期。
“谢谢大家信任我,愿意来我这儿干活。”苏青看着眼前的15名妇女,笑着说,“但咱们小作坊目前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而且定制衣服对手艺要求高,我得先看看大家的基础,筛选出几位基础好、肯吃苦的,先进行培训。没被选中的乡亲们也别着急,以后生意扩大了,我还会招人,到时候一定优先考虑大家。”
妇女们纷纷表示理解:“苏青,你放心选,我们都听你的。”“只要能学到手艺,能挣钱,我们愿意等。”
接下来就是筛选环节。苏青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布料、针线和剪刀,让大家现场做一个简单的小口袋,考验大家的裁剪、缝制和锁边技能。“大家不用紧张,就按平时做衣服的样子来,尽量做得工整一点就行。”苏青鼓励道。
妇女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熟练地拿起剪刀裁剪布料,动作麻利;有的则稍微有些生疏,但也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还有的没什么基础,拿着剪刀半天不敢下手。苏青在一旁来回走动,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操作:李梅裁剪精准,针脚细密均匀,显然是有多年经验的熟练工;王兰虽然没在外面做过,但做活仔细,针脚整齐,看得出来平时经常做针线活;赵秀莲擅长锁边,锁出来的边平整流畅,没有线头;陈巧虽然没经验,但学习能力强,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模仿,做得有模有样。
经过一个下午的筛选,苏青最终选出了8名基础较好的妇女,她们分别是李梅、王兰、赵秀莲、陈巧、张大娘、刘春、孙娟和周敏。这8人中,有3名是有多年缝纫经验的熟练工,3名是平时经常做针线活、基础扎实的中年妇女,还有2名是年轻好学、有潜力的新手。
“恭喜大家!”苏青笑着对选中的8名妇女说,“从明天开始,我会对大家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教大家定制衣服的裁剪、缝制、刺绣、锁边、钉扣等技能,还有我们定制服务的流程和质量要求。培训期间,我会给大家发放基本工资,每天2元,培训结束后正式上岗,按件计酬,熟练工每件3元,新手根据手艺熟练程度,每件1.5元到2.5元不等,以后手艺提升了,还能涨工钱。”
“太好了!谢谢苏青!”8名妇女都非常高兴,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张大娘笑着说:“苏青,你真是个实在人,培训期间还给工钱,我们一定好好学,不辜负你的信任!”
陈巧也激动地说:“苏姐,我一定跟着你好好学,争取早日成为熟练工,多挣点钱!”
第二天一早,培训正式开始。苏青把小作坊收拾得整整齐齐,8名妇女准时来到小作坊,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台缝纫机、一块布料、一套针线和一把剪刀。苏青站在前面,手里拿着一块布料,开始讲解定制衣服的基础知识:“咱们做的是个性定制衣服,和普通成衣不一样,要求更高,不仅要合身,还要精致、独特。首先,裁剪是基础,尺寸一定要精准,不能有丝毫偏差,不然做出来的衣服就不合身。”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软尺,演示如何测量尺寸:“测量肩宽时,软尺要贴合肩膀,不松不紧;测量胸围时,要绕胸部最丰满的位置一圈,同样要保持水平;测量腰围时,要测量肚脐上2厘米和肚脐下3厘米两个位置,这样做出来的腰部更贴合。”
接着,苏青又演示了裁剪的技巧:“裁剪前,要把布料熨烫平整,避免收缩导致尺寸偏差;用划粉轻轻画出轮廓,线条要流畅;裁剪时,剪刀要锋利,下手要果断,不要犹豫,不然容易剪歪。”
妇女们都听得格外认真,有的拿出纸笔记录,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着苏青的演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李梅和赵秀莲有基础,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王兰和刘春做活仔细,一边看一边模仿;陈巧和周敏虽然是新手,但学习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请教,苏青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下午,苏青开始教大家缝制技巧。“缝制定制衣服,针脚一定要细密均匀,每厘米大概3到4针,这样既牢固又美观。”苏青一边说,一边在缝纫机上演示,“缝制领口时,要注意平整,不能起皱;缝制裙摆时,要注意线条流畅,不能有跳线。”
她让大家从简单的衣片缝合开始练习,自己则在一旁巡回指导。“李梅,你这针脚有点稀,再调密一点。”“王兰,领口缝制时要拉紧一点,不然容易起皱。”“陈巧,不要着急,慢慢缝,先保证质量,熟练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张大娘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缝制时经常跳线。苏青耐心地帮她调整缝纫机的针脚,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控制速度:“张大娘,您别急,慢慢踩缝纫机,眼睛盯着针脚,保持匀速,这样就不会跳线了。”在苏青的指导下,张大娘渐渐找到了感觉,针脚也变得整齐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陆续教大家刺绣、锁边、钉扣等技能。刺绣是定制衣服的点睛之笔,苏青拿出自己的刺绣样本,教大家如何勾勒图案、如何配色、如何让针脚均匀细腻。“刺绣时,线要拉紧,但不能拉断,针脚要一致,颜色搭配要协调。”苏青一边演示,一边说,“比如婚宴装的刺绣,要选喜庆的颜色,图案要吉祥,针脚要细密,这样才显得精致。”
锁边和钉扣虽然是基础活,但也不能马虎。苏青教大家如何调整锁边机的宽度和密度,如何让锁边平整流畅;如何让纽扣钉得牢固,间距一致。“锁边时,要沿着衣片边缘均匀移动,不能歪歪扭扭;钉扣时,要先确定纽扣的位置,然后用针线反复缝几遍,确保牢固。”
培训期间,妇女们都非常努力,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小作坊,直到傍晚才回家。有的妇女中午不回家,就在小作坊里简单吃点带来的干粮,继续练习;有的妇女回家后,还自己找布料练习,希望能尽快掌握技能。陈巧为了练习刺绣,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却依旧不放弃,缠着苏青请教技巧;周敏则把苏青教的要点都记在本子上,反复琢磨,进步非常快。
苏青也非常用心,每天都提前准备好培训内容,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妇女,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重点:对熟练工,重点教定制衣服的细节处理和设计要求;对基础扎实的妇女,重点提升她们的速度和精度;对新手,则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教,确保她们能掌握每一项技能。
培训的最后一天,苏青让大家分组合作,制作一件简单的定制衬衫,检验培训成果。妇女们分工明确,有的裁剪,有的缝制,有的锁边,有的钉扣,配合得十分默契。李梅负责裁剪,尺寸精准无误;赵秀莲负责锁边,边缝得平整流畅;王兰负责缝制衣身,针脚细密均匀;陈巧和周敏负责钉扣和简单的刺绣,做得有模有样。
下午,8件定制衬衫全部完成。苏青仔细检查着每一件衣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大家做得都非常好!尺寸精准,针脚整齐,细节处理得也不错,完全达到了上岗的要求。从明天开始,大家正式上岗,我会把订单分给大家,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每一件衣服都做好。”
妇女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衬衫,心里满是成就感。“谢谢苏青!没有你,我们也学不会这么好的手艺。”“我们一定好好干,保证不砸你的招牌!”
苏青笑着说:“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起把生意做好,多挣钱,改善生活。”
当天晚上,苏青给每位妇女发放了培训期间的基本工资14元。拿到工资的妇女们都非常高兴,张大娘拿着工资,激动地说:“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靠自己的手艺挣钱,太开心了!苏青,以后我一定好好干!”
陈巧也笑着说:“谢谢苏姐,我一定努力成为熟练工,挣更多的钱!”
看着妇女们高兴的样子,苏青的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些妇女不仅是她的帮手,更是她创业路上的伙伴。招募她们,不仅解决了自己人手短缺的问题,还帮助她们实现了增收,让她们找到了自我价值。
第二天一早,8名妇女准时来到小作坊,正式上岗。苏青把订单分给大家,小作坊里顿时热闹起来,缝纫机的“哒哒”声、剪刀的“咔嚓”声、大家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李梅和赵秀莲负责裁剪和锁边,速度快、质量好;王兰和刘春负责缝制衣身和裙摆,针脚整齐;张大娘负责钉扣和简单的辅助工作,认真细致;陈巧和周敏负责刺绣和花边缝制,学得很快,手艺也越来越熟练。
苏青穿梭在大家中间,随时指导和解决问题,小作坊的运转越来越顺畅。订单的交付效率大大提高,顾客们对衣服的质量也越来越满意,口碑越来越好。
傍晚时分,苏青站在小作坊门口,看着里面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感慨和自豪。从最初的一个人,到现在的十几个人,从一个小摊位,到现在的小作坊,她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她知道,这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更离不开这些妇女们的努力和付出。
陆庭州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青,你真厉害,不仅自己能干,还带着这么多乡亲们一起挣钱,大家都在夸你呢。”
苏青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小作坊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的人受益。”
月光洒在小作坊的屋顶上,照亮了门前的小路。苏青知道,她的创业之路还很长,但她有信心,有这些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做伙伴,有家人的支持,她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她的定制生意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让“个性定制,独一无二”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穿上她设计制作的服装,让更多的乡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而这段招募闲散妇女、共同创业的经历,也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她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喜欢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