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县城,热浪滚滚,柏油马路被晒得泛着油光,连路边的树木都耷拉着枝叶。苏青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但她丝毫没有在意这些,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县城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处待考察的厂房位置——开工厂的资金已经凑齐,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一处合适的厂房,这直接关系到工厂的后续生产、运输和运营成本。
自从下定决心开工厂,苏青就把考察厂房当成了首要任务。她深知,厂房的位置、面积、租金、配套设施等,都将影响工厂的长远发展。结合“苏青定制”的发展需求,她提前制定了明确的选址标准:面积至少150平方米,能容纳生产设备、办公区域和仓储空间;位置要靠近公路,方便面料采购和成品运输;租金每月不超过400元,控制初期运营成本;最好自带仓库或有改造空间,减少额外装修费用;周边环境安全,水电设施齐全,能满足生产需求。
按照地图上的标记,苏青首先来到了县城东边的一处旧厂房。这处厂房面积约180平方米,月租350元,价格符合预算。但实地考察后,苏青发现了不少问题:厂房位于老工业区,道路狭窄泥泞,大型货车难以进入,不利于面料和成品的运输;周边没有配套的仓储空间,需要额外租赁仓库,增加了成本;水电设施老化严重,电线杂乱无章,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厂房内部地面凹凸不平,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平整和装修,性价比不高。
“可惜了,位置太偏,交通也不方便。”苏青在笔记本上写下“不考虑”,骑着自行车前往下一处考察点——县城北边的一处民房改造厂房。这处厂房面积160平方米,月租320元,靠近居民区,交通相对便利。但内部结构不合理,被分割成了多个小房间,难以规划成连贯的生产区域;而且周边是居民区,工厂开工后产生的缝纫机噪音可能会影响居民休息,容易引发纠纷;最重要的是,民房的消防设施不完善,不符合工厂生产的安全要求。苏青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这处厂房。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跑遍了县城的东、南、西、北四个区域,考察了近十处厂房,要么面积太小,要么租金太贵,要么交通不便,要么配套设施不完善,始终没有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太阳的暴晒、自行车的颠簸、一次次的失望,让苏青感到有些疲惫,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知道,厂房是工厂的根基,必须慎之又慎,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就。
“要不要考虑在小镇上找厂房?”陆庭州看着苏青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小镇上的厂房租金更便宜,也方便管理,工人上下班也方便。”
苏青摇摇头:“小镇上的交通不如县城便利,面料采购和成品运输都不方便,而且县城的市场更大,靠近县城有利于后续拓展业务。再等等,我相信一定能找到合适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察的第七天,苏青通过县城的房产中介得知,城郊有一处闲置的厂房正在出租。中介介绍说,这处厂房原本是一家小型农具厂,后来老板转行,厂房就闲置了下来,面积200平方米,月租300元,交通便利,还自带仓库。苏青立刻骑着自行车赶了过去。
沿着县城的外环公路一路向西,大约20分钟后,苏青就看到了那处厂房。厂房位于城郊的工业集中区边缘,紧挨着公路,道路宽阔平坦,大型货车可以轻松进出,无论是从省会城市采购面料,还是向小镇、邻县运输成品,都非常方便。厂房的外观是红砖结构,虽然有些陈旧,但墙体坚固,没有破损。
中介打开厂房大门,苏青走进内部,眼前一亮。厂房内部空间开阔,没有任何隔断,200平方米的面积足够规划生产区、定制区、办公区和临时休息区;地面是水泥地面,虽然有些磨损,但平整干净,不需要额外花费资金平整;屋顶很高,采光和通风都很好,不会显得闷热;水电设施齐全,电线和水管都比较新,还配备了独立的配电箱和消防设施,安全有保障。
更让苏青惊喜的是,厂房的西侧自带一个约50平方米的仓库,仓库与厂房相连,中间有一道门隔开,既方便原材料和成品的存放,又能避免仓储区占用生产空间。仓库的地面做了防潮处理,窗户装有防盗网,安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个仓库太实用了,以后面料、辅料、成品都能分类存放,不用再额外租赁仓库了。”苏青心里暗暗高兴。
中介介绍说:“这处厂房的前老板是个实在人,闲置了半年也没涨价,月租300元,押一付三就能签约,租期至少一年,要是租三年以上,还能再优惠。而且周边都是工厂,没有居民区,不用担心噪音纠纷,水电费用也比居民区便宜。”
苏青仔细检查了厂房的每一个角落,又向中介确认了租金、租期、水电费用等细节,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为了稳妥起见,她当天下午又带着刘嫂和李梅一起来考察。刘嫂负责客户沟通和运输对接,她最看重交通:“这里紧挨着公路,以后送货、取货都方便,比之前考察的那几处强多了。”李梅负责裁剪和生产,她关注生产空间:“200平方米足够我们摆放设备和开展生产了,仓库也很大,存放面料和成品很方便。”
两人都对这处厂房非常满意,一致建议苏青尽快签约。苏青又咨询了陆庭州的意见,陆庭州第二天特意请假赶来考察,他查看了厂房的结构、交通和配套设施后,也表示:“这处厂房位置好、面积大、租金低,还自带仓库,性价比很高,非常适合初期生产。”
接下来就是洽谈签约事宜。苏青与厂房的前老板取得了联系,前老板是县城本地人,得知苏青是想创办服装工厂,支持家乡创业,非常爽快地同意了苏青的要求:租期三年,月租300元,押一付三,每年租金涨幅不超过5%;签约后给予一周的装修期,装修期间免租金;厂房的简单维修(如门窗、水电小故障)由房东负责。
双方很快签订了租赁合同,苏青支付了三个月的租金和一个月的押金,共计1200元,拿到了厂房的钥匙。当钥匙握在手里的那一刻,苏青的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成就感——这把钥匙,不仅打开了厂房的大门,更打开了“苏青定制”走向现代化工厂的大门。
签约后的第二天,苏青就开始规划厂房的布局。她结合生产流程和业务需求,将厂房划分为四个区域:
? 生产区(约120平方米):位于厂房的中央区域,摆放自动化裁剪机、智能缝纫机、锁边机、熨烫机等生产设备,按照“裁剪→缝制→锁边→熨烫→质检”的生产流程排列,形成流水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 定制区(约30平方米):位于厂房的东侧,设置设计工作台、测量区、样品展示架和客户接待区,用于对接定制客户,提供一对一设计和测量服务,保持“苏青定制”的核心竞争力;
? 办公区(约20平方米):位于厂房的北侧,设置办公桌、文件柜、电脑等办公设备,用于订单管理、财务核算、客户对接等行政工作;
? 休息区(约10平方米):位于厂房的角落,设置桌椅、饮水机、储物柜等,为工人提供休息和用餐的空间。
仓库则划分为原材料区、辅料区、成品区三个部分,分别存放面料、纽扣、拉链等原材料和辅料,以及生产完成的成品服装,每个区域都设置了标识牌,方便分类管理。
布局规划完成后,苏青就开始着手装修。考虑到初期资金有限,装修以“简洁、实用、经济”为原则,不做复杂的装饰,重点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整理:
? 生产区:在地面上画出设备摆放的标记,安装照明灯具和排气扇,确保生产环境明亮、通风;
? 定制区:铺设简单的地板革,墙面刷成白色,悬挂样品展示架和案例照片,营造温馨专业的氛围;
? 办公区:安装办公桌椅和文件柜,接入网络,方便日常办公;
? 休息区:摆放桌椅和饮水机,安装储物柜,方便工人存放个人物品;
? 仓库:安装货架,做好防潮、防火处理,划分区域并张贴标识牌。
装修工作由镇上的装修队负责,苏青每天都会去厂房查看进度,及时沟通调整。工人们也主动帮忙,利用休息时间打扫厂房卫生、搬运材料,大家都盼着工厂能早日开工。
在装修的同时,苏青还联系了设备供应商,确认了自动化裁剪机、智能缝纫机、锁边机、熨烫机等设备的发货时间。她还在县城和小镇发布了招聘信息,计划招聘10名有缝纫基础的工人,加上原有的6名核心工人,组成16人的生产团队。招聘信息发布后,不少镇上的妇女前来应聘,她们大多有缝纫基础,愿意学习新技能,苏青从中挑选了10名手脚麻利、态度认真的应聘者,约定装修完成后进行统一培训。
半个月后,厂房装修顺利完成。改造后的厂房焕然一新:生产区设备摆放标记清晰,照明充足;定制区温馨专业,样品展示架上摆满了新款服装;办公区整洁有序,文件柜里分类存放着订单和资料;休息区干净舒适,为工人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仓库里货架整齐,区域划分明确。
站在装修完成的厂房里,苏青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仿佛看到了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的场景,看到了工人们熟练操作的身影,看到了一批批优质的服装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看到了“苏青定制”的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厂房的窗户,洒在干净的地面上,映出温暖的光影。苏青拿起手机,给团队成员发了一条信息:“厂房装修完成,下周设备到货,大家做好准备,咱们的工厂很快就要开工了!”
很快,手机里传来了大家的回复,满是激动和期待。刘嫂回复:“太好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在新厂房干活了!”赵秀莲回复:“苏姐,我已经把自动化缝纫机的操作视频看了好几遍,就等着设备到货实操了!”陈巧回复:“我已经把招聘的新工人名单整理好了,随时可以开始培训!”
苏青放下手机,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考察厂房的这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这处200平方米的城郊厂房,不仅满足了初期生产的所有需求,更承载着她和团队的创业梦想。她知道,厂房只是一个起点,未来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工厂顺利运转、发展壮大。但她有信心、有底气,因为她拥有合适的场地、充足的资金、专业的团队和忠诚的客户。
月光渐渐升起,照亮了厂房的轮廓,也照亮了苏青坚定的眼神。她转身锁上厂房大门,骑着自行车缓缓离开。路上,她心里已经开始规划工厂开工后的第一份生产计划,想着如何尽快让工厂步入正轨,如何让“苏青定制”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而这处城郊的闲置厂房,也将成为“苏青定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见证着她从手工小作坊主向现代化服装企业家的华丽蜕变。
喜欢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